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防止敌特、汉奸刺探情报和破坏,曾实行“路条”、“通行证”制度,在村头路口设卡,对进出人员严密盘查,确保了解放区的安全。
在解放后,建国初期,这一“通行证”制度仍被借鉴延续使用。最近,上海市虹口区粮食局所属退休老人张文彬亮出了他在1950年曾使用过的一份“通行证”,为此提供了物证。这是一份珍藏了56
年的正规的“通行证”,我虽也是从50年代过来的人,却也是第一次见到。“通行证”宽18.4厘米长10.5厘米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签发为第019599号签发有限期自1950年3月9日起至4月8日止共计30天.持证人张文彬为我女婿张志平的父亲即我的亲家公当年28岁江苏苏州人居住安庆路469弄471号从事米业外出事由为返乡探望父母经过地点写明直达到达地点为苏州还写明“往返”。“通行证”上贴有本人照片,上盖“上海市人民政府通行证用印”钢印。在证的左部,印刷有6.4厘米见方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之印”朱红大印。在证的右上方盖有一枚骑缝章,下半部是“接管委员会”五个大字,上半部是什么抬头,不得而知,可能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几个字。但解放初期,上海是实行军事管制的,也可能另有接管机构,尚待查证。
“通行证”下面有一栏“注意”:“持证人如因正当事故,不能在有效期间返本市者,应于期满前一日持本证向向到达地人民政府申请延期。”持证人因故没有能在一个月内返回,在苏州办理了延期手续,所以在“通行证”的背面签了一行意见:“查此人属实因家事不克返申,准予延期壹个月。”并有4月23日日期,盖有“吴县西山区人民政府章”红色官印。显然持证人员先超假,后补办的延期手续。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延期手续,给本“通行证”增色不少,加重了收藏分量。
解放初期,上海和各地一样,处在历史的彻底变动时期,美蒋特务尚未肃清,社会治安欠稳,有时敌我难分,加强各种治安管理措施是绝对必要的,对流动人员实行“通行证”制度,无疑是有效措施之一。这份“通行证”见证了上海乃至全国当时的这一段治安历史,是有很大收藏价值的。
持证人张文彬江苏吴县西山人,1922年生,今年已85岁,仍健在。他14岁到上海米店学生意,1981年因病退休回原籍。时过境迁,星移斗转,现在的“吴县西山”,已改为“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为著名风景旅游景区。
经与“上海公安博物馆”资料部联系,该“通行证”将由持证人之子张志平的名义捐赠给“上海公安博物馆”作永久收藏。收藏品捐赠给博物馆,是最好的去处,也是藏品收藏者的荣誉,但愿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2006年7月5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