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来自国防部的消息,塔格拉山下的印度军队已经在一条十五英里长的战线上推进了二英里,中国军队正在后撤。
尼赫鲁韵脸上展现出一丝坦然的笑容。也许中国军队是在佯装撤退,但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尼赫鲁带着少有的欣慰用完了他的早餐。他想到街上去走走,那怕是一小会也好。侍者在餐厅门口递给几份当天的报纸:
中国军队占领僧崇。
大批中国士兵渡过克节朗河。
印度兼则马尼失守。中国军队进入达旺。
尼赫鲁全身不由地一颤,两手一阵发冷,所谓的好消息不过是一场黄梁美梦,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来得快,来得准确,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已经习惯了这一点,不过这一次他仍感到太出人意外了。
尼赫鲁很快就恢复了镇定乐观的表情。但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所有要求采访的记者。那些心急如焚的印外记者,在总理官邸和议会大厦外面整整转了一天,也没有见到尼赫鲁的影子。
10月24日晚上,愤怒的新德里如同即将爆炸的火药桶,数万群众聚集在新德里街头,除了高喊反华口号外,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泻到了梅农身上。尼赫鲁没有出席这次晚会,因为在激怒了的人群面前,他总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梅农面对愤怒的人群显得有些惊惶失措,以至《泰晤士报》记者韦尔娜向他提问时,他半天都没有听清她的话。
韦尔娜口齿伶俐。锋芒毕露,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梅农先生,请问印度军队在什么地方可以挡住挺进的中国军队?”
“什么地方?记者小姐。”梅农望了一眼金发碧眼的韦尔娜,耸了一下肩头:“他们打得那么猛,跑得那么快,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人群发出一阵嘘声。
“这包括印度首都新德里吗?”
“只要他们乐意,我想是的!”梅农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发出一阵叫骂声,好像是梅农将中国军队引了进来。
“请问印度的后备部队在哪里,为什么不派他们去?”问话的是《印度教徒报》的记者。
“后备部队还不能适应作战的要求,至少还需要训练一段时间。”梅农不等记者再提问,一口气将他的话说下去,这也是一种以攻为守的手段。“我想告诉你们,印度士兵在高原打仗,给养不得不依靠空运,而中国部队的据点则可以直接从西藏高原得到供应,我并不是为这件事发牢骚,但是我要你们懂得。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某些困难!”
梅农竭力为自己辩解,但是记者也好,国会议员也好,印度平民也好,已经没有人再相信他的话了,报界把一切不满和指责都加到了梅农身上,没有人想到去责备尼赫鲁,是梅农骗了尼赫鲁,骗了整个印度,应该坚决的、毫不留情地把这个骗子赶下台去。
10月26日,这是梅农开始遭到噩运的日子。30多名国大党议员在新德里开会,会议大厅里一片混乱,议员们一个接着一个气势汹汹地向尼赫鲁指责梅农的过失,他们说梅农创造了一个中印边境万事如意的假像,他要为这个骗局负全部责任。
梅农脸色铁青;他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他当然知道印军在边境地区两年前就做好了打仗的准备,结果面对中国军队的反击连几个小时都没有守住。他又能说什么呢?
尼赫鲁摆了摆手:“各位应该呀白,现在还不是对梅农评判是非功过的时候,因为中国军队仍然在向前挺进!”
没有人理睬他的话,中国军队究竟要打到何处才会收场,没人知道。印度的生存好像与他们无关。
尼赫鲁好不容易才使这些议员们安静下来,他用沙哑的嗓音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议员们,印度军队还在作战,情况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糟。
大厅里终于安静下来。
尼赫鲁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看了梅农一眼,好像是告诉他危机差不多过去了。
这时,大厅的门被推开了,一些从外地赶来的议员涌了进来。他们高喊着;“梅农下台!梅农下台!”
于是刚刚平息的波涛又重新翻滚起来,梅农下台的喊叫声一浪高过一浪。
尼赫鲁望着眼前大喊大叫的议员,一言不发。
梅农吃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一片指责声中,步履蹒跚地朝门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