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藏书家的回忆文章,我喜欢读周越然?穴1885~1962年?雪,不哀不矜,不掉书袋不坠八股,尤其难得的是,那么多珍贵藏书?穴古书一百六十余箱三千余种,西文书籍十六橱五千余册?雪连同
“五十方丈”的“言言斋”私宅一次性毁灭于“一·二八”战火,没见到周越然怎么哭天抢地痛不欲生,最多一句“言言斋之被焚,实是天意,而非人力所能挽回。”与周越然的遭遇几乎同一版本的丰子恺的“缘缘堂”,丰子恺倾诉了多少文字?
周越然写自己藏书经历的书有三本,《书书书》?穴1944年5月?雪,《六十回忆》?穴1944年12月?雪,《版本与书籍》?穴1945年8月?雪。这三本书的原版本现均为藏书者心中的珍籍。在《六十回忆》的自序里,周越然说“我年六十,生平所作所为,虽有滑稽可笑者或悲哀可泣者,然绝无与国家政事有关者;故无资格作一自传以教导后人,只可写些趣事以款待阅众。”周越然对“自传”与“回忆”的界定十分正确——“自传与回忆不大相同。自传是正式的,回忆是随便的。自传注重年月,回忆可无年月。自传整齐有序,回忆零乱琐碎。换句话来讲:自传是教导后人的历史,回忆是款待阅众的杂文。”
我还同意周越然的另一观点——“不论男女,不论贫富贵贱,到了花甲之年,总记得些关于一己的过去之事。倘然他们把那些记得的事情一一写出来,必然有不少动人之处。乞丐讨饭十十年,必有他奇异的见闻。小贩挑担半世,也有他特别的经历。”但是这话里有不够现实的地方,乞丐担贩如何动得了笔来描绘风来雨去的一生?
《六十回忆》里纯粹谈藏书的有《文房三宝》,《言言斋》,《购买西书的回忆》,《编辑之味》,《模范小史》等篇。难得的是《言言斋》中有三张图片,从三个角度给我们留下了这座三十年代藏书楼的外表,只可惜缺一张内景的。中国的藏书家大多缺少对书宅内部陈设的细化描述,大概是怕
被指摘“玩物丧志”,总是没结没完的“就书论书”,一点不敢伸展“藏书”的外延趣味。对自己心爱书室的精细描写,仅见丰子恺,朱湘,施蛰存等有数的几篇。周越然是靠版税富起来的,因了丰厚的版税进项,周才买得起很贵的古书盖得起藏书楼。敢于谈钱谈收入,此处,周越然也比守旧的藏书家开明得多,他编辑的《英语模范读本》当年是畅销书,细水长流的10%的版税使得周越然富得流油。纽约的《独立周报》称周越然“每年可得版税约计美金五万元”,对于这个数字,周越然称“捧我未免过度”。周自己说过“一·二八事变,公司全毁,停业多月,余以为版税无着矣。不料复业不及一月,已将一·二八之前未付清之版税一千七百余元送至吾家。商务之诚实可靠,商务之顾全信用,真可令人佩服?选”从“一千七百余元”不难看出,薪俸之外的收入,周氏亦绰绰有余。《六十回忆》内与书无关的篇目亦多颇可一读者,如《初恋的我》,《惟酒无量》,《逃难记》。周越然喜欢喝酒,自谓“四十年来,所饮之酒,总在三千斤以上。”他奉行的饮酒观是“能饮而不常饮,喜酒而不贪酒。”最烦的是这号酒鬼“嗜饮而近于无赖者。”并且从自己的藏书《忍不住》中引一掌故讥讽此类人——“某嗜酒赖汉自友宅畅饮而归,友送其出门,至门首,某诧曰,顷至尊门,见有老树排列,今何无也?友曰,君醉矣,门前向来无树。某曰,哦,我知之矣,我来时系一醉汉耳。”
(2006年9月13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