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蓝是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已烧制成熟的釉色,其釉料以钴为呈色剂,钴含量一般为2%左右,釉呈失透,釉面如桔皮,色泽匀润稳定,主要用作祭祀器皿,因此又称祭蓝。霁蓝在清代康熙、乾隆时烧造水平达到

从这时起的霁蓝就不单单是用作祭祀,而通常用于庭堂摆设观赏之用。当时常见霁蓝描金瓶是各种大小的滕王阁六方瓶。
我朋友收藏有一件乾隆时霁蓝描金双龙纹胆式瓶,该瓶器形优美,长颈大肚,通常又称作长颈瓶。瓶高41.5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11.5厘米,最大肚径20厘米。釉色纯正呈宝石蓝,釉肥而均匀,没有丝毫流釉现象,底施白釉无款,圈足为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霁蓝釉上用金粉绘画二条在空中腾飞的五爪龙,游戏一云珠、二龙张口怒目,绘画得栩栩如生,非常逼真。
&nnbsp; 二龙周围绘满祥云。二龙戏珠图案,在古代无论官家,还是民间,表现题材很多,寓意为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吉祥如意等。
该瓶从器形、釉色、胎质等分析判断应为乾隆时民窑精品,是当时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厅堂摆设观赏之物。在今天来说,完整保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是难得一见的收藏珍品。
(2006年11月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