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全面启动的塔什库尔干下坂地古墓群抢救性发掘工作,一周前以丰硕的考古成果宣告结束。下坂地古墓群的发掘是继20世纪70年代香宝宝墓地发掘之后,在帕米尔高原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也是迄今为止在喀什地区进行的规模最大、发掘墓葬数量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次考古发掘。与三峡工程一样,伴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之一――下坂地水库的建成,滚滚河水将淹没村庄、山谷和在这片土地上沉睡了几千年的古代墓葬和遗址。下坂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深知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主动与自治区文物局签下协议,从建设资金中拨出专项经费请文物部门用两年时间对库区内的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充满了艰辛:发掘现场地处海拔2950米的一个高寒风口地带,白天绘图时,必须将图纸牢牢捂在胸前,否则刺骨的寒风随时会将图纸刮得满天飞,而时常在半夜击打帐篷的雨点声吵得考古人员难以入睡。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考古人员对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区内的13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81座。墓地大多位于河边的黄土台地上,墓葬按埋葬特征可分为土葬墓和火葬墓,其中大多数土葬墓地表有封堆标志,按形制可分为石堆、石圈和石圈石堆。墓葬形制以圆角长方形竖穴墓为主,葬式以一次葬占绝大多数,一次葬又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令人称奇的是,许多墓主人身体蜷曲较甚,头及上身弯曲,双臂屈曲,手多置于头、颈、胸及身体两侧,还有一部分双手抱膝或双手合抱于胸前,更有甚者膝与下颌贴在一起。墓中随葬品有陶器、木、铜、银、铁、石、琉璃器等。考古人员发掘出40余件器型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典型器―――“缸形器”相似的侈口束颈罐,如此大规模出土此种陶罐,在新疆尚属首次,此外出土的喇叭形耳环也弥足珍贵,其中有两个还是银质的。考古人员在发掘期间还新发现墓地一处、古代驿站和石头房址各两处,并对其进行了调查及发掘清理。带队参与此次发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勇认为,此次发掘不仅弥补了这一地区考古工作的空白,也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帕米尔地区古代居民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提供了一批较为完整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作者: 杜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