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美苏:中国第1型空空导弹“霹雳1”研制过程(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遭遇挫折

然而,仿制并不仅仅是照葫芦画瓢。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日渐恶化,苏联专家也日渐减少,不少人已无心向中国传授技术。所以,尽管表面看起来已完完全全地仿制出一模一样的导弹,但到了对靶机进行实弹射击时,却出了问题。1960年8月13日,已经过进场试验的“霹雳1号”进行对靶机的射击试验,第一次齐射就未能击中靶机,接着再次进行双发齐射,又未能击中靶机。于是试验被迫停止。

空中射击试验中断后,科研人员开始集中起来分析原因。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导弹虽然受控制,但由于弹道偏离靶机方向线太远,从而无法命中靶机。

原因虽然找到了,但此时苏联已撤走了全部专家,上级决定331厂暂停仿制生产,于1960年9月组成了由三机部和空军领导牵头的故障查找小组。小组成员由五院二分院、空军技术部、空空导弹试验靶场、北京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605所、712厂、212厂等单位的组成。专家们重新消化了苏联K-5M导弹的原文材料,然后对“霹雳1号”的1207份图纸、技术说明书、工艺资料,541种基本材料、辅助材料和4305种工装重新进行复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采取改进措施。如冷气部件出口压力不稳和哨声问题,苏联产品也有,技术员王君侃等人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摸索规律,发现是部件的刚性不足引起的,采取措施后,排除了这一故障。同时,在进一步分析导弹无法射中靶机的原因时发现,在空中发射时,机载雷达没有校准,误差较大,致使雷达导引偏差,造成导弹未能命中靶机。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