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的车轮刚跨入新世纪不久的2001年初,在四川成都市西郊的金沙村遗址,大量的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被意外发现。这些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用黄金薄板锤揲的圆形饰件尤为引人注目。该金饰中

在上古人们所能感知的外部世界中,太阳无疑是最引人注意的事物了。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每年太阳的光照和日影的变化,乃至于平日里的云遮雾罩、天晴下雨等等,都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而人们崇敬太阳,赞美太阳,神化太阳,太阳和太阳神就成为世界许多民族历史上都曾存在过的原始宗教信仰。我国的邻邦印度,吠陀时期至高无上的“因陀罗”,就是被尊为太阳与光明之主的天神。西亚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共同尊崇的三神之首“安努”,据说是上天的化身,以后该地区所有神祗更全都与天上的星辰发生了联系,其中为全国崇奉的“沙玛什”语意就是太阳。在世界另一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埃及,他们的大多数神祗都与太阳有关,其中第一个被推为全埃及之神“霍鲁斯”同时也是太阳神,其他大多数神祗同太阳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从第五王朝开始,埃及的法老就将自己认定为太阳神的子嗣,以此来表示自己出身的尊崇。……在古代中国国,也有许多太阳和太阳神崇拜的遗留,从远古帝王太昊、少昊、尧、舜的名称,到夏、商王朝君王的死后的谥号,乃至于古文字材料中上帝、皇天和迎送太阳的记

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是世界上许多民族历史上所共有的,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太阳神的表现却有所不同。将太阳神表现为鸟的形状,或将太阳与鸟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古代许多地区都曾经有过的传统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的特征。早在距今7000年前后的河姆渡文化的人们,就已经存在着太阳是一只发光发热的火鸟或太阳是由鸟背负着运行的观念,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骨牙器上雕刻的身上有火焰的飞鸟图案和双鸟托日的图案,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到了距今5000年以后的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太阳与鸟关联的图像材料更多,如美国弗里尔美术馆藏玉璧上的双树双鸟围绕着象征以太阳为中心的周天飞翔的图案、不少玉璧上还有一只鸟站立在太阳升起或降落的坛台上的图案,都反映了当时人们以太阳为核心的宇宙观和太阳神鸟的神话观。在历史进入早期中央王朝的夏商周时期,天有十日,十日皆驮负在阳乌背上或十日本来就是阳乌的化身,这些太阳栖息在东方的扶桑和西方的若木上,每天轮流巡行周天的神话,已经在中国相当广阔的地区流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株歇息着九只或十只鸟的青铜树,就是这种现象的实物例证。直到秦汉时期以后,太阳与神鸟仍然是人们最喜爱的图像,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双凤衔日(或衔璧、衔钱)图案,南方地区长期使用的铜鼓鼓面上的多鸟绕日的装饰,历代雕刻作品中的双凤朝日等题材等等,都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固有观念的延续。由此可见,金沙村太阳神鸟金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世界的一种表现。
金沙村太阳神鸟金饰,它所表现的思想观念既具有古代世界共同的内核,又具有古代中国独特的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