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回望:凝结几代人心血[图](8)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8-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由中法各出资50%联合研制的直十五型直升机模型

勇敢参与国际合作

进入新世纪,国家将直升机课题预研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国家高技术研究项目立项上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一五"型号立项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参与国际合作与提升直升机工业自身科研实力相互促进,而自身实力的提升又吸引了实力更强的国际合作伙伴,国际合作研制直升机在积极探索中取得显著成效。EC120直升机自1997年取得适航证以来,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生产销售了460多架。2004年哈飞公司根据国内对该型机的需求,建成EC120B直升机总装生产线,并将EC120B改名为HC120,2005年首批交付8架。另外,S-92型机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6月,分别取得美国FA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

2004年11月2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昌飞公司与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签署了生产双发轻型CA109直升机的协议和成立合资公司的合同,2005年9月19日江西昌河阿古斯特直升机有限公司揭牌运转。

国际合作的锤炼,不仅拓宽了直升机工业参加国际合作的领域,还大大提升了开展国际合作的地位。2005年12月5日中法双方在法国巴黎签订《先进中型(6吨级)多用途直升机研制合作合同》,我国在直升机国际合作中首次拥有50%的合同份额,进入完全平等合作研制的新阶段。

2005年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无人驾驶直升机等多个型号先后投入研制。这一时期,国家在直升机型号研保条件建设和技改方面主笔投资近几十亿元,直升机和配套的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科研生产能力得到大规模改造和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中航二集团的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燃气起动机等航空中小发动机和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研制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直升机传动部件研制能力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并形成了我国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燃气起动机等航空中小发动机和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研制生产基地。研制保障条件建设和技术改造的丰硕成果,为加快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实现直升机产业化、规模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国直升机工业50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以我为主,大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创新为我所用的历史。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巨大关怀,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对其发展和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这是直升机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作为一个涵盖面极广的工业体系,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更与国务院各部委,各兄弟工业部门,高等院校,专业科研机构所给予的支持.配合与帮助密不可分。以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冶金部为代表的众多部门,在不同时期都给予了直升机工业强有力的支持和协助,这是直升机工业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直升机产品的主要用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各军兵种给予了直升机工业最直接的支持,这是推动直升机工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