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中国不愿听命安排令西方不高兴[图](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海军驱逐舰

对中国不高兴情绪正在集结

问:以美中在官方层面的摩擦为导火索,不少西方媒体记者及专家近来也频频批评中国。美国企业研究所近日发表文章称,西方精英的观点有把中国视为“傲慢”和“麻烦”的趋势。你认为西方对中国的看法确实发生了这种改变吗?

沈:是的,在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西方世界,当下的的确确存在一种共识认为:中国越来越强硬、难缠、敏感甚至傲慢。这种看法从去年秋季开始集结,一直延伸到目前。西方对中国的这种看法使得近来这段时期中国的国际形象急剧恶化。

我在今年2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虎年中国展露爪子》里曾经谈到:一些西方人认为这不过是中国这个苦恼的、想要挑战现状的崛起大国显示出了真实的面貌。而源自西方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予了中国新的信心。还有一种看法是中国官方为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所扰故而调动民族主义情绪来转移视线。

问:借用前段时间中国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著作,似乎现在美国对中国“不高兴”了,尤其是美国的精英界人士似乎有这样一种情绪,那么“不高兴”的原因何在?

包:美国人对经济形势和高失业率感到不高兴。由于中国与这些问题的关联,中国当然是美国不满的目标之一。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时,北京将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帮助稳定了局面。现在既然中国的GDP已经恢复增长,中国就应当重新采用汇率浮动机制,以刺激国内消费和减少贸易摩擦。

沈:西方对中国有情绪原因很简单——美国和欧盟希望中国在国际管制及世界范围的议题上扮演更多的伙伴角色,但是中国还是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政策及思维。中国似乎并未准备好承担一个国际性的重要角色,相反中国似乎只是感兴趣于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同时最低限度地做出国际承诺。同时,西方对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法律和人权状况等问题也有很多不满。这就是何以西方对中国“不高兴”。中国将来有可能达到西方的预期吗?我对此表示怀疑。中西方的摩擦未来或将更多。

中国让很多西方人失望了

问:你觉得这种情绪能缓解吗?会不会长期存在下去?

包:关注公众情绪是重要的,因为政府政策必须获得公众的支持。但是,情绪变化无常,利益却更为恒远。政府的正确选择应是优先考虑利益其次考虑情绪。尽管我们可以预计今年末中西之间会有更多贸易争端,但整体而言情绪性的东西或许还有可能好转。

沈:描述当下西方对中国情绪的最合适词汇是:“关注”、“怀疑”和“不安”。这并非简单的高兴不高兴、敌或友的问题,这种说法都过于简单。西方希望中国沿着某种轨道发展,但是中国决不愿意听命于西方的安排,这就导致了担忧和失望。中国越强大,在西方看来就越无法成为伙伴,也就越难以满足西方的期待。也许西方首先就不应该有自己的企盼——的确很多中国人这么认为,但是事实是,西方人就是怀着这种意图,并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耗费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想安排中国的国内国际发展道路。中国现在让很多西方人失望了。西方人还会继续失望的,因为中国就是中国,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来自外部的压力或意图。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