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民间工艺馆中收藏有一批珍贵的明清竹雕木雕,其中很多为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杨铨先生所捐献,如明朱小松竹雕松树头酒杯、清封锡禄竹雕东山报捷图笔筒、清周颢竹雕吞江醉石图香筒等。
朱小松竹雕松树头酒杯见图,高9.5厘米,口宽13.5×10.5厘米,篆刻款:“小松”“朱”。作品刻工精炼,老松虬枝,鳞皴瘿节,苍劲古拙,团簇松枝,重叠茂密。为朱小松竹雕精品之一。
朱小松名缨,字清父,号小松,生卒不详,明嘉靖万历年间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其父朱鹤、其子朱稚征均从事竹刻艺术而久负盛名于世,合称“嘉定三朱”。朱小松擅长高浮雕和立体雕,所作人物,形神兼备,被人们赞为可与吴道子的佛仙画媲美。中国的刻竹工艺,自明代中期起,形成金陵、嘉定两派,前者以李文甫、濮仲谦最为著名;后者则创始于“嘉定三朱”。两派各有所长,尤以嘉定一派在竹刻艺坛上更负盛名。
捐赠这些精美明清竹木雕的香港爱国人士杨铨,为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广东省鹤山县人,出生于香港。中学时期便对文物情有独钟。20世纪初,中国的珍贵文物大批外流,香港成为外流文物的集散地,杨铨下决心尽力抢救祖国的珍贵文化遗产。自1920年起,将其大部分收入用于收藏文物,甚至借贷买下文物珍品。1941年,香港沦陷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之下,物价飞涨,民不果腹。不少文物收藏家和文物爱好者,迫于生计,将家藏珍贵文物出售。这给了杨铨一个寻觅国宝、挽救国宝的大好机会。据传一天,他与好友、收藏家任真汉漫步街头“寻宝”,无意中发现龙尾巷口的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摊主,在卖一幅《文成公主降番图》。此画画技炉火纯青。杨、任大喜喜。但一问价格,二人却心头一凉卖画的老头儿不但要价奇高,而且不许讨价还价,更苛刻的是,老头儿还不要港币,只要“日本军票”。杨铨唯恐这幅画落入日本人之手,连价也不还,横下心告诉摊主:“老先生,请您暂时把画收藏好,我今日钱不足手,明日定然凑足来取。”老摊主见杨铨一脸诚信,便不要“押钱”,将画收起,只待次日他来取。杨铨返回后立即四处寻亲访友东拼西凑,并请任真汉先生助一臂之力。勉强凑够了画资的时候,终于将这件珍贵丹青买到手。
杨铨经过多年的苦心努力,共收藏了古陶瓷、古铜镜、古玉器、古墨、古书画、明清竹雕木雕等6000余件,其中不少是国内外文物藏品中的孤品、珍品,如清代华的《花鸟山水册》、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梅花团面》及元末明初的《梅花寒江双雁图》等。杨铨素不为高官厚禄所惑而出卖文物藏品。1938年,他曾向郭沫若先生表明心迹,如有一个可靠的政府,愿意把自己珍藏的文物捐献给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铨于1958年将收藏的书画200余幅,委托其挚友任真汉护送至广州美术馆展览。展后致函广州市人民政府,表示愿将其收藏的所有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1959年他将自己珍藏的历代文物6000多件和图书资料数千册,全部捐献给国家。广州市在广东民间工艺馆即陈家祠举办了“杨铨先生捐献文物展览”。同年,杨铨被邀请参加建国10周年大庆观礼活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代表文化部向他授予“热爱祖国”奖状和象牙嵌金国徽。国家有关部门还编印了《杨铨先生捐献文物图录》。
(2006年2月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