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黄晓天报道)华俄道胜银行是中文名称,俄文为俄亚银行,总行设在俄国彼得堡(今圣彼得堡),十月革命后迁移巴黎。它在中国上海、天津、汉口和东北、新疆都有机构。
清朝光绪二十年(1896年),甲午战争后,我海军失利,签订马关条约。此年,李鸿章为联俄制日,又与帝俄签订喀西尼条约,允许俄国人修筑与西伯利亚铁路相接的中东铁路。允许俄国在关内设立华俄道胜银行,作为修路投资的机构。嗣后,陆续在新疆与俄国毗邻的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开设分行,从此,该行垄断新疆金融市场,并在新疆各地扎下了经济侵略的根。
1906年,华俄道胜银行在乌鲁木齐设立分行(今乌市胜利路自治区文联宿舍),该行开业后,逐步垄断与关内外的汇兑业务。例如,该行未设立之前,乌鲁木齐的汇兑由山西人的票号经营,依靠各省、关对新疆协饷汇入作为支付新疆汇出之资金来源。当时,天津商帮在乌鲁木齐开设商号多达160余家,每年汇款额约白银1000万两,票号按汇款总额的15%收取汇费。民国以后,协饷断绝,对票号是个致命打击,因此,迪化蔚丰厚、天成亨、协同庆三家山西票号纷纷停业。
华俄道胜银行,仰仗其在新疆享有治外法权,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等特权,以及在津、京、沪、汉口拥有大量金银外汇储备,趁机取代票号,垄断新疆汇兑业务。当时新疆商人要汇款到关内办货,不得不到有华俄道胜银行的喀什、塔城等地去办理。该行票号的汇费提高到汇款总额的20%—30%,高于原票号0.5—1.5钱以上,仅此一项,新疆每年就要损失白银100万两以上。该行还规定,如交金银汇款,可以加息4—5%,此诱饵致使新疆大批金银源源流入俄人手中。
&n天山网讯(记者黄晓天报道)华俄道胜银行是中文名称,俄文为俄亚银行,总行设在俄国彼得堡(今圣彼得堡),十月革命后迁移巴黎。它在中国上海、天津、汉口和东北、新疆都有机构。
清朝光绪二十年(1896年),甲午战争后,我海军失利,签订马关条约。此年,李鸿章为联俄制日,又与帝俄签订喀西尼条约,允许俄国人修筑与西伯利亚铁路相接的中东铁路。允许俄国在关内设立华俄道胜银行,作为修路投资的机构。嗣后,陆续在新疆与俄国毗邻的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开设分行,从此,该行垄断新疆金融市场,并在新疆各地扎下了经济侵略的根。
1906年,华俄道胜银行在乌鲁木齐设立分行(今乌市胜利路自治区文联宿舍),该行开业后,逐步垄断与关内外的汇兑业务。例如,该行未设立之前,乌鲁木齐的汇兑由山西人的票号经营,依靠各省、关对新疆协饷汇入作为支付新疆汇出之资金来源。当时,天津商帮在乌鲁木齐开设商号多达160余家,每年汇款额约白银1000万两,票号按汇款总额的15%收取汇费。民国以后,协饷断绝,对票号是个致命打击,因此,迪化蔚丰厚、天成亨、协同庆三家山西票号纷纷停业。
华俄道胜银行,仰仗其在新疆享有治外法权,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等特权,以及在津、京、沪、汉口拥有大量金银外汇储备,趁机取代票号,垄断新疆汇兑业务。当时新疆商人要汇款到关内办货,不得不到有华俄道胜银行的喀什、塔城等地去办理。该行票号的汇费提高到汇款总额的20%—30%,高于原票号0.5—1.5钱以上,仅此一项,新疆每年就要损失白银100万两以上。该行还规定,如交金银汇款,可以加息4—5%,此诱饵致使新疆大批金银源源流入俄人手中。
&nnbsp;
华俄道胜银行的资金用的是俄贴(卢布),不使用新疆货币,它通过俄商贷款、入股等办法从中牟利。该行还把在新疆廉价取得的纸币,通过俄商普日列夫等人贷给新疆商民,收购土产转运出口,并以物产价抵押的方式发放高利贷,利率5%(月息50‰),届期不还,即以物产扣押,贷款条件苛刻。新疆商人之困,实道胜银行贪狡所致!
1908年,俄商会向沙皇政府报告:“新疆华商资本薄弱,工业未兴,若在该国伊犁、塔城一带经营,可获特别利益……”新疆未设华俄道胜银行之前,俄商势力不大,光绪末年,乌鲁木齐仅有俄商四五家,商人200余;该行设立后,吸引了新疆大量资金,从而支持俄商不断扩大经营。从1900年—1910年的10年中,新疆俄商已发展到2493户、1.06万多人,俄国银行遍布全疆主要城镇。每户资本额最低10万卢布,最高超过100万卢布,而这些洋行,实际是华俄道胜银行所掌握的商业机构。
据俄国商务报告:1900年,俄国输入新疆商品总值为372.4万卢布,1914年增加到1105.6万卢布,猛增近三倍。新疆与俄国贸易过去是出超的,华俄道胜银行建立后,逐步转为入超。据新疆关卡统计:1903年—1906年,总计入超合白银374.2万两,大批黄金、白银流入俄国,使新疆金融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1914年,华俄道胜银行还发行一种金元券,在新疆各地通用,后来,银行关闭,很多人手中的俄贴、金元券都成废纸。因此,当时迪化吉祥涌、永盛和等商号十有九家歇业,而银行却得到高额利息。该行还以高额利息引诱官府、官商、农牧业主,向银行储蓄金银,还提倡存款期限越长得息越多,因此一些官商、农牧业主等将自己所有的金银存入道胜银行,这个风气,民初最盛。该行利用大量存款,投机购买大批洋纹银,铸成50两一锭的元宝,换回牧民的马、牛、羊和皮毛,使新疆各族人民深受剥削,这也是各族牧民贫困、落后的根源之一。
华俄道胜银行兼做商业和出口贸易,当时,迪化吉祥涌、仁忠信、大力等九大洋行,成为该行的商业机构,大量倾销俄货,使新疆工商业受到巨大摧残。例如,民国初年,迪化津商八大家的永裕德、复泉涌、同盛和等商号,均因敌不过资本雄厚的道胜银行的竞争而每况愈下。又如,俄国织布机倾销新疆市场,使新疆手工业濒临绝境。1906年,孚远(今吉木萨尔)县水西沟铁矿、巴尔噶尔矿山,都因产品竞争不过俄货而破产;1909年,伊犁木沙也夫皮革厂也因受俄货排挤而无法生存。
另据《新疆图志》记载:“沿边卡一带,烟苗遍野,几乎无处无之”。俄商为暴利而经营鸦片,毒害新疆各族人民,实在可恶。
清末民初,华俄道胜银行,从操纵汇兑、贷款、存款、金银到入股、代购、兼营商业、经营鸦片、独霸进出口,新疆的金融市场基本为该行所垄断,成为帝俄侵略新疆的重要工具。虽然,该行对当时新疆地方商品流通起了一定作用,但它的雄厚资本和庞大的经营范围,使新疆的商业、手工业多数因不敌竞争而濒临崩溃,并使新疆经济长期处于衰落、萧条状态,人民深受其害。
十月革命胜利,俄国政局变化,该行失去靠山,加之当时新疆内乱频繁,道胜银行经营开始不景气,1919年,迪化华俄道胜银行经理苏沃诺夫奉调回国,韦利发继任经理,但因回天乏术,华俄道胜银行不得不于1925年停业。至此,华俄道胜银行在新疆长达近30年的经济侵略,从而彻底宣告结束。
稿源:《新疆经济报》nbsp;
华俄道胜银行的资金用的是俄贴(卢布),不使用新疆货币,它通过俄商贷款、入股等办法从中牟利。该行还把在新疆廉价取得的纸币,通过俄商普日列夫等人贷给新疆商民,收购土产转运出口,并以物产价抵押的方式发放高利贷,利率5%(月息50‰),届期不还,即以物产扣押,贷款条件苛刻。新疆商人之困,实道胜银行贪狡所致!
1908年,俄商会向沙皇政府报告:“新疆华商资本薄弱,工业未兴,若在该国伊犁、塔城一带经营,可获特别利益……”新疆未设华俄道胜银行之前,俄商势力不大,光绪末年,乌鲁木齐仅有俄商四五家,商人200余;该行设立后,吸引了新疆大量资金,从而支持俄商不断扩大经营。从1900年—1910年的10年中,新疆俄商已发展到2493户、1.06万多人,俄国银行遍布全疆主要城镇。每户资本额最低10万卢布,最高超过100万卢布,而这些洋行,实际是华俄道胜银行所掌握的商业机构。
据俄国商务报告:1900年,俄国输入新疆商品总值为372.4万卢布,1914年增加到1105.6万卢布,猛增近三倍。新疆与俄国贸易过去是出超的,华俄道胜银行建立后,逐步转为入超。据新疆关卡统计:1903年—1906年,总计入超合白银374.2万两,大批黄金、白银流入俄国,使新疆金融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1914年,华俄道胜银行还发行一种金元券,在新疆各地通用,后来,银行关闭,很多人手中的俄贴、金元券都成废纸。因此,当时迪化吉祥涌、永盛和等商号十有九家歇业,而银行却得到高额利息。该行还以高额利息引诱官府、官商、农牧业主,向银行储蓄金银,还提倡存款期限越长得息越多,因此一些官商、农牧业主等将自己所有的金银存入道胜银行,这个风气,民初最盛。该行利用大量存款,投机购买大批洋纹银,铸成50两一锭的元宝,换回牧民的马、牛、羊和皮毛,使新疆各族人民深受剥削,这也是各族牧民贫困、落后的根源之一。
华俄道胜银行兼做商业和出口贸易,当时,迪化吉祥涌、仁忠信、大力等九大洋行,成为该行的商业机构,大量倾销俄货,使新疆工商业受到巨大摧残。例如,民国初年,迪化津商八大家的永裕德、复泉涌、同盛和等商号,均因敌不过资本雄厚的道胜银行的竞争而每况愈下。又如,俄国织布机倾销新疆市场,使新疆手工业濒临绝境。1906年,孚远(今吉木萨尔)县水西沟铁矿、巴尔噶尔矿山,都因产品竞争不过俄货而破产;1909年,伊犁木沙也夫皮革厂也因受俄货排挤而无法生存。
另据《新疆图志》记载:“沿边卡一带,烟苗遍野,几乎无处无之”。俄商为暴利而经营鸦片,毒害新疆各族人民,实在可恶。
清末民初,华俄道胜银行,从操纵汇兑、贷款、存款、金银到入股、代购、兼营商业、经营鸦片、独霸进出口,新疆的金融市场基本为该行所垄断,成为帝俄侵略新疆的重要工具。虽然,该行对当时新疆地方商品流通起了一定作用,但它的雄厚资本和庞大的经营范围,使新疆的商业、手工业多数因不敌竞争而濒临崩溃,并使新疆经济长期处于衰落、萧条状态,人民深受其害。
十月革命胜利,俄国政局变化,该行失去靠山,加之当时新疆内乱频繁,道胜银行经营开始不景气,1919年,迪化华俄道胜银行经理苏沃诺夫奉调回国,韦利发继任经理,但因回天乏术,华俄道胜银行不得不于1925年停业。至此,华俄道胜银行在新疆长达近30年的经济侵略,从而彻底宣告结束。
稿源:《新疆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