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上常看到有些人,处处要求别人心胸开阔,并振振有词地说:“仁者无敌”。具体表现如下:当知道自己或自己朋友说错话或做错事的时候,但又不想诚心认错,恐有失脸面。于是——首先,给对方来个高帽子,将自己贬得一文不值。然后,理直气壮地说:“仁者无敌。大人不记小人过。我们是一班粗鄙之人,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严厉呢?”结果弄得对方哭笑不得,想发作又不得,想不发作又不得,只得不再与他计较。
中国数千年来的儒家传统以“仁”为核心,注重个人修养。但这个“仁”字,并非针对任何人。奉劝他人对自己实施“仁”的这些人,在现实中如何为人我们不得而知,也没有必要得知。想象不出这些人是如何行“仁”的?我想这些人是不是在挨了人家一巴掌还得陪着笑脸,是不是在房子被烧了还得向人家道不是。《圣经》中耶稣有一句名言:“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我想这些人是不是也想当这样的救世主呢?
春秋时期,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泓水,企图进攻宋军。有人见楚人正在半渡之间,建议宋襄公趁机给他们个迎头痛击。宋襄公却说:“不行!现在楚军正在渡河,我军就发起进攻,这样做会有损于仁义。”不多时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开始摆阵势。有人又提议趁他们队伍不齐时便冲过去攻垮他们。宋襄公却又说:“君子不乘人之危,等对方排好队伍再进攻吧。”结果楚军一摆好了阵势,随即向宋军发起袭击,宋国军队被杀得大败。宋襄公也受了重伤,逃回国都后第二年就死了。
宋襄公的“仁”,被后人耻笑为“宋襄之仁”。仁者,在这里无敌吗?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想必大家熟之又熟,那个仁慈的东郭先生若不是遇到善用计的农夫,恐怕早成狼的饱饱一餐的食物了。仁者,在这里有用吗?
中国历来以汉族为主体的朝代总是屡屡受到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甚至亡国。近代以来更是历受西方列强侵略凌弱,我想除了武器落后、实力不如人家以外,恐怕跟这种盲目尊崇“仁者无敌”的思想多少带点关系吧?甚至到国力渐衰之际兴起洋务运动,还有些人主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后来,中国又蒙受了甲午之败、辛丑之耻。仁,在这里派上用场吗?
一班书生,平时只顾提高自身修养,在遇到书生们的时候可能是无敌的。一旦逢到强盗,那就只有挨宰的份了。因为你平时只顾提高自身修养——如果人人都做到这些倒还罢了,问题是你想做,人家并不一定跟着去做啊。这时你最好的办法便是拿起武器跟他斗,也许不会输得那么惨的。
由此可见,所谓“仁者无敌”并不是处处可以适用的。仁者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偶思之语,所喻并不针对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