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民国时期著名画家杭稚英(1900~1947),人们多知、多见的是其美妙的最受大众欢迎的擦笔水粉月份牌画。殊不知他的中国画同样是非常出色和优秀的,只是为粉画盛名所掩。《中国美术人家人名大辞典》记载,杭稚英“浙江海宁人,幼嗜画。入商务印书馆图画部服务七年。后退职鬻画,所作月份牌尤为人所爱。抗战时期,日人求画,力却之,重酬不顾。师事符铁年,所作竹石松梅颇能入室,惜年不永,卒年47岁”。由此可见,杭先生的国画艺术也是师出名家的,但作品面世量甚少,60年后的今天,人们能
见到的更是少之又少,也阻碍了人们对他国画艺术的认识与评价。笔者藏有画家1945年创作的松竹图扇面(25×51厘米),笔墨酣畅,温雅遒美。合肥一藏友见后叹为珍罕,竟多年不忘,不久前在他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06.2.8)一篇文章中还提及此画。今欲借贵报一角,以让更多的读者一道欣赏并缅怀为人们创造艺术美的画家。此幅构图,取松之斜势入画,有凌空之姿,躯干疤节累累,豁腹虬形如龟蛇扭结,古意苍茫。观其行笔圆浑劲健,不凝不弱;墨彩皴染,不滞不枯;针叶浓淡浑化,茂密如黛,虽阅尽沧桑却依然葱郁苍翠。松下配以迎风摇曳的丛竹,劲节直气隐隐笔墨间,松之格高而不孤傲的品性更加凸显。
松竹是中国画常见的题材,画家又多以其岁寒而知后凋,临难不失其德的品格隐喻自己的志操。杭先生的人品与画格在当时是颇为人们称道的,堪谓“画如其人”。他在艺术上精精益求精,为人处世友善同道,团结同仁,与李慕白、金雪尘共创“稚英画室”,并通过艰辛奋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爱国、正直,于民族危亡之时,创作了《木兰从军》年画激励人们抗日斗志。一次日人要求他画一幅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室传画并许以200两黄金的重酬,他不畏强暴,不贪利禄,坚决拒之,表现出磊落的民族气节而受到人们尊敬,据说出殡时吊唁场面感人至深。
当代文化名人、学者余秋雨先生评价杭稚英艺术时曾说过:“真正为社会创造了美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全然被忘却于历史的,他们的自然生命虽已结束,但他们描出的线条还在游动,他们渲染的色彩还在辉耀,因此即使是隔代,即便是生人,也会从心底里理解他们,感激他们的。”正是这样,今天我们珍爱欣赏杭稚英的艺术作品,就是对他的一种理解和感激。
(2006年9月20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