元上都遗址出土元代珍贵魏王碑残件 碑首刻魏王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元上都遗址,出土一块在我国现已发现的元代石碑中碑主人身份最高的碑刻——魏王碑残件。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这块残碑高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碑首上刻着粗大的蟠龙和清晰可辨的篆字“魏王”。

王大方说,元代以“一字王”最为尊贵,“魏王”这个封号体现出其拥有者的高贵身份。

据《元史》的《诸王表》《顺宗传》等史料记载,魏王的名字为阿木哥,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裕宗真金之孙,其叔叔是元成宗铁穆耳[注: 元成宗铁穆耳 正文元朝第二代皇帝。 蒙语称完泽笃皇帝 (l╬eitü-qa╪an)。元世祖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母弘吉剌氏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大弟是元武宗海山。

王大方推测,这块残碑很可能刻于元武宗海山在元上都即位之后,为褒奖兄长魏王阿木哥拥立其即皇位之功勋而建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1307年正月,元成宗铁穆耳驾崩于元大都。当年5月,铁穆耳之侄、阿木哥之弟海山在元上都即皇帝位。

王大方认为,按照旧俗,魏王阿木哥当时应担任各位宗王之首,为海山主持即位典礼。王大方说,随着元上都遗址考古的深入,与魏王残碑有关的新资料还可能被发现。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草原,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1264年在今北京城建立元大都后,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为元王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首都,历经11帝100余年,元上都最终毁于元末农民起义军战火。

201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注: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大会,正式投票表决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