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本版见自2005年4月20日读见《伊秉绶草联》一文,作者在文中将清代书法家伊秉绶书法艺术的特色作了简介,同时流露出作者对伊氏书法的喜好。由于笔者亦有同好,故借以将敝藏竹刻伊秉绶书联,以及收藏经过略述如下,愿与同好共赏。
艺林中谈到清代书法家伊秉绶的书法,最为人推崇的是他笔画平直,布白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肃,具有较强的装饰味的隶书。又他作隶字,没有蚕头燕尾,似有汉隶碑额、汉缪篆运笔的特点。笔力雄
健,中画沉着,挺拔浑厚,方严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故论者称其“遥接汉隶真传”而推为大家。伊氏于隶书不仅功力精深,而且能自变化,自成体势。因此他用隶法写颜真卿字,瘦劲独绝,行楷也别具一格。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世皆称汀州之隶,以具古拙也。然拙诚有之,古则未能。独其以隶作行书,遂为鲁公颜真卿之宝。”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也称:“论到唐以后的书法,只有颜真卿变化最多、最神奇;历来写颜字的,也只有伊秉绶最解此意。”这些均可征伊字的善变化,主神奇。故伊氏在行楷中参以草体的作品尤为笔者喜爱。记得1985年笔者在王个先生“还砚楼”画斋中得见伊秉绶行书联墨迹,诸墨间神采飞扬,古趣荡溢,真是妙不可言。这便是我获得竹刻伊联的缘起。敝藏竹刻伊联,并非旧物。竹刻出自当代苏州民间工艺家、竹刻名手杨君康先生之手,联语“汲古得修绠,荡胸生层云”采自上海《书法》杂志所刊,因喜爱伊秉秉绶行草妙迹,且联语高雅隽永,遂请杨君康先生将伊联摹刻竹上,借以摩挲赏玩。
杨君康刻竹力主从传统中出新意,于竹刻传统技法熟悉精能,尤于留青浅刻浮雕人物肖像最为擅长,它对于刻竹材质的选取也十分讲究,每年要专程赴盛产毛竹的浙江安吉,根据竹刻形制的不同要求选取竹材。如所制伊联,即取材于此,并在当地将竹材通过水煮处理来防蛀,然后打磨,制为长100厘米、宽19厘米的书联材料。所刻书联采用阴刻,在镌刻中以运刀的轻重来刻出笔划的深浅,以此将伊联书迹的笔法、笔意及神韵充分地表现,又为了反映书联墨迹的原貌,书联款署下所钤“墨卿”“伊秉绶印”二朱文印章以阳刻来表现得形神兼致。竹刻书联再填以石绿,使所刻愈见古艳雅洁。经过他的这一“再创作”,才使笔者仰慕多年的伊字神采,终于得以朝夕相对,并为陋室增添了不少书香气息。
(2006年2月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