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包小翔
战艳)正在此间出席首届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认为,1987年发现的内蒙古小河西文化遗址距今约8500年左右,比已发现的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史前文化向前推进了30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期从事内蒙古田野考古的专家刘国祥说,小河西文化因位于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而得名,考古发现表明,当时的原始村落规模偏小,房屋呈半地穴建筑--即房子一半在地下,原始人已掌握了打磨石器的技术,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东北地区新石器时*古文化。 “小河西文化迄今仅挖掘了3处文化遗址,但出土的文物就有300余件,包括各种陶杯、陶罐和各种骨制品和石器,其中包括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陶塑人面像--大小约为手掌一小半长,高5厘米左右,有可能是古代人用来祭祀或崇拜用的。”刘国祥说。 小河西文物最典型的石器之一包括中间钻有圆孔的大石器和中间有凹痕的小石器,造型奇特罕见,具体功能尚待破解。 考古学家于1987年首次发现小河西遗址,这里出土的陶器的陶胎和底部都很厚,且为“素陶”,即表面没有任何装饰花纹,这说明它的陶艺比较原始粗糙,而在考古学中,陶器相比石器和骨器更容易反映出年代的变化,在随后文化年代中的陶器就出现了纹饰等工艺上的变化。中国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小河西遗址的发现将为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提供新的线索。小河西文化被认为是继著名的红山文化及其前后时期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后的重要发现,有望更加完善中国东北地区的史前年代图谱,细细化并向前推进该地区史前年代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