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鄢陵县文庙旧址的戟门内,保存有一通珍贵的汉代碑刻——《豫州从事尹宙碑》,人们俗称为“尹宙碑”。
该碑高2.09米,宽0.96米,厚0.22米,呈长方形。碑额部有一直径为0.13米的圆形穿
孔,这是秦汉碑刻形制的重要特征。在穿孔的右侧镌刻着小篆体“从铭”二字。字体风格俊逸洒脱,颇具秦小篆之遗风。整篇碑文为隶书,共14行,满行27字。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等原因,碑刻下部字迹已漫漶不清,并出现局部剥落。根据碑文和《鄢陵县志》相关记载可知:尹宙,字周南,河南鄢陵人。其先祖出现于殷、周之际,“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至秦王嬴政时,“秦兼天下,侵暴大族,”尹氏宗族开始流迁。一部分仍居住于三川郡,也有迁徙到赵地的。到了汉代,又有从三川郡迁至颍川郡鄢陵的。家族中人世代为官,尹宙乃是东平相的玄孙,会稽太守的曾孙,富波侯相的孙子,守长社令的长子。他具有“温良恭俭之德,”“交朋会友,贞贤是与。”并经常学习《春秋·公羊传》和《书传》。在仕途上,他历任郡主簿、督邮、五官椽、功曹、守昆阳令、州辟从事等官职。官场生涯中,尹宙始终“进思尽忠,举衡以处事,清身以历时。”不以官职的显赫卑微为荣辱,以一颗平常之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和义务。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四月他因病逝世,终年六十二岁。
这通《豫州从事尹宙碑》,主要记述了尹宙的家世、履历及德行。由于碑上无落款,因此,碑文的撰写者与书丹者无从考证。相传,隶书碑文由汉代文豪蔡邕书写。书法风格工整中透出洒脱,统一中富于变化。行笔一波三折,有金石之气。结体顾盼有神,若群鹤起舞。此碑堪称汉碑中的上乘之作。
它原立于河南洧川的尹宙墓前。元朝皇庆三年1314年,时人从洧川将碑移至鄢陵县城当时洧川属鄢陵管辖,立于文庙前面。后来,该碑没入土中。明万历年间,洧水泛滥,河岸崩塌,尹宙碑得以重见天日。被人们重新立于文庙的戟门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该碑的保护十分重视。鄢陵县和河南省文物局先后于1957年、1960年两次对该碑进行普查登记,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1963年尹宙碑被正式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碑刻拓片应邀赴日本国展出,受到日本友人的赞誉。1990年,河南省文物局曾拨专款对碑体进行保护,对文庙戟门进行维修,使这通珍贵的汉碑得到了较好保护。
(2006年7月19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