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于二炮的发展原则是:核常兼备、固液并存。就是导弹既可装备核弹头也能配备常规弹头,既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同时也保有液体推进。
可能很多人奇怪了:现在还保有液体推进,真是太落后了!的确,液体推进的战略导弹其不足是很明显的:因为其体积大,难以机动只能固定部署,战时极易被敌先发制人地消灭。因此现在各国战略导弹的主流都是发展固体战略导弹,以利于提升导弹的机动部署能力与战时生存能力。
但是液体战的优势也很明显:由于其发机动比冲高,因此导弹的射程远、载弹量大,早期的液体战略导弹射程都可达到10000-15000公里,弹头重量都可以达到3-5吨左右。比如前苏联的SS-18液体战略导弹曾经是西方最大的恶梦:其射程超过13000-15000公里,弹头重量高达6-8吨,可携带10枚百万吨级大威力核弹头。当时苏联共部署三百多枚这样的超级战略导弹,再辅以进攻性战略核战略,SS18就是毁灭世界的急先锋!西方世界为其取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名字“撒旦”(魔鬼);中国也有类似的液体型战略洲际导弹,这就著名的东风5!其射程超过12000公里,弹头重量达到3吨,足以打击美国全境。其有效打击能力远超过DF31(8000-10000公里射程,800公斤弹头),也超过美国核打击的支住——潜射型三叉乾D5(9600公里射程、2吨弹头)。但是为什么中国DF5没有对美国形成有效战略威慑呢?这主要是因中国后发制人的有限核报复战略、预警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美国人几不将地下井部署的DF5放在眼里,自信可以在第一波核打击中将中国现有30余枚DF5全部毁灭。
西方曾经的厄梦:SS-18液体洲际导弹
中国的DF5液体洲际导弹也有强大的威力,但是由于 有限核报复战略、预警能力不足
等因素,美国人不将其放在眼中
可以看出:如果能保持液体型战略导弹机动能力,那么其大威力远射程的优势将会对敌方形成致命的威慑。 假如中国的DF5或类似的大威力液体洲际导弹能够进行不断的机动,那么既便是如此规模的战略力量也可以随时向美国全境可靠地投放300余枚战略核弹头,这将对美国构成致命的威胁!那么如何让液体战略洲际导弹实现机动呢?
固液混合型战略洲际导弹+铁路机动部署将是一项可能的选择。
固体混合型导弹,就是将导弹的一级采用液体推进,二三级采用固体发动机。其目的是:在导弹射程、载重、体积之间取一个折中,使导弹既有较好的射程与载重,又能将导弹的长度与体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使之适于铁路机动。因为完全的采用液体推进导弹的长度体积会比较大。
假设这种固液混合战略导弹命名为东风51。那么可以以现有的液体火箭/战略导弹的改良型号第一级,而以DF31/巨浪2的二、三级作为DF51的二、三级。采用更强大推力的第一级液体助推级可以将二、三级火箭加速到更大的速度,进而让导弹最终达到更大的射程及更大的投射重量。按此模式发展的DF51战略导弹的最大起飞重量将可以达到80吨—100吨,远超过超过俄国“白杨M”47吨的起飞重量,其射程与威力自然要比“白杨M”更强大。
这么大的重量,显然不利于公路车辆的机动。而且由于液体导弹有也有庞大的保障系统,包括液体燃料运输、保存、加注等,更加不利于公路机动。但使用列车运输与部署这些将不在是问题,因为列车的运载量大,完全可以运输这些大型固液混合导弹,而且有足够的空间与能源进行燃料的储运、保存及加注。坐上火车液体战略导弹药原来的那些不足将不再重要。
而且快速反应不足也不重要,因为列车机动的战略导弹通常是在巡逻过程中接受发射指今。此时对方难以对导弹列车进行准确定位也无法保证在第一轮核打击中消灭导弹列车。而且列车在行进中执行攻击任务时,要首先完成停车、定位、剪断车顶供电线路等动作。此时即便是固体燃料战略导弹也需要等待,其快反能力也没有什么作用;而液体导弹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行进过程中为导弹水平加注液体燃料,当列车完成机动、停车、定位、剪线等一系列动作后,导弹燃料基本加注完成,此时导弹就可以直接起竖点火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