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扇骨,在竹刻艺术中属于与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比较多的一种门类。旧时每到夏日,人们纷纷手挥扇子拂暑驱热。所以,清晚期及民国期间,扇骨雕刻艺术又兴盛了一段时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
、福建和北京等地,出现了许多个体作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书画金石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如大名鼎鼎的陈鸿寿、徐三庚、赵之谦、丁二仲、张志鱼等人。使得这门扇骨雕刻艺术,大放异彩。并受到众多文人雅士们的喜爱。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陈鸿寿雕刻的梅花扇骨,台湾学者傅申著《扇子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收录赵之谦刻的行书扇骨,上海书法家童衍方收集到徐三庚刻的人物扇骨。10年前,我有幸收集到一件丁二仲雕刻的山水竹扇骨。
丁二仲,1868年生,1935年卒,原名尚庚,祖籍浙江绍兴。他的一生归纳起来,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第一方面是刻印,第二方面是绘内画鼻烟壶,第三方面是雕刻扇骨。
这把扇骨刻工精细,像具有这种水平的竹刻扇骨,现在可以说“难得一见”。由于这把扇骨至少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经人反复摩挲,表面已呈现出一种诱人的红*。这是用“留青”方法刻的山水图案,作者采用这种刻法,使整个画面立体感更强,一道道刀痕,将山势的“皴法”,刻得惟妙惟肖,看去颇有“四王”笔意。一面刻高山、树,两间房屋,屋内各有一人物,小船上坐有两人正在对话,大树旁有一小桥,桥上有两人,一位携琴,一位位拄杖行走。下方刻一椭圆阳文“丁氏印”。另一面上方刻高山,下有三间房屋,中间长着两棵古松,透过松枝,隐见一人坐在小船中,下方一手持木杖老人,仿佛正往山上凝望,或是正欲行走。下阴刻方印“二仲章”。
观赏两幅画面,仿佛一下给人带入了一种恬静幽雅的意境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扇骨雕刻,因它受条件所限制,就在这么一个竖窄条中创作出一幅作品,难度较大。从如何构图到雕刻技法,都要匠心独运。不过,这对于丁二仲来说,好像可以轻而易举,游刃有余。因为他擅长绘画,在扇骨上构图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技能,加上他又擅长刻印,雕刻竹扇骨,只是材料有所区别,雕刻手法大同小异。
有关丁二仲雕刻扇骨方面的资料很少,这把扇骨上面只刻有两个印章,未刻题句文字,给后人多少留下一些猜想。不过,通过这件扇骨,我们可以窥见丁二仲具有相当深厚的传统山水绘画功力,在创作竹刻扇骨时,做了一次充分的发挥。可以说,这把扇骨是一件具有高超画技与精美刻工相结合的佳作。
现在从市面上及有关书籍中了解到,丁二仲创作的印章和内画鼻烟壶数量多一些,他雕刻的扇骨作品数量较少。鉴于这种情况,丁二仲所雕刻的扇骨也就更有收藏意义。
(2006年9月13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