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面前 彰显本色
玉树军分区营院里的平房全部坍塌,三层办公楼也成了危房,里面的门全部因地震被挤死。地震时幸好军分区的官兵正在出操,避免了重大伤亡。震后10分钟,余震不断,家中的安危不明,但100多名官兵迅速投入救灾战斗,当天就救出了123名被压埋群众。军分区藏族副政委旦增老家在重灾区,10多位亲属伤亡,他一直没顾得上回家看看,始终带领官兵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他讲的理由很简单:这个时候回家,就对不起这身军装了。
武警总医院30名专业救护人员,刚从海地完成国际救援任务归来,征尘未洗就飞往玉树,利用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玉树州体育场搭建起震后第一所“帐篷医院”。
青海省军区某团通信连连长宦萌4月13日刚刚休假,原定17日结婚,喜帖都已发出去了。但就在14日早上,他看到地震发生的新闻后,辞别未婚妻,火速归队,跟随部队投入救灾战斗。
揣起探亲的车票,放下来不及处理的家务事,告别需要自己照料的亲人,义无返顾奔赴抗震救灾战场……这在救灾大军中绝不是新闻。这是一种超越乡土家居的选择,这是一种胜过血缘亲情的表达。其实,灾难的降临总是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动员宣传。但为什么军人的选择却总是义无返顾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答案只有两个字:本色!
在抢救人民生命这一非常之时,救灾部队官兵无不自觉地选择了非常之举——不惜一切代价!
每一支到达灾区的部队,不管手中有什么装备,第一选择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创造救援奇迹。
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九连分为6个小组在隆宝镇措桑村展开救援。由于这里倒塌的房屋基本都是土木结构,为了减少受灾群众的损失,官兵主动提出不要用机械作业。他们用双手挖土,用肩膀扛木,从废墟里将群众掩埋的粮食、衣被等生活必需品挖了出来。有人问,冒这么大的风险有必要吗?官兵们说:让群众在寒风中有被子盖,有粮食吃,值得!
结古镇依山而建的一个住宅区几乎全成了废墟,由于是居民区,使用挖掘设备救援可能误伤还被压埋着的群众。某团官兵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钻进岌岌可危的废墟,一天内救出7名藏族群众。现场的群众都哭了,他们说,人家是伸出救援之手,可解放军分明是在以命搏命啊!
在玉树职业技术学校宿舍,武警石渠县中队战士田晓刚钻入一个刚刚挖掘出来的长2米、直径40厘米的救援通道,突然被一根钢筋刺伤左眼,鲜血瞬间模糊了视线。但如果换人,容易引起二度坍塌。于是,他咬牙坚持战斗,直至救出了3名被困女学生。看到田晓刚血流满面,3名安然无恙的女学生哭了:救我们的战士流的血比我们还多!
武警交通指挥部5中队是国家救援力量体系的拳头部队,他们承担着在最危险地段救援的任务。队员们在赶往灾区路上,不约而同地做好了发生意外的准备,都把自己的姓名、家人联系方式写在衣服和帽子上。
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同样成为救灾部队最严格的组织纪律,官兵口再渴不用自己的器皿到河边取水,肚子再饿不吃当地群众忌讳的食物……
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位救援部队领导说:那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是一种勇者的担当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