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记者贾启龙)前两天,同乡战友告诉马万驹,说他已入选“兰州军区高端技术后备士官”库。听闻消息后,激动万分的他,躲在没人处,好好地放声大哭一场。作为哨所昔日的“名人”,他,终于找到了久违的荣耀感。
马万驹,曾是都拉塔哨所的雷达兵。前两年,为了加强边境管控,上级为这个哨所配发了某新型雷达仪。由于踏实勤奋,哨所领导安排他到内地就学此型装备。
深造的日子,对马万驹来说,简直苦透了。“天书”式的信号、程序……把他的脑袋塞得满满当当。每天,他都得抱着厚厚的理论书四处拜师求教;深夜,还得在冰冷的装备上一遍遍练操作。
3个月后,苦尽甘来。把新装备玩得遛转的马万驹,终于出师了。
回到哨所当天,马万驹就在众多战友的羡慕眼神中,展示了宝贝“疙瘩”雷达的厉害:高高架起天线,设定频扫范围。不一会儿,边境线上一个拿手机通话的人就被牢牢锁定。
不用亲自赶到边境一线,就能掌握人员活动情况。对都拉塔哨所而言,是执勤方式的重大变革。在战友们一片啧啧称奇声中,马万驹内心深处产生了小小的成就感和无穷的责任感。
那段时间,雷达24小时开机。每天一觉醒来,马万驹就目不转睛地盯守在仪器旁。
方圆百余公里内,任何携带信号发射源的异常人员和车辆,只要一抵近边境,马万驹就能从雷达显示器上辨别出来。而后,通知值班室。旋即,应急分队乘车赶到事发地进行处置。
长期盯守,虽然累得疲惫不堪,尤其那双眼睛,不但生疼,而且离开雷达的显示屏,总觉得看所有东西都在旋晕。
但,这对于马万驹而言,这是一种极度的幸福。靠着这部雷达,哨所避免了一起严重的人员越界事件。
一次,4名从内地来疆的采棉工,因好奇,想到对方哈萨克斯坦境内看看。就在他们翻过第一道边境铁丝网,继续向纵深挺进时,马万驹发现这一情况,并向值班室作了通报。
很快,巡逻分队在距离边境不足100米地方,成功制止了这4名采棉工的越境行为。
那天,马万驹一下子成了连队的大功臣。他的事迹,后来还被载入团队守防大事记中。年底,他因此立了功,带了大红花。
去年,哨所就因一起人员越界事件,被上级取消了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全连官兵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就这样与先进失之交臂。这,成了大家心中挥之不去的痛。好久,哨所官兵都憋着一股气,非要在此事上打个翻身仗。
这下可好,马万驹终于为哨所一雪耻辱。曾经很长的日子,马万驹一直都陶醉在官兵的赞誉和褒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