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今日民族首推汉族,名称乃起始于汉代。然,汉族之名称非原始之名耳,三代以前便有华夏部落。今之汉族早已为复合之民族,除其固有之种族部落外,尚混合后来加入各类民族之成分。
自上古三代,便有华夏族,华夏族便是今日汉族之祖先也。虽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民族之融合,然“华”字仍不废。
所谓“华”即草木华容之意,又有云曰:由华山得名。“神灵自西方来,以雍、梁二州为根本。。。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则缘起如是也。华本为国名,非种族之名号,然今世已为通语。抱种族狭隘论者,孰不知汉、华实为一意,乃文化,地理之名词,而非种族之名称。
近晚以来,西人常有著作,论证华夏人种之起源为西来说。著名学说十一种。虽后被吾国学者考证,研究驳倒前九种,今倒不妨将其一一列举如下:
一、巴比伦或旧西来说。
二、埃及说。
三、印度支那说。
四、印度。
五、中亚细亚说。
六、新疆说。
七、甘肃说。
八、土耳其说。
九、蒙古说。
十、新西来说。
十一、土著说。
按以上诸说中,巴比伦说已为今日之学者所弃;埃及说由为荒谬;印度说出于种族偏见;印度支那说已为西人自行放弃;中亚细亚说范围广泛不专论中国民族;新疆说无确证;甘肃说异同;土耳其说与实际骨骼之研究相反;蒙古说亦为得到证实;新西来说指明中国史前文化特质如陶器等与西方相似,也非毫无道理,然,若仅以文明论人种,也颇为牵强;土著说,虽有北京猿人化石为证,然今日又有论曰北京猿人乃脑小体弱之食人族,与今人之祖先智人毫无关系。
关于此问题之答案,尚无可稽考。愚见以为,唯有文明考古之遗物出土,加之不断研考证,方可更有希望也。
中华民族起源于中国本部,此说为今日较多之学者所认同。西人罗素谓:“中国文化乃欧洲以外完全独立发展者。”韦尔斯于其名著《世界史纲》内云:“中国文化为自然发生而未受他助也。”抛开人种不论,中国文化孕育于中国本土,实为不争之事实也。
除华夏本部为主干外,汉族旁支来源颇广,大致有:东夷,荆吴(九黎三苗),百越等大系组成。更有无数小民族不断加入融合。若按汉族历史分期之时间段而言,以上诸族乃有汉族名称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之重要部分。
如上所云,汉族与中华民族,实为一意,乃文化之统称,而非单一种族之名称也。中国诸民族原属多族系(参见上文,华夏,东夷,荆吴,百越四大系)因在历史上相互接触,相互混合,最后渐有统一之势。接触统一之程序,乃以华夏族为主干,逐次加入其他诸部。渐广大主干之内容。此主干即为:汉族。
华夏渐变为汉族之过程中,每次加入异族之血液,则其血统便已改变,然,名称仍旧,血统已早有不同。
中华民族史浩瀚连绵,实有必要将其划定分期,一一言之。
第一期:秦前。此期特征为华夏部落不断融合壮大之过程。诚如上文所言,以华夏部落为主干依次融入其他民族,而华夏族及其他大系之组合,终渐变为汉族主干,不再多表。
第二期:汉至南北朝终。此期特征为,自汉初中经五胡乱华,至南北朝终,其大事如:匈奴,乌桓,鲜卑,氐羌,之间同化融合,及汉族主干第二次扩大。
第三期:隋至元亡。此期特征为,自隋中经唐五代、宋、辽、金以至元亡。其大事如:突厥,回纥,吐蕃,南昭,契丹,党项,女真,蒙古与汉族之接触混合,及汉族主干第三次至扩大。
第四期:明至红朝。此期特征为,满族之兴起及大部汉化,西南民族之开发,蒙回藏族之继续汉化及民族国家之诞生,中华民族之确立。其大事如:此期前半段以汉族为统治者,中期为肃直系之满洲部落为统治者,后改为共和之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之确立,汉族主干继续扩大化。
中华民族之主干,即华夏部,起初并非大族,由屡次加入异族之成分而逐次广大其内容。华夏部落每次扩大一次,故后代与前代名词同,而实质异,今日之汉族非复明代之汉族,明代之汉族亦非唐代之汉族,唐代之汉族亦非汉代之汉族,汉代之汉族亦非三代之华夏。
今日为求名称正确,以华夏谓之为古代之中华民族,以汉族谓之为今日之华夏。
吾国诸民族除成分单一,人口贫瘠,因地理因素与其他各部隔离者外,今后之大势,似日趋渐于中华民族一途。中华民族因所壮大,也正因其所海纳百川之气魄,论文化而不论种族之胸襟。中华民族之强盛需先由各民族获得平均的幸福快乐。实际于学术上承认各个民族于吾国历史中之贡献。目的不在宣传民族主义,然却达到实际之效果。舍去西方部落种族之狭隘观念,回归吾国传统文化之宇宙理想。中华民族之崛起则更有希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