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通讯员黄新生 姚海照 马建生报道)新疆兵团农十三师红星一场《前锋报》有着六十年的辉煌历史,也是兵团存续时间最长独一无二的团场小报。
1947年3月,蒋介石纠集胡宗南、马步芳、马洪奎等部34个旅,共23万人马,准备向延安发动“重点进攻”。教导旅在边区人民政府和兄弟部队的支援配合下激战七昼夜胜利完成了保卫延安的光荣任务。10月15日,教导旅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以警卫营一连为骨干组建为教导旅三团,代号为前锋。与此同时,为了鼓舞斗志,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三团《前锋报》诞生了。该报由团*处宣传股主编。当时的《前锋报》8开版面,2800余字,刻写蜡纸油印,不定期出版,每期印发600余份,在火线上传递到全团各班。
1949年1月,三团改为四十八团,《前锋报》跟随一路西进的这支英雄部队,攻西安,克兰州,解放西北。 1950年1月,四十八团进军哈密剿匪、建政。而后部队进驻哈密二道湖,在亘古荒原上铸剑为犁,垦荒造田,创建了红星一场。此时,《前锋报》每期油印300份。据该团宣传股1951年的通讯工作总结记载:当年全团通讯员投稿二千余篇,刊稿五百余篇,总结中称《前锋报》极大地宣传了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士气,交流了思想,促进了生产。
除文革10年停刊外,《前锋报》在红星一场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显示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六十年来,《前锋报》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大西北历史的宏伟场面,而且记载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辉煌业绩。
&nnbsp;
六十年来,《前锋报》培养了一大批通讯员队伍,同时也走出了不少领导干部。
改革开放以来,《前锋报》为团场再造辉煌,掀起二次创业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宣传主阵地作用。
六十年来,《前锋报》由手刻蜡纸油印到铅字排版印刷发展为电子数码排版、一体机电子印刷;由8开一版扩大为8开两版,即见证着历史的进步,又展现了红星一场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
老式油印机手刻蜡纸油印的《前锋报》。《前锋报》记者在田间地头进行采访《前锋报》记者拍下的农机革新现场会场面。连队通讯员工余办墙报战士们劳动之余读《前锋报》。老式铅字打印机4开4版套红《前锋报》。新一代《前锋报》报人风采。稿源:天山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