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在整理单位资料室的过程中,发现一本商务印书馆在1922年创办35周年时出版的纪念刊物,该书封面无字,书脊印有“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商务印书馆”烫金字样。全书为反读竖写,繁体铅印,装订为16开精装本,硬质封皮,虽然有些破损,但仍依稀可见昔日的精美。封二为该馆当时在上海的总馆的外景图片,封三则是同时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分店的外景照片,书的末尾还附有彩色牛皮纸的印刷出版技术广告多张。可惜该书扉页及末页关于出版和印刷的说明已不存,内容部

该书第二大部分的内容商务气氛颇浓,应该是出版这本书的人们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们仍然可以借鉴的东西。通过某个公共主题的宣传联系到自己从事的商业活动,最终达到宣传自身的目的,这样的公益广告我们已屡见不鲜,但在当时可能开创了这种广告的先河。书中先通过三位印刷和出版业的专业人士介绍了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以及欧美之印刷术,再讲到三十五年来之中国出版业,最后开始详细推介三十五年来之商务印书馆,这篇作者为庄俞的《三十五年来之商务印书馆》,向读者论述了出版业的重要性,并详细叙述商务印书馆的创业经过以及三十五年来该馆与社会各方面的演进关系,在介绍完三十五年来该馆与教育、文化、实业的关系后,作者着重提到该馆与三十五年来之人才,这也与这本纪念刊的主题巧妙地吻合上了,文章引用大量统计数据,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在组织这一内容中,将当时该馆的组织系统及各分馆设立的时间分别列出表格,在商务印书馆的总、分、支馆局二览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关于安庆支馆的设立时间记载为清光绪卅二年即1906年,这一数字将《安庆市志》中记载的民国元年即1912年提前了六年。据《安庆市志》记载,“商务印书馆于民国元年在龙门口建馆。30年迁上海,35年复迁安庆,改称商务印书馆安庆分销处,馆址依旧。书店实力雄厚,经理宋吉吾住上海,由副经理丁效宏主持馆务,人员7人。主要经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种书籍,如《万有文库》,《四部丛书》、《四角号码字典》等,还经营中小学教科书,1955年改营文具”。
从该纪念刊中我们知道,当时商务印书馆除上海总馆外,在全国有26家分馆,4家支馆,6家支店,2家分厂,最远的一家分馆开到了新加坡,可见当时商务印书馆的实力,这也许称得上是近代中国连锁经营的先驱和典范吧。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百年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史,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夏瑞芳等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距今已100余年,该馆是我国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初以印刷为主,后兼营出版,1902年张元济加入,创建编译所,开始编纂学校用书和翻译外国著作。还出版各类辞书和期刊,并逐步出版学术著作和影印古籍善本,至1948年,共出版一万五千余种。抗战时期,该馆总馆迁往重庆。1954年总馆迁北京,现主要出版中外语文辞书读物和翻译外国学术名著等。可以说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始终不断地为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以及中国和国际间的文化学术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