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飞机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主要被用作靶机,如美国的OQ-19和英国的“蜂后”等靶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出现了执行轰炸任务的无人驾驶飞机。
二战后,由于导航系统和喷气动力装置的运用,无人驾驶飞机的航程、速度和装载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得益于微电子技术,无人驾驶飞机不仅可以造得很小、很轻,而且具有极高的作战效能。现代的无人驾驶飞机可以执行靶机、侦察、采样、勘探、电子干扰、空中格斗、轰炸和实验研究等形形色色的任务。
无侦-5型无人驾驶飞机的主要用途是高空照相,是一种在高空、高亚音速条件下飞行,执行昼间高空摄影侦察任务的无人机。它使用的可见光照相机能绕其纵轴左右摇摆,从5个窗口进行拍摄。飞机上安装有一台小型、短寿命涡喷11型发动机,装有一整套自动控制系统和无线电遥控遥测系统。该无人机本身无起落架等起飞着陆装置,它需由母机带飞至空中一定高度投放,当完成侦察任务后,由地面控制站导引至预定回收场,用降落伞实现回收。
自动控制系统是无人机最关键的部分。北京航空学院与兰州航空仪表厂共同研制出飞行模拟试验台,并在计算机上多次进行无人机飞行的全过程模拟试验。为解决多普勒导航雷达工作不正常的技术问题,空军出动飞机,在陆地、海洋、山地、平原、沙漠等各种地物上空飞行拍摄了各种实际多普勒频谱,分析频率干扰对雷达的影响。地面无线电控制站的设计,国内既无实物又无资料可借鉴,科研人员大胆创新设计,成功研制出独具特色的遥测、遥控、信标“三合一”的无线电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站不仅可以跟踪、遥控、遥测无人机,还可同时进行仪表指示、数字显示、纸带纪录、自动地图标写等。
为研制这种先进的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北京航空学院全院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学生有1000余人参加了研制。1972年制造出2架无人机。1976年又制造了2架,全部使用了国产材料。(稿件由空军装备部政治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