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台湾计划揭秘:彭德怀为何提暂缓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彭德怀建议暂缓作战计划

1952年初,陈毅打来电话,叫我父亲(张爱萍)立即赶赴华东军区所在地南京报到。我父亲被任命为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参谋长。其实,早在父亲到任前,前任军区参谋长张震就攻打金门和大陈列岛问题向军区提交了一份作战报告。根据这个报告,陈毅主持华东军区常委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建议:先行攻打上下大陈,一两年内完成对进攻金门的准备。

其时彭德怀刚刚和美国人交完手(抗美援朝战争),他对美国及其影响力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彭老总7月24日在华东军区的报告上批示:进攻上下大陈岛,美海空军亦可能参加,为慎重计,须待朝鲜停战后举行为宜,请主席考虑批示。7月27日,毛泽东作出批示:同意你的意见。

就这样,第一次攻打大陈列岛的计划就这样搁浅了。

攻打金门经费不足

多年后父亲回忆说:“当时美国在朝鲜战场上被拖住了,自顾不暇,其实是个机会。于是我有了新的计划:就是从北向南逐岛攻击时间拖得太久了,不如先拿大小金门,直捣他的要害,其余的必然不攻自破。”

1953年7月,父亲随陈毅到北京,劝说毛泽东同意他们攻克金门。父亲晚年谈起这一段,仍兴致很高:“毛主席听完汇报后指着我说,你就担任金门前线的总指挥吧。我跟着说,这样大的规模我怕指挥不了,叶飞同志担任会更合适些。”

很快毛泽东就拍板了。华东军区也很快向军委提交了一份新的作战方案──收复大、小金门岛作战方案。毛泽东批示:“于1955年1月底前完成解放金门的一切准备工作。”父亲晚年回忆:“打下大、小金门不难,难在要扛住国民党从台湾增援的压力。当时,金门诸岛守军共计51000人。考虑到打响后来自台湾和澎湖的增援兵力,华东军区进行初步估算,所需经费约4亿7千万元(旧币)。

12月21日,最终等来了彭德怀批示:“攻金门问题耗费巨大,和陈毅同志商定,暂不进行,待勘察后再准备。”12月22日,毛泽东批示:“我同意此项意见,至少1954年不应动用如此大笔经费。”两天后,也即12月25日,华东军区接到军委正式通知:攻打金门准备工作暂停。

决定攻打大陈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4年6月,国民党“外交部长”叶公超通知美国“大使”兰金,只要美国同意签署共同防御条约,蒋介石“愿意放弃任何可能为美国反对的进攻共产党的军事行动”。

这是一个隐含着众多潜台词的条约。毛泽东在不久后的政治局会议上讲道:“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没有及时(约迟了半年时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