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2009年国庆阅兵展示的机动式雷达
参阅的地面雷达属第三代主战雷达装备,既有远程三坐标雷达,也有低空雷达,既能探测几百公里内数万米高空的空中目标,也能看到几十米高度的低空目标。
其主要特点:机动性强,与国外同类装备相比,它们毫不逊色;作战生存能力强,具有抗强电子干扰、反辐射打击等能力,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要求;环境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从亚热带到世界屋脊的气候环境,可以在海岛、高山、沙漠、戈壁等复杂的地理环境中部署使用。
参阅的空中预警机雷达主要特点:
一是“站得高,看得远”,尤其是低空探测能力强,能“看到”几百公里远的低空和海面目标;
二是多目标探测能力强,可以同时探测数百批空中和海面目标;
三是目标跟踪能力强,可以同时探测跟踪几十批高速机动目标;四是大范围快速机动能力强。
问:雷达这个词是哪来的?作为装备,又是什么时候登上历史舞台的?
答:雷达(radar)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英文缩写,这个术语既说明了它的技术来源于无线电,又说明了它的用途——利用无线电手段探测目标的存在并确定目标的位置。
打个通俗比喻,如果把整个武器装备体系比作一个人,那么雷达就是人的“眼睛”,主要用于“看”空中和天空目标,为各级作战指挥机构提供空、天预警探测情报信息;为空中进攻、防空反导作战和日常防空提供预警探测情报支援;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提供战场联合预警监视情报支援。
雷达是随着飞机用于战争而问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西方国家为了防御空袭,建立了对空观察哨,靠目视和听音机发现敌机。随着空袭兵器速度增快,这种原始的预警方式难以满足作战的需要。
1935年,英国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雷达。1936年英国率先在泰晤士河口附近部署第一部“本土链”短波对空警戒雷达,担负防空预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