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是镶钉有玉饰片(也称玉带块)的革带,始见于唐代。玉带用于朝服,佩戴于腰部。唐朝人以玉为贵,

此玉带于1970年在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至明代,由于国家强盛,玉器制作工艺日趋完善,玉带的数量、造型艺术均达高峰。玉带成为官场礼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皇帝、皇后、嫔妃、太子、亲王、郡王、公、侯、驸马、伯及文武一品官才有资格使用玉带。迄今已发现明代玉带五十余副,以南京、北京及湖北地区为多。每副玉带所用玉块在7至22块之间,出土时所依附的革带均已腐朽不见,已不能连成带状。至清代,玉腰带已不再佩用而消失。在所见报道中尚未发现有整条活环串连的玉带。笔者收藏的这条活环串连的白玉腰带总长103厘米,是一件大型玉雕作品,由15个玉带块与14个长方形活


本玉带的另一特点是在玉带块的方寸之间雕有线条简括、神形兼备的十二生肖图案。中国玉文化史上,在同一玉器上雕有十二生肖全套图案仅发现过一次,即1986年在内蒙古哲里木盟夸曼青龙山镇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中出土的辽代玉器中一玉璧壁面上有十二生肖的完整图谱。有人说能画好十二生肖中的所有动物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动物画家。本玉带上的十二生肖动物图雕刻得线条流畅、造型准确,个个活灵活现,该是出自古代名画家之手。十二生肖文化为中华文化所特有,其内涵极为丰富,值得专家去探讨和研究。
玉带的用料之巨、玉质之精、设计之巧、用工之繁、图案之美均体现出皇家风范。把玉带的制作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笔者认为这条玉带可能在明代早期制作,是一件宫廷实用玉器,皇室所有的女用玉腰带,为皇后、嫔妃或贵夫人所用。这条活环相连玉带也许是未被专家认知的一个新形制,蕴藏着历史文化信息,弥足珍贵。
由于书刊资料中尚无类似的“标准器”玉器,所以不会是仿制的赝品。除非是某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巧妙设计选用特大块白玉,冒着制作过程中很小失误即可造成破损的巨大经济风险,花上数年时间,精雕细琢而成的极品。我认为即使是现代大师所作,也极具收藏价值。
(2006年11月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