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原始青瓷盆形鼎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鼎是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人用的锅。鼎的形状大多为圆腹、两耳、三足,北方出土的陶瓷鼎大多有盖,南方出土的大多无盖。

商周时盛行青铜鼎,被奴隶主贵族用作“别上下,明贵贱”的礼器和权力的象征。东周至汉代,南方陶瓷业发达,用陶瓷器随葬之风盛行,于是人们多仿青铜鼎烧制瓷鼎,作为明冥器随葬。后世烧制的瓷鼎多作为陈设观赏器之用。

据《中国陶瓷史》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载,瓷鼎生产的全盛时期为东周至汉代。东周时期的原始瓷鼎,主要出现在长江下游以南的吴越境内;春秋时出现了竖耳、浅腹、圆锥形足的瓷鼎,完全模仿铜器;秦至西汉初期的墓葬中,常见有以瓷鼎、盒、壶、瓿组合的随葬品;至西汉中期,瓷鼎、盒的数量明显减少,器形也有一些变化;到了西汉晚期以后,鼎与盒等仿青铜礼器逐渐停烧,而以罐、壶、瓿、盘、碗、钫、奁、洗、盆、勺等日常生活用器急剧增多,同时出现了屋、仓、猪栏、羊舍与牛、马、犬、鸡、人俑等原始青瓷明冥器和瓷塑,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深刻变化。

我收藏有一件西汉原始青瓷盆形鼎见图。该瓷鼎总高10.5厘米,口径15.5厘米,侈口、浅腹、圆锥形三足外撇、两只半弧形竖耳,口沿部分旋修细薄,腹部厚实,重心在下,安放平稳。胎质细腻,呈灰白色。为拉坯成型,器壁厚薄均匀,器形比较规整。该瓷鼎施灰釉,因为氧化钙含量高,釉的粘度降低,容易产生流动和剥落,可见聚釉成蜡泪状的青黄或黄褐色。据该该鼎的综合特征分析,可断为西汉初期的墓葬出土的随葬明冥器,因年代久远,加上在闽北山区湿地出土,釉层已腐蚀剥落将尽,只见鼎内的部分残存。尽管如此,该西汉原始青瓷盆形鼎仍不失为一件高古瓷的精品,可供大家鉴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