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专家班底派出留美学生
其实,早在李宗仁向蒋介石汇报北平遗留有日本核弹专家的情报之前,蒋介石正悄悄计议著中国人自行研制核弹的可能性,负责执行此一计划的,是兵工署副署长俞大维。
俞氏建议由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担任核弹计划的专家核心。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吴大猷,当即向吴表示,他已下令拨给经费十万元法币,激活这项秘密计划。
吴大猷听完蒋介石一席谈,向蒋先生建言,发展核弹,钱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才。蒋介石清楚了问题症结所在,当即向吴大猷承诺,美国退还清朝赔偿八国联军的庚子赔款,可以拨用作为奖助人才赴美国深造的经费,至于人才名单,则请吴大猷选拔开具。于是,在吴大猷带领下,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这批研习物理学的年轻学子,踏上了留学美国的旅途。
蒋介石召见过了吴大猷以后,交代兵工署副署长俞大维,应延聘人才继续积极展开原子弹研发工作。除了吴大猷教授之外,其时担任西南联大物理系主任的郑华炽、化学家曾昭抡(曾国藩曾孙)、数学家、西南联大教授华罗庚,皆为兵工署研发原子弹的核心专家。
吴大猷等人选定的年轻学者,已经陆续赴美深造,中国的原子弹研究计划正式激活。1946年6月,一个以研制原子弹为核心任务的单位正式组成,按照计划,「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和早先成立的「国防科学委员会」密切配合,展开原子弹研发作业。
胎死腹中
然而,随著国内局势的日益紧张,以及辽沈战役的开打,国民党当局的军费渐呈捉襟见肘之势,为了研制原子弹而派遣的年轻学者,仍在美国继续深造之中,当局仍然持续供给经费,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但是,为了撙节经费预算,「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徒然维持著虚有其表的空壳子,研制原子弹的组织单位不仅不再扩大,还有逐步缩减的打算。
白崇禧于1947年4月21日,呈送了一份《要件演示文稿》给蒋介石,开宗明义建议蒋介石「请设立原子物理研究所」。
这份公文发出后,却有如石沉大海,完全没有下文。一个多月后,由蒋介石兼任院长的行政院,终于把这份公文递送到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办公室(无异蒋介石的左手交给蒋介石的右手)。蒋在这份公文上批示:「目前国库支应浩繁,外汇亦须节用,所请设立原子物理研究所一案,似应缓办。」
本来计划大张旗鼓的「原子物理研究所」,最后终因内战军费支出过于庞大,蒋介石被迫忍痛割爱,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即如昙花一现。计划搁置后不到三
年,蒋已败退台湾,他二度准备研制原子弹,已是四五年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