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网日前发表评论,题为《日本借钓岛风波输出“内困”》,作者为施君玉。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外交是内政的自然延伸,此次中日间爆发的钓鱼岛风波亦不例外。在当前东北亚形势持续紧张的条件下,日本主动挑起钓鱼岛事件,“安内”意义大于“攘外”,子虚乌有的“中国威胁”,既可抬拉选情,安抚民心,又可向美示好。
一般认为,“天安舰”事件的最大赢家是美国,而日本同样也在“天安舰”事件中受益,至少对执政的民主党而言,这一事件产生的冲击波平息了国内的反美浪潮,使民主党平稳度过了其上台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
文章说,但“天安舰”事件毕竟只是韩国的事情,充其量直接涉及中、美、朝三方,日本只是局外人。而钓鱼岛问题就不同了,日本成为当事人。日本利用钓鱼岛问题再掀“中国威胁”恶浪,可以更加彻底平息国内在美军冲绳基地问题上的争议,也向美国伸出橄榄枝,明示不论日本外交如何调整,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仍然是日本外交的基石,同时,也为即将举行的美日联合军演提供支撑。
文章说,今天就是民主党党魁选举日,为了赢得选举,菅直人和小泽一郎都不约而同地打出钓鱼岛这张牌。渲染外部“威胁”最容易引起日本民众的认同感。民主党上台至今,拿得出手的政绩几乎为零。在国内政策难有作为的情况下,打“外交牌”往往能够转移注意力,聚集人气,提升支持率。钓鱼岛风波成为日本对中国输出“内困”的重要渠道。
文章说,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一维护和平大局、解决争端的大智慧,如果以此怀疑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那就大错特错了。钓鱼岛风波发生后,中国政府六天七次提出严正交涉,级别从外交部部长助理提升至国务委员,充分显示了中国在扞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和勇气。对此,日本方面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任何误判形势和侥幸心理都可能给双边关系和地区安全带来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