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指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承办相关大型主题展览,进行隆重纪念。冯治安将军的女儿冯炳如女士得知这一信息后,给笔者打电话,询问有关抗战文物的捐献事宜。冯女士不无担心地表示:其父冯治安在解放战争时期与中国人民*为敌,兵败后逃往台湾,并病逝于台湾,那么,冯治安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作的贡献是否会因此而不被承认。在笔者耐心细致的解释并解除其疑虑后,冯炳如女士不顾年老体弱,率亲友亲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该馆捐献冯治安将军在八年抗战期间使用的闹钟如图。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闹钟保存良好,除了表面有少许锈迹外,其外形完好如初。钟面为半径6厘米的圆形,所刻英文多半清晰易读,其底部刻写的“美国”、“制造”均为英文等字样,尤其醒目。
冯治安将军在“七·七”事变及此前的长城抗战,和此后的八年抗战中所起的作用,历来受到熟知这段历史的人们的肯定,其坚决抗日的行为令人钦佩。
“七·七”事变前夕,中国军队29军37师110旅219团第3加强营驻守卢沟桥宛平城,当时的37师师长即冯治安将军。1937年7月6日,日军驻丰台的清水节郎中队借口到长辛店演习,提出穿越宛平城的无理要求,遭中国守军严词拒绝。双方相持十余小时,日军发觉天色已晚,才悻悻离城而去。7日晨,日军荷枪实弹,气势汹汹地又到卢沟桥北侧演习。110旅旅长何基沣发现

7月7日夜,正在卢沟桥西北侧龙王庙与大瓦窑之间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的日军,突然谎称走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并以“武力保卫前进”相要挟,冯治安等29军官兵断然拒绝。冯师长曾在长城等地抗击过日军,十分清楚日军的伎俩,于是命令吉星文:“…务必固守,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不许放弃一尺一寸国土。彼如开枪,定予迎头痛击”;“为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寸土都不许退。可采取武力自卫断然处置,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没有得逞的日军恼羞成怒。8日凌晨天刚亮,日军迫不及待地包围并炮轰宛平城。宛平城外顿时枪声大作。与此同时,日军突然袭击距离卢沟桥不远的平汉铁路桥,打死守候在桥头的29军申仲明排长,激起我守桥官兵的无比仇恨,我两排守桥官兵奋勇冲进敌阵,与敌肉搏,砍死百余敌人,无奈敌众我寡,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铁桥陷落。
7月8日,中国-党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应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
坚守卢沟桥的29军官兵及时得到了中国-党和其他进步团体、人士的支持与鼓舞,勇气倍增。8日夜,37师110旅旅长何基沣组织一支精干的大刀敢死队,由金振中营长率领,缒城而出,悄悄摸向铁桥东端。其时细雨霏霏,日军疏于防备,顿时乱作一团。我大刀队神勇无比,大刀落处,敌人即身首异处,顷刻间,入侵之敌被砍杀殆尽。铁桥被我夺回。
据冯治安将军后来回忆:“起初他们原是恐吓性质,觉得中国人畏惧日本,已成普遍心理,一经恫吓,没有不屈服的。他们这服灵丹妙药,不想这次竟失掉效力。我们认为已到最后关头、忍无可忍的阶段。兵力虽少,但有全国同胞的热情及实力来支持,使我们勇气倍增,所以才能以寡敌众,以弱捍强,在卢沟桥弹丸之地,在日寇猛烈炮火之中,支持战事达二十天之久,使日寇不得不收敛侥幸的心理,拿出陆海空全力来与我们周旋。”
“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伟大序幕。毫无疑问,作为这次事变的当事人之一,作为一名拥有可影响整个事态变化的高级将领,冯治安将军坚决抗日的态度与及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一事变朝着正确的、进步的方向发展。冯治安将军后来回忆道:“卢沟桥事变后本部奉令撤退,转战各地,如临沂大战,击破板垣师团,造成台儿庄大捷;厥后徐州会战,武汉外围会战,到处即视作第二卢沟。记得驻防鄂北南漳县时,士兵们建一木桥,工竣后,自动题其桥曰:‘勿忘卢沟’由此可以反映翦除寇仇、收复失地的决心。经过八年的抗战,才有今日的胜利。”
冯治安将军的女儿冯炳如女士介绍说,冯治安将军的闹钟大约是在“七·七”事变前后从香港买的,也就是说,这只闹钟陪伴主人经历了八年抗战,经历了冯治安将军所说的临沂大战、徐州会战、武汉外围会战等大小战役,如果说冯治安曾经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作出过一定贡献的话,那么,他的这只闹钟也将因为它时时刻刻提醒主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如今,在整修一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厅里,这只见证了“七·七”事变、见证了八年抗战的闹钟,正默默地注视着过往观众,并借助讲解员之口,忠实地肩负起“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崇高使命,一如它曾经忠实地提醒它的主人——冯治安将军时刻抗击日本侵略者一样。
(2005年11月9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