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毛泽东的外家,就不能不说到他的曾外祖母贺氏。她比毛泽东的曾外祖父文德明年长3岁。德明公去世时,贺氏只有30岁,留下芝兰、芝仪(毛泽东的外祖父)、芝祥三个幼小的儿子和一个女儿。她虽素不知书,却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毛泽东的外祖父文芝仪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殁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毛泽东未能亲聆他的教诲。但毛泽东一出生便打上了“三芝堂”的印记,先是取名“咏芝”,后改为“润之”。
毛泽东在8岁以前,基本上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人丁兴旺,孙儿众多,十分热闹。外婆又对毛泽东倍加疼爱。这种温馨宽松的环境在毛泽东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真、善、美的种子。毛泽东与两位舅父关系颇为密切。七舅文正兴曾充房长,监修房谱。他既是毛泽东的舅父,又是毛泽东的干爹。八舅文正莹在家开设蒙馆。年幼的毛泽东时常跟随旁听,由此认识了不少字。八舅文正莹是毛泽东真正的启蒙老师。
文家都是些知书达理之人,见毛泽东从幼年就悟性非凡,无不希望他多读书,早成材。所以,当毛泽东想去湘乡东山学校求学时,两位舅舅都表示赞成。而父亲毛顺生却想把他送到湘潭的一家米店当学徒。于是,两位舅舅亲自到韶山冲说服毛顺生,从而促成了毛泽东走出乡关的宏愿。
毛泽民也继承了文家的家风,继承了母亲的美德,一生清正廉洁。自从参加革命,毛泽民一直为党开创经济和金融工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他担任国家银行行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是国民经济部部长。他白手起家,为共产党开创家业,使党和红军在最艰难的时期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毛泽民常年经手成千上万的资金,而他守着钱袋子,从不乱花一分钱,更不为个人谋利益。
毛泽东曾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而毛泽民和毛泽覃兄弟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披肝沥胆,奋勇献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说来也巧,我们这次韶山之行正逢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扩建。这些从莫斯科找回的历史档案也为重新布展增添了珍贵的内容。毛泽东母亲文素勤的名字将第一次郑重地出现在纪念馆的展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