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之际,国内大规模钟表生产局面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曾经在一部分士大夫阶层里,流行过一种袖珍象牙日晷,如图。这种日晷尺寸很小,长7厘米,宽2厘米,厚不到半厘米,平时折叠起来,放在上衣兜里,或袖口里,携带十分方便。这种日晷既可以当作计时器来使用,又可以推算节气,在当时是
一件很时髦的物件。它的结构设计的很巧妙,由晷版和景版两块组成,由枢轴连接。在晷版的版块里,中央安置了顶针式指南针;针柄呈菱形,由顶针支撑,整体镶在直径1厘米的铜盒里,由玻璃覆盖。指南针外由两个红刻环围绕。内环有东、西、南、北、兑、巽、震、艮等八个正楷大字;外环有子、壬、亥、乾、戍、辛、酉、庚、申、坤、末、丁、午、丙、己、巽、辰、乙、甲、寅、艮、丑、癸二十四个正楷小字。景版中间有13个小坑,排成一行,左右两行分别由夏至到冬至,排满二十四节气。
使用时,根据纬度的不同,首先调节好晷版的坡度仰角,如据《明史·天文志》载,崇祯时,测量北京的纬度是40度,南京是32度半,四川是29度,云南是22度。确立坡度后,在晷版立一牙签,在晷版投影上,就可以读出时间,在景版上,就可以读出节气来。据《中山传信录》所言,可以“推日晷远近高下,以定里数,舆图幅员,了若执掌。”此物,可以当作测量工具来用。当然,用它还可以算卦。中心铜盘就是天池,以象太极;内环八字,以象八卦;外环24字,以象24局。依据算命书上的“三合法”,拿它来看风水、算命命。这便是一物三用了。
(2007年2月7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