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枚极其珍贵的勋章——美国总统杜鲁门为奖励李温平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功勋而授予他的“自由勋章”。此勋章为铜质,正面图案为钟,背面为自由女神,1945年由杜鲁门总统
创立,以奖励在二战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平民。(图1)李温平1912年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34年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深造。1936年底,他提前回国,在湖南大学任教并受聘担任湘黔铁路工程局设计科工程师。1939年获得密歇根大学运输工程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李温平曾是修建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的总设计师兼筑路总指挥。他作为中国的爆破专家,在修建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的过程中与盟军配合,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获得了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发的自由勋章,李温平当时并没有领到这枚勋章。日本战败后,李温平随即转移到其他战场,罗伯特·薛德乐率队返回美国,双方失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两国关系长期未能改善,直到1984年夏,72岁的李温平才正式接受美国政府为他单独举行的授勋典礼。在二战期间与李温平一同修筑中印公路的罗伯特·薛德乐将军亲手把“自由勋章”挂在了他的胸前。这枚自由勋章在五角大楼里静静地等候了李温平长达38年之久。(图2)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沿海港口及东部陆路交通干线,滇越铁路也因越南沦陷而被阻断。为了打通中国大后方连接国际的通道,修筑滇缅公路便成为当务之急。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下令由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负责限期修通滇缅公路。1938年1月,滇缅公路总工程处紧急成立,李温平受命修筑滇缅公路。公路建设需要大量技术人员,但当时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少之又少,而招集来的20万名筑路工人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李温平除了担任整个工程的测量和爆破工作外,还要亲自指导这支毫无经验的老弱妇孺大军,在环境恶劣、疟疾流行和日军飞机不断轰炸的情况下,一米一米地艰难推进筑路工程,同年12月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成为我国南部通往南亚的唯一通道。
滇缅公路通车仅五年(1943年),就被日军封闭,前线急需的军用物资和供应品,被阻于印度东端的列多火车站,盟军总部决定赶修一条自列多LEDO又称利多或雷多至龙陵,再转接滇缅公路到昆明的公路,称为中印公路。这条公路的修建是经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美军薛德乐上校任保密保山到密支那公路工程兵司令。为了配合军事反攻,滇缅公路工务局组织了“滇缅公路抢修总队”。1
944年7月10日,滇缅公路工务局在保山成立保密公路第一工程处,负责新修保密线国内段。建路工作由中国工程人员与美方工兵团合作,从列多和昆明两地同时开始,美方负责人是薛德乐上校,中方是李温平。李温平当时任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兼第一工程总队队长。为了配合军事反攻,他率队与美方积极配合,一面就地整装待命,一面培训筑路人才。中印公路由中美双方对向抢修,当路修到猴桥以西的山脊,多处大石阻挡了筑路的进度,李温平向美方建议采用大爆破方法,使工期大大缩短,这是我国首次将爆破法用于公路建设。同年9月,李温平又奉命随美军到缅甸境内37号桩26公里处,此地有一段峭壁挡住了工程。任何机械都无能为力。他与石工们仔细观察研究后,决定顺着石层纹理钻孔爆破,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爆破成功。就这样,仅两个多月时间,这条长约300余公里,曾被断言不可能打通的保密公路被打通了。1945年1月20日,一条西起印度列多经缅北伸入抗战中国内地陆上援华国际运输线,经四年筹划,两年施工,全线通车。这条新的军事供应线,为把日本侵略者最后赶出中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表彰这一丰功伟绩,美国总部特授予李温平一面奖旗,上绣有“中印公路路线及开工日期”作为纪念。(图3)
李温平为滇缅公路、中印公路的修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工作得到了美方的充分肯定。二战期间,李温平等技术人员与盟军共同修筑中印公路,不仅仅体现着中国工人的伟大,也是中美两国并肩共处,相互合作精神的体现,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2006年7月19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