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处请教,一个让伯玉兄论坛困惑的淮海战役中双堆集战役之歼敌数的疑问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四处请教,一个让伯玉兄论坛困惑的淮海战役中双堆集战役之歼敌数的疑问

战史沙龙论坛 → 中华战史 → 人物春秋 → 请伯玉等人帮我查4个资料

陈成岭

根据一些书籍,我感觉双堆集战役,不用说最后的总攻实为20多万(一些书上说我最后投入30万大军围歼黄维几万残兵,属夸大之辞,但误差并不大),就是刚开始的围歼,也不是我们现在所宣传的“以12万对12万”。

经我统计的结果,是我军以16万对黄维兵团11万(欠一个师)。因为据李达回忆,我军7个纵、2个旅包围了黄维,我就把这7纵2旅相加,一加,发现我军不是12万。(除非李达回忆错了,我军包围黄维时,并不是7纵2旅)

陈再道回忆:2纵原有三个旅,5旅留在大别山,现有4、6两个旅六个团,及纵直共1.5万余人。陈锡联回忆:出大别山时留下3个团在皖西地区坚持斗争,现有6个团,1.6万余人。

刘有光回忆:4纵辖10、11、12、13、22等5个旅,计4.5万人据粟裕电报,中野11纵由于初归华野指挥,因此华野电报中也提到了它的兵力,是15659人。以上,2、3、4、11纵相加,得兵力为9.2万人。我记得,中野6纵的实力在中野仅次于4纵,约3万人,而1纵,由于书上说,兵力最少的是2纵(整个淮海战役歼敌四千),2纵既然是1.5万人,我们就假设1纵是1.8万人。9纵也算它1.5万人。至于豫皖苏独立旅,我们算它是5000人。

以上部队相加之和,是16万人。当然,我这种估计法,肯定有误差,因此请此论坛的高手给予纠正。比如中野6纵,就有网友说它当时并不是3万人。

--------------------------

黄百韬兵团共12万人,其碾庄部队,大约是9万人,少了兵力约2万人的63军和渡河前损失的部队。而我军参战的5个纵队,大约是13.5万人。算法,据粟裕电报统计的华野战前兵力,4纵23665+6纵26011+8纵26874+9纵31091+13纵26877=134518人。其中只有4、8、9三个纵参加了总攻,兵力8.1万。

因此:1、碾庄是13.5万歼击9万,最后阶段只投入8.1万人进攻。2、双堆集16万包围(非消灭,并且黄维突围数字约0.8万)黄维11万。对双堆集的最后总攻,我投入部队:华野3纵27245人,七纵29010人,鲁中南纵队14045,计为7万人。中野一共16万人,少了2纵那1.5万,应计为14.5万人。结论:对黄维兵团最后阶段,我军投入14.5万+7万=21.5万,兵力为我碾庄最后阶段的二倍多。(注:碾庄和双堆集的上述兵力统计,都没有把二次均参战的华野特纵炮兵统计进去)

我也承认,中野包围黄维兵团,仗打得很苦,令人敬佩。但我并不认为有书上吹得那么厉害。在我看来,书上、论坛里,有二大吹牛者,一个是华野20军的战斗力,一个是中野包围黄维兵团时的“大无畏”,都吹到了天上。实际上,他们虽然优秀,但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优秀。

-------------------

第三个资料:我军对黄维兵团,包括双堆集和沿途阻击战在内,总歼敌数,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全歼12万人”,而应是10.2万人。黄维11万人加入淮海战场,突围0.8万。另外,南线王必成等部队歼敌1.3万。这二个数字之和,就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总歼敌11.5万。

第四个资料:双堆集战役,华野各纵歼敌多少,中野各纵歼敌多少?

极难查到,华野出力最大的7纵,成钧在八十年代的回忆中没说,大概是邓二代不让说的缘故。而有的网友说歼敌2万,不知资料来自何处?华野13纵书上说歼敌1.7万。

另外,华野3纵、鲁中南纵队是最后参战的。至于华野特纵炮兵主力,在对黄维兵团包围时就参战,具体哪一天没查到,但参战时间比华野7纵还早,这是肯定的。后来,12月10日,粟裕派陈士榘率华野3、11、鲁纵及特纵剩下的炮兵参战,后鉴于兵力足够,11纵后队变前队,原路返回,没参战。

因此,参加双堆集最后总攻的,是10个步兵纵队,另外二个旅,一个特纵炮兵部队,如下:

中野:1、3、4、6、9、11

华野:3、7、13、鲁、特纵炮兵

另:豫皖苏独立旅、陕南12旅。

这样计算如何,华野7纵歼敌2万,13纵歼敌1.7万,3纵和鲁纵共歼敌1万,特纵没法算,以上华野部队,共计歼敌4.7万。

而中野部队,自然是歼灭10.2-4.7=5.5万人。

可见,在双堆集战役中,华野部队的歼敌数,比中野还是要少一点的,但差距没有想象中那样大。

================================

33GA59A

头衔:国民革命联军第1军

等级:版主

文章:2112

积分:2084

注册:2004-3-23

参加淮海战役的中野各纵兵力:

1纵(1、2、20旅) 9个团17915人

2纵(4、6旅) 6个团 15521人

3纵(7、8、9旅) 6个团17724人

4纵(10、11、13、22旅)12个团16815人

6纵(16、17、18旅)9个团21644人

9纵(26、27旅)6个团20775人

11纵(31、32、33旅) 9个团15659人

------资料出自《第二野战军征战纪实》有条件的可以查下50年代末编写的:

《西南军区暨第二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西南军区暨第二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资料选编》

《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资料选编》

================================

陈成岭

上面说4纵12个团1.6万人是怎么回事,怎么平均一个团的兵力只有跃进大别山的瘦狗的一半?

另请给出陕南12旅和豫皖苏独立旅的兵力数字。

还有一个问题:战史上说中野参加淮海战役的是15万人,到了包围黄维时,居然就宣传成“以相等的兵力包围黄维”了,而李达回忆是7纵2旅参加包围,矛盾啊,难不成中野不止“7纵2旅”?

就象中国的耕地面积一样,宣传了多年,吹我们以多么少的土地养活了多么多的人口,几年前突然发现统计有误,实际耕地面积比公开宣传的要多出不少。有趣吧。

================================

伯玉:

1,孟良崮战役;74被消灭人数3,2万,其中23军7900人,27军6780人,24军5700人,26军7000人,剩下4700人应该就是20军战果。因为其他4个军打援,没有对74的战果。

2,双堆集战役;中野参战兵力刚开始包围时为15万左右,15万对11万。具体为;2纵/1,3万,1纵(17000-1500/前期损失)=15500人,3纵(16000-1500前期损失)=14500人,4纵(含陕南12旅)/45000人,6纵2万多近三万,9纵/1,5万,11纵/15659人,豫皖苏独立旅/5000人。总共15万人左右。后来华野增援4个步兵军,一个特纵,其中3个步兵军参战,人数8万左右。

3,我军对黄维兵团,包括双堆集和沿途阻击战在内,总歼敌数102000人左右正确。12兵团突围8000余人,沿途进攻受伤后送也有几千,12兵团总人数11万多。

4,双堆集战役,华野各纵歼敌多少,中野各纵歼敌多少,确实极难查到。我有资料一般不拿出来,但这次作为欢迎礼送给陈君。如下;

中野;1纵1,6万;2纵1760人(4千是陈再道这个饭桶谎报);3纵6300人;4纵16874人;6纵1,2万;9纵8500人;11纵2300人;豫皖苏独立旅4264人;12旅13347人。

华野;7纵10639人;13纵9274人;3纵642人。

(注:源自权威资料1949年6月二野司令部印《战役总结汇集》)

================================

伯玉:

我所列举华野13纵战果为消灭万人左右数字的依据相当可靠,来源自权威资料1949年6月二野司令部印《战役总结汇集》,是标准的各个野战军向上汇报汇总。

周志坚、高锐回忆录多年前我就看过,数字确实和战报有矛盾。你可以把他作为一说,但能不能确信却是另外一回事,因为除了极少数实事求是将领,大多数人写回忆录牵涉到两个问题;1,站稳党性立场原则和忠于历史的矛盾。2,忠于历史和自我标榜捞取个人政治资本的问题。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把握尺度,实事求是很不容易。故大多数将领回忆录,都有夸大胜利,夸大消灭敌人数字,夸大对方力量,显示自己胜利伟大;回避失败,缩小自己损失显示自己以极小损失获得伟大胜利的严重失真情况。

=================================

陈成岭:

确实有可能周志坚胡说。

不过,周志坚回忆录上也讲道13纵在第一阶段,贺台子等几个村落攻坚战打得不好,被粟裕训斥一顿,并且自己也承认打得不好。按照这里敢于自我揭短的作风来看,给人的感觉,周志坚不象是个造假的人。

而且,似乎也不能排除二野在资料上不实的可能,邓政委最明显的造假事件,(49年8月的事,不是“那个岁月”的事。似乎当时我们还很纯洁,不会造假)如下:

据1949年8月4日,邓在新政协所作的报告,《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上海有20万敌人,并且由蒋介石亲自指挥,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我们在5月27日占领了上海。这次战役,中央命名为京沪杭战役。从渡江到占领上海,总计用了1个月零7天,消灭敌人40余万人。我方伤亡2万5千人,其中在占领上海时伤亡1万7千人,在渡江时遭敌轰炸等共伤亡8千人。(注:打了半个月吹成一星期,我军伤亡打五折)

伯玉兄给的数字,那二个地方旅的战绩,无法令人相信(豫皖苏独立旅4264人;12旅13347人)。

================================

虎贲英雄

11月29日,中野九纵27旅攻击小张庄时,就进行了夜间大规模近迫作业,以较小代价顺利歼灭守敌1个团。此后,中野向全军通报推广了此成功做法。此时,华野13纵尚未参战,因此不能说华野13纵参战前中野部队不会近迫作业。

=============================================

第55军

1、伯玉兄给的数字,那二个地方旅的战绩,无法令人相信(豫皖苏独立旅4264人;12旅13347人)。

12旅歼敌不到3000,谁给它扩大到1万3的?

2、虎上将的“紧迫作业”应该是“近迫作业”,专业术语不能马虎。

=============================================

陈成岭

除了伯玉说的“中野4纵把一部分战绩算给了陕南12旅导致12旅帐面上的歼敌数特多”这个可能性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中野的领导们,由于犯了红眼病,对于华野参战部队的战绩,只算华野送给中野的“俘虏”,不算华野留给自己的俘虏,也不算华野参战部队的毙伤敌人数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周志坚回忆录》就没造假了,因为按周的回忆,把1万人左右的俘虏给了中野2纵,而按伯玉查的2野司令部《战役总结汇集》,华野13纵歼敌“9274人”,这二人数字相当接近。

刘邓心想,你们给我多少俘虏,我们就算你们华野的战绩有多大!白痴也知道,这样算,肯定会淡化华野的战绩。

当然,如果2野司令部要“淡化华野的战绩”的话,那么会出现一个问题:中野各纵队将战果上报,这些战绩加上被淡化的华野的战绩,无论如何也加不到“10.2万”这个数字上去。那该怎么办呢?

仗打完了,各纵都上报战绩,当时刘伯承已经去了西柏坡,中野由邓政委当家,政委同志是一贯的吹牛大王兼撒谎大师,于是嘛,你们各主力纵队报吧,报上来,和华野送给我们中野的俘虏数相加,加来加去,歼敌数不到8万。剩下2万来人的缺口怎么办?难道我们向中央汇报,我军在双堆集歼敌8万人?当然不能这样报,不是还有二个地方旅吗?就把那2万人帐面缺口判给这二个地方旅好了。以后中央查起来也不要紧,毕竟二个地方旅打仗不正规,统计上也不如野战军正规部队严谨,查也难查。

淮海战役结束后,刘伯承从西柏坡回来,邓政委把战果送给他,他当然没必要在“淡化华野战绩”这类事上较真,何必呢?其实我们的《淮海战役》影片,不就是这样吗?三个牛群、冯巩式的相声演员,用川话说着说着相声,淮海战役就结束了。于是淮海战役是牛群指挥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33GA59A斑主提供的二野的兵力数字,就象伯玉兄给的上面歼敌数字符合10.2万一样,也符合“12万包围12万”的宣传。

但是,如果把中野各纵、2个地方旅相加,一下子就突破了12万,那该怎么办呢?如此一来,中野肯定有个部队,就如同算歼敌时的陕南12旅那样,在统计兵力时故意少算。

于是,33GA59A斑主就从中野的书上,查得了陈赓四纵“12个团16815人”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字。

总之,在我看来,中野领导存在造假的嫌疑,在自身兵力上造陈赓4纵的假是为了让人相信“12万包围12万”的宣传,在歼敌数字上造陕南12旅的假是为了让人相信双堆集战役中华野作用不大。

中野领导不光有造假的不光彩事件,还有嫉贤妒能的事件,我以前提过,就是华野头等部队4、6纵,其实是可以参加双堆集战役的,关于这一点,能在粟裕和毛泽东的电报上查到。但中野领导不愿使用,只愿华野的差一些的部队参战,生怕喧宾夺主。(11月22日碾庄战役结束,12月6日双堆集总攻,14天时间够不够战场休整?事实上,参加了碾庄总攻、最疲劳的华野4、8、9纵,在双堆集发动总攻前就已经恢复了疲劳。更不用说没参加碾庄总攻的华野6纵,不存在6纵没歼灭李延年、所以就一定要阻击李延年的逻辑)陈士榘当南线主攻的总指挥,就挺让中野领导不爽。

总之,中野领导一则无能,二则无德,三则谎话连篇,这就是我的评价(不含刘伯承)。

==============

虎贲英雄:

陕南12旅之歼敌数量惊人另一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当时该旅正好在110师起义路线上,故将110师起义部队人数计入该旅“歼敌”人数。从歼敌总数10.2万人看,显然已将110师起义部队计入了“战果”,110师系穿过6纵和陕南12旅防线实行战场起义,而如将其计入6纵战果,那么将远远超过上报的6纵歼敌1.2万人,很可能将那万把人算到了陕南12旅的账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玉:

虎将军分析很有道理,消灭12兵团的总数为10,2万,其中含110师起义部队。中野报表上全部战果加在一起10,2万,数字摆平,如果没有12旅这个战果,中野只有9,2万的战果了,数字上碰不拢。但是中野为什么把110师的数字算在12旅头上?是个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GA59A:

110师起义的只有2个团5500人,不知另1个团为何不随同起义。是作为预备队策应,还是黄维有意扣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玉:

110三个团,328/329/330团,其中廖掌握329/330团。328团长是军长吴的亲戚,无法控制,南平集转移时,吴要留328团作预备队,这样328团就留在军部。廖只带329/330团叛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8008:

起义部队不过5500人,即使扣除,12旅8000人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一个地方旅顶的上别人主力一个纵队2-3个旅。

伯玉:

确实如此,不可思议。可能陈照顾老部下,分部分俘虏给他。再有可能就是陈君所说,中野把部分华野战果划到自己帐下,所以说还原历史是多方面问题,正如穿越慧眼卓识所见,楼主打开了另一个思路,另一个需要还原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峥嵘岁月:周志坚回忆录》中说:

在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中,我纵毙伤敌10军军长覃道善以下4100余人,活捉18军军长杨伯涛以下13681人。除我纵补充自己几千人外,其余的约10000人,遵照华野首长指示,多数拨归中野第二纵队。

根据上面的回忆来看,华野13纵(纵队司令员周志坚)在对黄维兵团作战中,歼敌17781人,这个战绩,除了华野7纵有可能比他多外,已经超过了中野4纵回忆的歼敌16874人。这样,华野13纵位居双堆集战场我军歼敌第一名!

而兵力么?华野13纵是26877人,兵力少于华野7纵,7纵是29010人。二个纵起点都不高,但在山东内线打仗一年,确实够肥壮的。而中野4纵加上陕南12旅是4.5万人,扣除12旅大概近4万吧。

不过,就战斗力而言,华野13纵还是在中野4纵之下。据刘有光回忆:在淮海战役第2阶段作战中,4纵从南坪集阻击战,直到双堆集全歼黄维兵团,计毙敌人1.12万人,俘敌5674人,两项共16874人。

当我们看到这惊人的1.12万人的毙伤数字时,就会明白,4纵确实是中野最强的纵队了。就算放在华野,也称得上头等部队,进前五名不成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