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孟铁山报道)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沙雅县第三区(驻麻扎村)五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一名30来岁的女社员名叫沙力汗·买买提。
沙力汗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青少年时期,她饱尝了旧社会的酸甜苦辣。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她翻身做了主人,加入了中国*党。洋眉吐气的她与男人一样参加劳动,积肥、植树、防洪救灾、开荒造田、修水利、除四害、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样样农活,无所不能,是农业生产上的好把式。
1957年,沙力汗为增加社里副业收入开始学习养蚕技术,当年创造了一盒蚕产茧39.7千克的好成绩。1958年春,区里派她到和田学习蚕桑养殖技术。学习回来之后,她干劲更大了,除了养好自己的几盒蚕之外,还经常检查全社乃至全区的养蚕生产。她将自己从和田学习带回来的养蚕技术小册子印发给广大社员,热情地指导和传授养蚕技术,使全区300盒蚕种单产达到30千克。她自己养的5盒蚕达到了每盒产茧59.6千克,创造了自治区最高纪录。
在养蚕生产中,沙力汗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蚕儿要食用大量的桑叶,在采摘桑叶中,吃苦受累,弄脏衣服不说,有时还要挨人骂,说采桑叶影响了吃桑葚。但这并没有使她灰心,她每天起早贪黑,细心照料蚕宝宝,经常通夜守护在蚕儿跟前,擦洗桑叶,打扫蚕房,测量温度,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她宁可自己挨饿受气,也要让蚕儿吃饱,活得舒适。
1958年5月的一天夜晚,乌云密布,大雨如注,伸手不见五指。沙力汗发现蚕房里到处漏雨,她急忙将自己的被子、毡子、棉衣盖在蚕盆上。然后,摸起一把坎土曼冲出门外给房顶上加土土。她自己淋得像个落汤鸡似的,冷得直打哆嗦,但看到社里的蚕儿没受损失,她心里乐滋滋的。
由于养蚕成绩突出,麻扎区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沙力汗作为先进单位的代表于1958年12月赴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问沙力汗来自哪里,沙力汗说来自新疆沙雅县麻扎区,总理又问“麻扎”是什么意思,答曰“坟墓”之意。总理笑着说,“坟墓”不好听嘛,你们是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是一面旗帜,是红旗生产合作社,就改为“红旗人民公社”吧。会上,沙力汗领取了由周总理签发的奖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红旗人民公社的国务院奖状,并为她个人颁发了银质奖章。当时全疆乃至全国农村都在建立人民公社,沙雅县红旗公社因此而得名。 沙力汗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北京回到新疆,努力工作的动力更足了。此后,她连续十几年被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及县上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群英代表、五好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她一生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直到晚年也没向党和政府提出过关于个人及子女的任何要求。沙力汗于2001年3月病逝,她的女儿珍藏着她的遗物:奖章3枚、奖状10余件。
红旗人民公社也曾改为红旗乡,现在已建成红旗镇了,但“红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48年过去了,国务院奖状还在红旗镇党委办公室里熠熠生辉,激励着红旗镇的人民永往直前!
稿源:《新疆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