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代表彭颜龙:800米道渣上踏过十万里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8-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迎着朝阳去现场

仲秋,贺兰山古战场。

一场铁路应急投送大戏正在上演。

硝烟弥漫中,一位佩戴军代表红臂章的中校军官穿梭于880米的装载站台,只见他一边协调指挥,一边引导重型装备驶上平板。随着一批批军列从这里奔向战场……他紧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就是驻兰铁军代处军代表彭颜龙。今年42岁,长得黑乎乎、壮实实,一脸深皱纹,看上去像50开外。大伙都喊他老彭,彭颜龙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无论何时脸上总挂满灿烂的微笑。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关于老彭微笑的故事还真不少!

老彭刚当军代表那阵,一心想成为最“铁”的。每遇重大军运任务,他总是主动到现场去“听”、“看”、“悟”,结合实践写下50余万字的现场日记,独创装备卸载“六步法”、军列装载“七步法”等规定动作。如今,那些不懂军交的“门外汉”照着“绝招”一学都会。看着徒弟们在军运现场“独挡一面,老彭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一次,老彭在青铜峡装车,现场突然刮起沙尘暴,为抵御风沙,他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总结出了“一进、二退、三左、四右”的快速指挥定位法,提高了装载进度。事后,官兵见他都竖大拇指夸道:“老彭你太厉害了”。他却呵呵一笑说,“服务部队,保障打赢是我最大的责任,你们的信任和满意,是我最大的自豪!”

2008年5月,彭颜龙在天水车站倒运救灾物资时,不慎从棚车上摔下来,头部被道钉碰破,鲜血直流,他用毛巾往头上一缠继续卸载,仅用15个小时就倒运帐蓬25000顶、柴油220吨,确保大批物资及时运往灾区。晚上,当他从电视画面上看到灾民住进自己亲手搬运的帐蓬里,老彭咧开嘴幸福地笑了。

今年7月,某部在兰州西站紧急装载,彭颜龙像“铁人”一样奋战在现场,每天上下平车千余次,徒步在道渣上行走20多公里,几天下来脚掌上打满了血泡,脚后跟钻心的痛,双脚无法站立,他便拄着拐杖指挥部队装载……当最后一趟军列驶离车站时,一位铁路老职工动情地说,“老彭,你太幸苦了”,他抿着嘴笑道,“谁叫俺是军代表”呀!

据现场军代表武宇峰介绍,“铁路现场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接一趟30辆的军列,军代表要在880米距离的道渣路上来回行走将近6公里,半个月就要磨坏一双解放鞋,这可不像‘旅友’那么风光!”

彭颜龙常说,干军运是他最乐呵的事。当兵24年,有18年是在军运现场度过的。每当看着过往军列驶出站台战友们向他频频挥手致意时,他心里感到莫大的快慰”。

是的,老彭正是凭着这样的直执,在西北铁道线上奋战了18年,累计接发军列270000辆,在只有880米的道渣上走出了5.83万公里的距离, 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半。他出色地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抢险救灾等上百次重大军事运输任务,创造了在兰州局管内现场工作时间最长、运送物资最多等多项纪录。

“哐当,哐当……”列车又到站了,当我们回头去看他时,老彭背着黄挎包唱着歌儿已走在道渣上。他的微笑故事又开始了。(敬瑞香 喻培俊 摄影报道)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