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190公里,又发现一处远古贝壳类化石群,这对研究和考证柴达木盆地数万年来的气候变迁具有极大价值和意义。
在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巴音郭勒茶义格山附近,人们发现一道长约三公里,宽约一公里的山,当地蒙古族群众称为“鸟山”。在“鸟山”的大大小小岩石上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变成青黑色的贝壳化石,极完整地嵌在岩石之中。贝壳化石大的如人的拳头,小的只有指甲盖大,纹理较浅,同泥土、泥沙凝结在一起。远望这些贝壳化石,又似造型奇特的浮雕,神态栩栩如生,极为罕见。
据海西州地质矿产局地质学者应占录初步考证和分析,柴达木盆地曾是一个汪洋大海,在造山运动中,海水消失,而海洋中的贝壳在死亡之后堆积在这里,变成化石,成为青藏高原沧海变桑田的见证。根据古地磁磁性年龄来看,茶义格“鸟山”贝壳化石的形成是距今约一两亿年前。柴达木盆地远古的贝壳化石地层堪称科研瑰宝,它是研究柴达木、准噶尔等内陆盆地数万年来的气候变迁、预测今后气候变化趋势的宝贵地质历史资料。
据悉,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盆地发现的古生物地层中,是继都兰县诺木洪境内的贝壳山和海虾山、都兰县沟里乡江门沟海拔4400米大山窝里的石灰虾、鱼化石奇观及位于盆地腹部的雅丹地貌带的古树化石群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它不仅是研究柴达木盆地的珍贵史史料,又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奇观。
作者: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