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少人会以原苏联的液体战略导弹没有在列车部署来反例:原苏联在SS24全固体洲际导弹开发出来之前,也曾尝试使用液体洲际导弹装在列车上机动。一开始用的是发射前加注燃料的液体战略导弹,俄国人觉得它反应较慢没有部署。后来俄国人又搞出了预封装型液体洲际导弹,但是俄国人又认为在运动的列车中预封装液体燃料不安全,因为一旦因脱轨等偶然事故会导致导弹爆炸,而且由于其潜射导弹已取得实战部署需求也不太迫切了,直到全固体大威力的SS24出现之后俄国人才最终部署了列车洲际导弹。
但是液体导弹不适合公路机动,因为导弹太大且保障太复杂
但俄国人的情况与中国不同:
首先中国的海基核力量由于技术及地理的素一时对美国无法构成全面的威慑。俄国的潜射导弹射程只要达到8000公里就可以其近海攻击美国全境,而中国的潜射导弹射程需要达到12000公里才具备此能力(但由于潜艇空间的限制很难做出这种大射程导弹),否则只有冒险穿越美日控制的海区深入太平洋。
而且由于中国现行的有限核威慑、后发制人、战略预警能力欠缺等,更与原苏联先发制人、战略预警体制完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情况下DF5这类发射井部的战略导弹在对方首先核突袭下生存力接近于零。所以就中国情况而言,不能完全将宝压在海基核力上,更不能将威慑的希望寄托在发射井中的导弹上,中国有十分迫切的因素需要发展包括列车机动的多种战略威慑方式。
而且中国可以借由新技术新方法改进来减少液体导弹的不足:
首先,使用固液混合型洲际导弹来取代全液体导弹。洲际导弹只在其第一级采用液体结构,而二三级则采用固体燃料。这种固液混合型战略导弹既可以具有强大的威力,同时也可以将全液体导弹的不足降低。
其次,可以通过先预装液体氧化剂,发射前才加注燃烧剂的方式来减少危险。就是平时只将导弹的氧化济加注到导弹的储箱中,而燃烧剂则放置于距离较远的加固型钢罐中,只是在临发射前才将燃烧剂通过输送管道加注到导弹燃料箱。这样即便导弹弹体有渗漏故障也可作控制性处理,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运输安全性接近于固体燃料导弹。这也有利于大大减少加注时间。
其三,氧化剂和燃烧剂都平时都分装于加固的储箱中,临发射前再时行进行加注。这种方法将进一步保障导弹平时运输的安全。虽然这会让加注时间有所增长,不过上面已经说过,对于列车机动发射而言这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它是不断机动的敌方不知其确切位置,反应慢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种大威力固液混合型战略导弹发展成功,以中国国力可以大约部署50余枚。以每枚导弹配置5-10核弹头、导弹射程12000-14000公里射程算,可以确保中国在受到美国首先核攻击的情况下仍能向对方全境投放250-500个战略核弹头。其威力相当于4-6艘位于太平洋中部的094战略核潜艇齐射。但其生存力在某种意义上比094更高。
当然列车部署大型固液混合型战略导弹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就当前中国的情况而方,可能是在最短时间、提供最有效慑力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