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文人?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历史文人?徐渭是的介绍谢灵运的介绍顾恺之的介绍范希文的介绍杜少陵的介绍康德的介绍柳宗元的介绍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这样一个天才却极不得志,一生经历充满坎坷、险恶和痛苦,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徐渭生性聪敏才华,《明史·文苑传》说他“天才超轶”,十几岁即模仿杨雄《解嘲》作《释毁》的文章。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但以后的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早年家难屡作,在婚姻上也数遭挫折。40岁左右,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当过一阶段的幕僚军师,对军政之事多有谋略,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这是他一生中活得最开心的时候了,后胡宗宪因严蒿奸党失势受牵连,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以至多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后又一度发狂杀死继妻,下狱7年。经同乡张元汴竭力保救才得幸免一死。出狱时已五十三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写诗作画,卖书画为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出现于这个时期。这整整二十年中他是在时而清醒时而反常的情况下度过的。徐渭晚年几乎是闭门不出,凄凉孤独,穷困交加,他在“墨葡萄图”这幅作品上的题诗,正反应了他内心的倾诉:“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徐渭悲剧的一生,愤懑、抑郁、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了艺术的奇人。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徐渭死后,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赞赏。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刻有一方印章,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也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直到现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断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徐渭他写出了大量奇恣纵肆的诗文,并创作了一些短剧,杂剧。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绘画以花鸟为主,还兼写山水。他发展了泼墨写意花鸟画法,用笔豪放恣纵,水墨淋漓,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于后世有极大影响。画史上把他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并把他视为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徐渭多才多艺,诗文书画俱佳,但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徐渭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徐渭书法以行草为特佳,能以隶书笔法溶入行书,尤具独创。其行草效苏、米之风。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徐渭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他自己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书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约在东晋永和元年(345年)生于无锡。父顾悦之,曾任无锡县令、扬州别驾,官至尚书右丞。顾恺之受父亲教育,博学多才,擅长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师从卫协,并受汉代画像石的影响,多作人物,而山水、花卉乌兽亦无不精妙。所绘人物,一反汉魏古拙之风,着重刻画人物神情心态。画人注重点睛,自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兴宁二年(364年),高僧慧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修建瓦棺寺,顾恺之绘《维摩洁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太和元年(366年),应聘往姑孰(今安徽当涂)人大司马桓温幕府任参军。太元十七年(392年),应聘往江陵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任参军。与桓温之子南郡公桓玄时有交往。元兴元年(402年),桓玄起兵攻人都城建康,次年代晋自立。顾恺之对桓玄深为不满,但又畏惧他的权势,故常假作痴呆。元兴三年桓玄被杀,顾恺之未受牵连。义熙元年(405年)被授以散骑常侍之职。故时人称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顾恺之的人物画除释道佛像、宗教壁画外,大量的是古代仕女、名流画像。作画力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与师承他的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在两次幕府任内,顾恺之游历今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广大地区,饱览山川景色,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画出《秋江晴嶂图》、《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等名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推崇为山水画开创之作。此外,还有不少以飞鸟走兽为题材的杰出作品,如《虎豹杂鸷图》、《凫雁水鸟图》、《虎啸图》、《狮子图》《水鸟屏风》等等。积数十年绘画经验,顾恺之写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有关绘画理论的著作,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论点,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作有不少诗文,流传于世的有《风赋》、《观涛赋》、《筝赋》、《四时诗》、《虎丘山序》等。顾恺之约在东晋义熙二年逝世,终年约61岁。传世作品有文献可考的60余件。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范希文有三个名人一个是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一个是南宋的范希文,一个是近现代的范希文。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孤,因母改嫁至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氏,改姓朱,名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复本姓。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上书言朝廷得失、民间利病,为宰相王曾所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宋仁宗赵祯亲政,由陈州通判召为右司谏。值江淮、京东大旱,出使安抚东南,开仓赈灾,奏蠲折役茶和江东丁口盐钱。以谏仁宗废皇后,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东)、苏州。景佑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舆论以为“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熙宁将兵法即以此为本。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范仲淹又是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广为传诵,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南宋的范希文南宋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景文,号药庄。太学生出身。咸淳二年(1266),与叶李等上书劾贾似道,贬窜琼州(今广东琼山)。入元,提举杭州路学,转长兴丞,致仕后寓无锡。著有《对床夜语》。近现代范希文笔名:郁林、虞琳等;性别:男出生年月:1934年河南虞城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豫皖苏边区中学。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建军报》记者,《豫东日报》文艺组长,《天津日记》记者,河北廊坊地区创作组副组长,《广播电视》杂志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主任,编审。中国散文理论研究会理事。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豫剧剧本《社长女儿》,通讯报告集《淮海战场行》,话剧剧本《春燕展翅》,主编《现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名家精品文库》、《中国杂文大观》、《百花青年文库》等300多种图书。其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图书奖、省市图书奖。杜少陵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和杜牧)。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康德有两个,一个是西方,一个是我国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北齐康德,代人也。历数州刺史、并省尚书,封新蔡郡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苪城县、运城县一带)人。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47岁病死任上。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描摹景物,记录旅次,而是注情观照,然后又借景物来抒写胸臆,即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因此这些记游散文是他人生的个性审美的结晶,开创了一种更为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柳宗元留下的诗歌100多首,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有《柳河东全集》传世。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中年以后任浙、闽总督胡宗宪幂僚,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多所筹划。后胡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入狱,徐谓一度发狂,晚年生活贫苦,以卖书画为生。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丰富,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在作品中,经常题诗题句,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懑,他的写意花鸟画,继陈首复以后,更加狂纵,笔简意浓,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清代朱耷、原济、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都受其影响,数百年来势头未衰。徐渭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都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县)。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出身江南大族,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他与颜延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在政治上,谢灵运屡有沉浮,因此“常怀愤愤”,遂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山水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语气精雕细琢,为当时诗坛带来新鲜气息。故艺术上,他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篇》)。极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之诗风,使人耳目一新。但“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又见其诗之缺憾。且其诗中玄言佛理令人费解,与景物描写不甚和谐。因此,名句虽不少,佳篇却难觅。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杜甫,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范希文没有找到,但是他与杜甫感情颇深,于是在杜甫的多篇文章中均对他有所提及。档案来的有点杂,所以我就不写出处了,找死我了,不过希望对你有用同上历史文人?徐渭是的介绍谢灵运的介绍顾恺之的介绍范希文的介绍杜少陵的介绍康德的介绍柳宗元的介绍同上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中年以后任浙、闽总督胡宗宪幂僚,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多所筹划。后胡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入狱,徐谓一度发狂,晚年生活贫苦,以卖书画为生。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丰富,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在作品中,经常题诗题句,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懑,他的写意花鸟画,继陈首复以后,更加狂纵,笔简意浓,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清代朱耷、原济、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都受其影响,数百年来势头未衰。徐渭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都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县)。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出身江南大族,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他与颜延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在政治上,谢灵运屡有沉浮,因此“常怀愤愤”,遂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山水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语气精雕细琢,为当时诗坛带来新鲜气息。故艺术上,他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篇》)。极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之诗风,使人耳目一新。但“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又见其诗之缺憾。且其诗中玄言佛理令人费解,与景物描写不甚和谐。因此,名句虽不少,佳篇却难觅。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杜甫,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范希文没有找到,但是他与杜甫感情颇深,于是在杜甫的多篇文章中均对他有所提及。档案来的有点杂,所以我就不写出处了,找死我了,不过希望对你有用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这样一个天才却极不得志,一生经历充满坎坷、险恶和痛苦,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徐渭生性聪敏才华,《明史·文苑传》说他“天才超轶”,十几岁即模仿杨雄《解嘲》作《释毁》的文章。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但以后的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早年家难屡作,在婚姻上也数遭挫折。40岁左右,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当过一阶段的幕僚军师,对军政之事多有谋略,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这是他一生中活得最开心的时候了,后胡宗宪因严蒿奸党失势受牵连,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以至多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后又一度发狂杀死继妻,下狱7年。经同乡张元汴竭力保救才得幸免一死。出狱时已五十三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写诗作画,卖书画为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出现于这个时期。这整整二十年中他是在时而清醒时而反常的情况下度过的。徐渭晚年几乎是闭门不出,凄凉孤独,穷困交加,他在“墨葡萄图”这幅作品上的题诗,正反应了他内心的倾诉:“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徐渭悲剧的一生,愤懑、抑郁、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了艺术的奇人。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徐渭死后,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赞赏。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刻有一方印章,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也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直到现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断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徐渭他写出了大量奇恣纵肆的诗文,并创作了一些短剧,杂剧。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绘画以花鸟为主,还兼写山水。他发展了泼墨写意花鸟画法,用笔豪放恣纵,水墨淋漓,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于后世有极大影响。画史上把他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并把他视为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徐渭多才多艺,诗文书画俱佳,但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徐渭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徐渭书法以行草为特佳,能以隶书笔法溶入行书,尤具独创。其行草效苏、米之风。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徐渭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他自己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书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约在东晋永和元年(345年)生于无锡。父顾悦之,曾任无锡县令、扬州别驾,官至尚书右丞。顾恺之受父亲教育,博学多才,擅长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师从卫协,并受汉代画像石的影响,多作人物,而山水、花卉乌兽亦无不精妙。所绘人物,一反汉魏古拙之风,着重刻画人物神情心态。画人注重点睛,自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兴宁二年(364年),高僧慧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修建瓦棺寺,顾恺之绘《维摩洁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太和元年(366年),应聘往姑孰(今安徽当涂)人大司马桓温幕府任参军。太元十七年(392年),应聘往江陵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任参军。与桓温之子南郡公桓玄时有交往。元兴元年(402年),桓玄起兵攻人都城建康,次年代晋自立。顾恺之对桓玄深为不满,但又畏惧他的权势,故常假作痴呆。元兴三年桓玄被杀,顾恺之未受牵连。义熙元年(405年)被授以散骑常侍之职。故时人称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顾恺之的人物画除释道佛像、宗教壁画外,大量的是古代仕女、名流画像。作画力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与师承他的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在两次幕府任内,顾恺之游历今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广大地区,饱览山川景色,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画出《秋江晴嶂图》、《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等名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推崇为山水画开创之作。此外,还有不少以飞鸟走兽为题材的杰出作品,如《虎豹杂鸷图》、《凫雁水鸟图》、《虎啸图》、《狮子图》《水鸟屏风》等等。积数十年绘画经验,顾恺之写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有关绘画理论的著作,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论点,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作有不少诗文,流传于世的有《风赋》、《观涛赋》、《筝赋》、《四时诗》、《虎丘山序》等。顾恺之约在东晋义熙二年逝世,终年约61岁。传世作品有文献可考的60余件。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范希文有三个名人一个是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一个是南宋的范希文,一个是近现代的范希文。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孤,因母改嫁至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氏,改姓朱,名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复本姓。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上书言朝廷得失、民间利病,为宰相王曾所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宋仁宗赵祯亲政,由陈州通判召为右司谏。值江淮、京东大旱,出使安抚东南,开仓赈灾,奏蠲折役茶和江东丁口盐钱。以谏仁宗废皇后,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东)、苏州。景佑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舆论以为“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熙宁将兵法即以此为本。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范仲淹又是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广为传诵,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南宋的范希文南宋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景文,号药庄。太学生出身。咸淳二年(1266),与叶李等上书劾贾似道,贬窜琼州(今广东琼山)。入元,提举杭州路学,转长兴丞,致仕后寓无锡。著有《对床夜语》。近现代范希文笔名:郁林、虞琳等;性别:男出生年月:1934年河南虞城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豫皖苏边区中学。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建军报》记者,《豫东日报》文艺组长,《天津日记》记者,河北廊坊地区创作组副组长,《广播电视》杂志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主任,编审。中国散文理论研究会理事。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豫剧剧本《社长女儿》,通讯报告集《淮海战场行》,话剧剧本《春燕展翅》,主编《现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名家精品文库》、《中国杂文大观》、《百花青年文库》等300多种图书。其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图书奖、省市图书奖。杜少陵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和杜牧)。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康德有两个,一个是西方,一个是我国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北齐康德,代人也。历数州刺史、并省尚书,封新蔡郡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苪城县、运城县一带)人。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47岁病死任上。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描摹景物,记录旅次,而是注情观照,然后又借景物来抒写胸臆,即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因此这些记游散文是他人生的个性审美的结晶,开创了一种更为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柳宗元留下的诗歌100多首,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有《柳河东全集》传世。历史文人?徐渭是的介绍谢灵运的介绍顾恺之的介绍范希文的介绍杜少陵的介绍康德的介绍柳宗元的介绍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这样一个天才却极不得志,一生经历充满坎坷、险恶和痛苦,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徐渭生性聪敏才华,《明史·文苑传》说他“天才超轶”,十几岁即模仿杨雄《解嘲》作《释毁》的文章。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但以后的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早年家难屡作,在婚姻上也数遭挫折。40岁左右,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当过一阶段的幕僚军师,对军政之事多有谋略,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这是他一生中活得最开心的时候了,后胡宗宪因严蒿奸党失势受牵连,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以至多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后又一度发狂杀死继妻,下狱7年。经同乡张元汴竭力保救才得幸免一死。出狱时已五十三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写诗作画,卖书画为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出现于这个时期。这整整二十年中他是在时而清醒时而反常的情况下度过的。徐渭晚年几乎是闭门不出,凄凉孤独,穷困交加,他在“墨葡萄图”这幅作品上的题诗,正反应了他内心的倾诉:“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徐渭悲剧的一生,愤懑、抑郁、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了艺术的奇人。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徐渭死后,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赞赏。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刻有一方印章,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也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直到现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断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徐渭他写出了大量奇恣纵肆的诗文,并创作了一些短剧,杂剧。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绘画以花鸟为主,还兼写山水。他发展了泼墨写意花鸟画法,用笔豪放恣纵,水墨淋漓,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于后世有极大影响。画史上把他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并把他视为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徐渭多才多艺,诗文书画俱佳,但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徐渭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徐渭书法以行草为特佳,能以隶书笔法溶入行书,尤具独创。其行草效苏、米之风。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徐渭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他自己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书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约在东晋永和元年(345年)生于无锡。父顾悦之,曾任无锡县令、扬州别驾,官至尚书右丞。顾恺之受父亲教育,博学多才,擅长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师从卫协,并受汉代画像石的影响,多作人物,而山水、花卉乌兽亦无不精妙。所绘人物,一反汉魏古拙之风,着重刻画人物神情心态。画人注重点睛,自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兴宁二年(364年),高僧慧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修建瓦棺寺,顾恺之绘《维摩洁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太和元年(366年),应聘往姑孰(今安徽当涂)人大司马桓温幕府任参军。太元十七年(392年),应聘往江陵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任参军。与桓温之子南郡公桓玄时有交往。元兴元年(402年),桓玄起兵攻人都城建康,次年代晋自立。顾恺之对桓玄深为不满,但又畏惧他的权势,故常假作痴呆。元兴三年桓玄被杀,顾恺之未受牵连。义熙元年(405年)被授以散骑常侍之职。故时人称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顾恺之的人物画除释道佛像、宗教壁画外,大量的是古代仕女、名流画像。作画力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与师承他的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在两次幕府任内,顾恺之游历今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广大地区,饱览山川景色,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画出《秋江晴嶂图》、《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等名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推崇为山水画开创之作。此外,还有不少以飞鸟走兽为题材的杰出作品,如《虎豹杂鸷图》、《凫雁水鸟图》、《虎啸图》、《狮子图》《水鸟屏风》等等。积数十年绘画经验,顾恺之写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有关绘画理论的著作,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论点,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作有不少诗文,流传于世的有《风赋》、《观涛赋》、《筝赋》、《四时诗》、《虎丘山序》等。顾恺之约在东晋义熙二年逝世,终年约61岁。传世作品有文献可考的60余件。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范希文有三个名人一个是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一个是南宋的范希文,一个是近现代的范希文。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孤,因母改嫁至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氏,改姓朱,名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复本姓。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上书言朝廷得失、民间利病,为宰相王曾所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宋仁宗赵祯亲政,由陈州通判召为右司谏。值江淮、京东大旱,出使安抚东南,开仓赈灾,奏蠲折役茶和江东丁口盐钱。以谏仁宗废皇后,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东)、苏州。景佑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舆论以为“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熙宁将兵法即以此为本。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范仲淹又是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广为传诵,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南宋的范希文南宋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景文,号药庄。太学生出身。咸淳二年(1266),与叶李等上书劾贾似道,贬窜琼州(今广东琼山)。入元,提举杭州路学,转长兴丞,致仕后寓无锡。著有《对床夜语》。近现代范希文笔名:郁林、虞琳等;性别:男出生年月:1934年河南虞城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豫皖苏边区中学。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建军报》记者,《豫东日报》文艺组长,《天津日记》记者,河北廊坊地区创作组副组长,《广播电视》杂志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主任,编审。中国散文理论研究会理事。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豫剧剧本《社长女儿》,通讯报告集《淮海战场行》,话剧剧本《春燕展翅》,主编《现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名家精品文库》、《中国杂文大观》、《百花青年文库》等300多种图书。其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图书奖、省市图书奖。杜少陵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和杜牧)。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康德有两个,一个是西方,一个是我国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北齐康德,代人也。历数州刺史、并省尚书,封新蔡郡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苪城县、运城县一带)人。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47岁病死任上。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描摹景物,记录旅次,而是注情观照,然后又借景物来抒写胸臆,即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因此这些记游散文是他人生的个性审美的结晶,开创了一种更为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柳宗元留下的诗歌100多首,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有《柳河东全集》传世。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中年以后任浙、闽总督胡宗宪幂僚,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多所筹划。后胡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入狱,徐谓一度发狂,晚年生活贫苦,以卖书画为生。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丰富,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在作品中,经常题诗题句,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懑,他的写意花鸟画,继陈首复以后,更加狂纵,笔简意浓,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清代朱耷、原济、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都受其影响,数百年来势头未衰。徐渭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都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县)。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出身江南大族,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他与颜延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在政治上,谢灵运屡有沉浮,因此“常怀愤愤”,遂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山水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语气精雕细琢,为当时诗坛带来新鲜气息。故艺术上,他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篇》)。极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之诗风,使人耳目一新。但“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又见其诗之缺憾。且其诗中玄言佛理令人费解,与景物描写不甚和谐。因此,名句虽不少,佳篇却难觅。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杜甫,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范希文没有找到,但是他与杜甫感情颇深,于是在杜甫的多篇文章中均对他有所提及。档案来的有点杂,所以我就不写出处了,找死我了,不过希望对你有用同上历史文人?徐渭是的介绍谢灵运的介绍顾恺之的介绍范希文的介绍杜少陵的介绍康德的介绍柳宗元的介绍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这样一个天才却极不得志,一生经历充满坎坷、险恶和痛苦,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徐渭生性聪敏才华,《明史·文苑传》说他“天才超轶”,十几岁即模仿杨雄《解嘲》作《释毁》的文章。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但以后的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早年家难屡作,在婚姻上也数遭挫折。40岁左右,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当过一阶段的幕僚军师,对军政之事多有谋略,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这是他一生中活得最开心的时候了,后胡宗宪因严蒿奸党失势受牵连,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以至多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后又一度发狂杀死继妻,下狱7年。经同乡张元汴竭力保救才得幸免一死。出狱时已五十三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写诗作画,卖书画为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出现于这个时期。这整整二十年中他是在时而清醒时而反常的情况下度过的。徐渭晚年几乎是闭门不出,凄凉孤独,穷困交加,他在“墨葡萄图”这幅作品上的题诗,正反应了他内心的倾诉:“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徐渭悲剧的一生,愤懑、抑郁、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了艺术的奇人。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徐渭死后,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赞赏。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刻有一方印章,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也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直到现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断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徐渭他写出了大量奇恣纵肆的诗文,并创作了一些短剧,杂剧。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绘画以花鸟为主,还兼写山水。他发展了泼墨写意花鸟画法,用笔豪放恣纵,水墨淋漓,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于后世有极大影响。画史上把他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并把他视为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徐渭多才多艺,诗文书画俱佳,但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徐渭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徐渭书法以行草为特佳,能以隶书笔法溶入行书,尤具独创。其行草效苏、米之风。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徐渭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他自己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书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约在东晋永和元年(345年)生于无锡。父顾悦之,曾任无锡县令、扬州别驾,官至尚书右丞。顾恺之受父亲教育,博学多才,擅长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师从卫协,并受汉代画像石的影响,多作人物,而山水、花卉乌兽亦无不精妙。所绘人物,一反汉魏古拙之风,着重刻画人物神情心态。画人注重点睛,自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兴宁二年(364年),高僧慧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修建瓦棺寺,顾恺之绘《维摩洁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太和元年(366年),应聘往姑孰(今安徽当涂)人大司马桓温幕府任参军。太元十七年(392年),应聘往江陵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任参军。与桓温之子南郡公桓玄时有交往。元兴元年(402年),桓玄起兵攻人都城建康,次年代晋自立。顾恺之对桓玄深为不满,但又畏惧他的权势,故常假作痴呆。元兴三年桓玄被杀,顾恺之未受牵连。义熙元年(405年)被授以散骑常侍之职。故时人称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顾恺之的人物画除释道佛像、宗教壁画外,大量的是古代仕女、名流画像。作画力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与师承他的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在两次幕府任内,顾恺之游历今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广大地区,饱览山川景色,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画出《秋江晴嶂图》、《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等名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推崇为山水画开创之作。此外,还有不少以飞鸟走兽为题材的杰出作品,如《虎豹杂鸷图》、《凫雁水鸟图》、《虎啸图》、《狮子图》《水鸟屏风》等等。积数十年绘画经验,顾恺之写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有关绘画理论的著作,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论点,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作有不少诗文,流传于世的有《风赋》、《观涛赋》、《筝赋》、《四时诗》、《虎丘山序》等。顾恺之约在东晋义熙二年逝世,终年约61岁。传世作品有文献可考的60余件。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范希文有三个名人一个是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一个是南宋的范希文,一个是近现代的范希文。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孤,因母改嫁至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氏,改姓朱,名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复本姓。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上书言朝廷得失、民间利病,为宰相王曾所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宋仁宗赵祯亲政,由陈州通判召为右司谏。值江淮、京东大旱,出使安抚东南,开仓赈灾,奏蠲折役茶和江东丁口盐钱。以谏仁宗废皇后,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东)、苏州。景佑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舆论以为“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熙宁将兵法即以此为本。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范仲淹又是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广为传诵,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南宋的范希文南宋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景文,号药庄。太学生出身。咸淳二年(1266),与叶李等上书劾贾似道,贬窜琼州(今广东琼山)。入元,提举杭州路学,转长兴丞,致仕后寓无锡。著有《对床夜语》。近现代范希文笔名:郁林、虞琳等;性别:男出生年月:1934年河南虞城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豫皖苏边区中学。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建军报》记者,《豫东日报》文艺组长,《天津日记》记者,河北廊坊地区创作组副组长,《广播电视》杂志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主任,编审。中国散文理论研究会理事。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豫剧剧本《社长女儿》,通讯报告集《淮海战场行》,话剧剧本《春燕展翅》,主编《现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名家精品文库》、《中国杂文大观》、《百花青年文库》等300多种图书。其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图书奖、省市图书奖。杜少陵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和杜牧)。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康德有两个,一个是西方,一个是我国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北齐康德,代人也。历数州刺史、并省尚书,封新蔡郡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苪城县、运城县一带)人。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47岁病死任上。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描摹景物,记录旅次,而是注情观照,然后又借景物来抒写胸臆,即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因此这些记游散文是他人生的个性审美的结晶,开创了一种更为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柳宗元留下的诗歌100多首,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有《柳河东全集》传世。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中年以后任浙、闽总督胡宗宪幂僚,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多所筹划。后胡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入狱,徐谓一度发狂,晚年生活贫苦,以卖书画为生。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丰富,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在作品中,经常题诗题句,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懑,他的写意花鸟画,继陈首复以后,更加狂纵,笔简意浓,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清代朱耷、原济、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都受其影响,数百年来势头未衰。徐渭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都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县)。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出身江南大族,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他与颜延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在政治上,谢灵运屡有沉浮,因此“常怀愤愤”,遂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山水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语气精雕细琢,为当时诗坛带来新鲜气息。故艺术上,他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篇》)。极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之诗风,使人耳目一新。但“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又见其诗之缺憾。且其诗中玄言佛理令人费解,与景物描写不甚和谐。因此,名句虽不少,佳篇却难觅。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杜甫,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范希文没有找到,但是他与杜甫感情颇深,于是在杜甫的多篇文章中均对他有所提及。档案来的有点杂,所以我就不写出处了,找死我了,不过希望对你有用同上历史文人?徐渭是的介绍谢灵运的介绍顾恺之的介绍范希文的介绍杜少陵的介绍康德的介绍柳宗元的介绍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这样一个天才却极不得志,一生经历充满坎坷、险恶和痛苦,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徐渭生性聪敏才华,《明史·文苑传》说他“天才超轶”,十几岁即模仿杨雄《解嘲》作《释毁》的文章。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但以后的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早年家难屡作,在婚姻上也数遭挫折。40岁左右,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当过一阶段的幕僚军师,对军政之事多有谋略,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这是他一生中活得最开心的时候了,后胡宗宪因严蒿奸党失势受牵连,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以至多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后又一度发狂杀死继妻,下狱7年。经同乡张元汴竭力保救才得幸免一死。出狱时已五十三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写诗作画,卖书画为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出现于这个时期。这整整二十年中他是在时而清醒时而反常的情况下度过的。徐渭晚年几乎是闭门不出,凄凉孤独,穷困交加,他在“墨葡萄图”这幅作品上的题诗,正反应了他内心的倾诉:“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徐渭悲剧的一生,愤懑、抑郁、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了艺术的奇人。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徐渭死后,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赞赏。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刻有一方印章,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也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直到现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断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徐渭他写出了大量奇恣纵肆的诗文,并创作了一些短剧,杂剧。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绘画以花鸟为主,还兼写山水。他发展了泼墨写意花鸟画法,用笔豪放恣纵,水墨淋漓,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于后世有极大影响。画史上把他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并把他视为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徐渭多才多艺,诗文书画俱佳,但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徐渭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徐渭书法以行草为特佳,能以隶书笔法溶入行书,尤具独创。其行草效苏、米之风。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徐渭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他自己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书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约在东晋永和元年(345年)生于无锡。父顾悦之,曾任无锡县令、扬州别驾,官至尚书右丞。顾恺之受父亲教育,博学多才,擅长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师从卫协,并受汉代画像石的影响,多作人物,而山水、花卉乌兽亦无不精妙。所绘人物,一反汉魏古拙之风,着重刻画人物神情心态。画人注重点睛,自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兴宁二年(364年),高僧慧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修建瓦棺寺,顾恺之绘《维摩洁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太和元年(366年),应聘往姑孰(今安徽当涂)人大司马桓温幕府任参军。太元十七年(392年),应聘往江陵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任参军。与桓温之子南郡公桓玄时有交往。元兴元年(402年),桓玄起兵攻人都城建康,次年代晋自立。顾恺之对桓玄深为不满,但又畏惧他的权势,故常假作痴呆。元兴三年桓玄被杀,顾恺之未受牵连。义熙元年(405年)被授以散骑常侍之职。故时人称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顾恺之的人物画除释道佛像、宗教壁画外,大量的是古代仕女、名流画像。作画力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与师承他的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在两次幕府任内,顾恺之游历今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广大地区,饱览山川景色,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画出《秋江晴嶂图》、《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等名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推崇为山水画开创之作。此外,还有不少以飞鸟走兽为题材的杰出作品,如《虎豹杂鸷图》、《凫雁水鸟图》、《虎啸图》、《狮子图》《水鸟屏风》等等。积数十年绘画经验,顾恺之写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有关绘画理论的著作,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论点,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作有不少诗文,流传于世的有《风赋》、《观涛赋》、《筝赋》、《四时诗》、《虎丘山序》等。顾恺之约在东晋义熙二年逝世,终年约61岁。传世作品有文献可考的60余件。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范希文有三个名人一个是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一个是南宋的范希文,一个是近现代的范希文。北宋的范希文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孤,因母改嫁至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氏,改姓朱,名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复本姓。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上书言朝廷得失、民间利病,为宰相王曾所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宋仁宗赵祯亲政,由陈州通判召为右司谏。值江淮、京东大旱,出使安抚东南,开仓赈灾,奏蠲折役茶和江东丁口盐钱。以谏仁宗废皇后,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东)、苏州。景佑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舆论以为“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熙宁将兵法即以此为本。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范仲淹又是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广为传诵,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南宋的范希文南宋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景文,号药庄。太学生出身。咸淳二年(1266),与叶李等上书劾贾似道,贬窜琼州(今广东琼山)。入元,提举杭州路学,转长兴丞,致仕后寓无锡。著有《对床夜语》。近现代范希文笔名:郁林、虞琳等;性别:男出生年月:1934年河南虞城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豫皖苏边区中学。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建军报》记者,《豫东日报》文艺组长,《天津日记》记者,河北廊坊地区创作组副组长,《广播电视》杂志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主任,编审。中国散文理论研究会理事。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豫剧剧本《社长女儿》,通讯报告集《淮海战场行》,话剧剧本《春燕展翅》,主编《现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作家散文》丛书、《当代名家精品文库》、《中国杂文大观》、《百花青年文库》等300多种图书。其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图书奖、省市图书奖。杜少陵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和杜牧)。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康德有两个,一个是西方,一个是我国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北齐康德,代人也。历数州刺史、并省尚书,封新蔡郡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苪城县、运城县一带)人。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47岁病死任上。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描摹景物,记录旅次,而是注情观照,然后又借景物来抒写胸臆,即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因此这些记游散文是他人生的个性审美的结晶,开创了一种更为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柳宗元留下的诗歌100多首,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有《柳河东全集》传世。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中年以后任浙、闽总督胡宗宪幂僚,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多所筹划。后胡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入狱,徐谓一度发狂,晚年生活贫苦,以卖书画为生。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丰富,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在作品中,经常题诗题句,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懑,他的写意花鸟画,继陈首复以后,更加狂纵,笔简意浓,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清代朱耷、原济、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都受其影响,数百年来势头未衰。徐渭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都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县)。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出身江南大族,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他与颜延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在政治上,谢灵运屡有沉浮,因此“常怀愤愤”,遂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山水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语气精雕细琢,为当时诗坛带来新鲜气息。故艺术上,他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篇》)。极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之诗风,使人耳目一新。但“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又见其诗之缺憾。且其诗中玄言佛理令人费解,与景物描写不甚和谐。因此,名句虽不少,佳篇却难觅。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杜甫,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范希文没有找到,但是他与杜甫感情颇深,于是在杜甫的多篇文章中均对他有所提及。档案来的有点杂,所以我就不写出处了,找死我了,不过希望对你有用同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