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求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展子虔所非《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画比起六朝前山水画那种“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画法要成熟得多。据记载,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美史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了虔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

阎立本

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吴道玄:唐代杰出画家。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约生于唐高宗时代,绘画活动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约公元七世纪末、八世纪前期)。出身贫寒之家。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又习绘画,师法张僧繇。后由山东兖州瑕丘尉召入供奉,授以“内教博士”、“宁王友”等职。因玄宗召他入宫,遂改名道玄为道子,并宣称没有朝廷的诏令,不得作画。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一世。作宗教壁画有三百壁之多。后人奉为“画圣”,被民主画工尊为“祖师”。其艺术风格是“落笔雄劲”、“敷粉简淡”,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因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的物象“高侧深斜、卷飘带之势”,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还创出“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法,称做“吴装新格”。其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者较多,有强烈的人民性。诗人杜甫在看了他画在洛阳玄元庙的壁画《五圣图》后写有“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旗尽飞扬”的赞语。其其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许多画家所效法。宋代李公麟的朴质清劲的“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起来的。对后世影响极大。

关仝

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画山水,师事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种“关家山水”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富有生活气息。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技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宣和画谱》称关仝“尤善作秋山寒林,与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见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状。”所述画外之情,亦可与图中约见之。此画无款,据收传印玺,可知先后为贾似道,元内府,明内府,明晋王府及清安岐收藏,后入清宫。《墨缘汇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画书著录,可以认为是代表关仝画风之作。

李思训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九成宫纨扇图》。

张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开元、天宝年间做过宫廷画量。擅长画仕女、宫苍一类题材。《捣练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人物动作自然,细节刻划生动,勾线工线劲健,设色富丽。在人物造型上,画中的妇女曲眉丰颊、丽多姿,脸庞体形都显得肥胖。一,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卖画。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三,张大千:(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四,刘海栗简介: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江苏省武进县人。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五,潘天寿:(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看泉听风图》卷,明,唐寅作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自书词》卷,明,唐寅书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东晋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顾恺之著作有《启蒙记》3卷,文集20卷,皆已失传。其画论由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录而保存了3篇,即《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其中心组成部分有: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传神”即重视精神状态的表达。他认为“手挥五弦”尽管是很细致和难于掌握,但比之“目送飞鸿”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的表达却要容易。在画论中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其目的是达到形神兼备。“迁想”是画家观察对象体验生活中的揣摩、体会,以至构思,即想象思维的过程。“妙得”就是巧妙地把握对象内在的本质。“迁想妙得”要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和作者与表现对象及读者相互间思想的交融。这些论点实为谢赫六法论的先驱。对后来的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洛神赋图

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相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女史箴图》,绢本,淡设色,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多数人认为是唐代摹本。内容系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分12段,每段题有箴文,现存9段,自“玄熊攀槛”开始,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结束,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比较可靠的实物依据。另外故宫博物院尚藏有宋人摹本一卷,艺术水平不如前者,但多出樊姬、卫女2段,也有研究价值。《洛神赋图》,绢本,淡设色,今存宋摹本5种,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及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等处。内容根据三国时曹植《洛神赋》一文而作。此卷母本的时代,有的认为要早于顾恺之,或与东晋明帝司马绍所作《洛神赋图》有关。画卷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展现出人物的各种情节,人物刻画,意志生动。构思布局尤为奇特,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里多次出现,组成有首有尾的情节发展进程,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图中的山水部分,对了解东晋山水画的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列女仁智图》,绢本,亦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内容系描绘《古列女传》卷三《仁智传》部分。今传本只有10段,大约系南宋人所摹。此卷线条刚劲,似与文献所载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不合。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这三绝之中尤以“痴绝”最甚。

女史箴图(局部)史载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别人戏弄他,完全是因为顾恺之本人是个“嘻哈派”,他是经得起开玩笑的。

顾恺之在月下独咏诗歌,邻居谢瞻刚开始还听着新鲜,不断叫好,顾恺之非常得意,谢瞻却要睡觉了,又不忍心扫了他的兴,就叫替自己捶腿的仆人代自己赞叹,顾恺之不觉有异,一直独咏到天明。

这是顾恺之的“真痴”。因为顾恺之对他的才华一向自负,虽然,他以画留名青史,但他的文才很好,冠之以“文学家”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然而顾恺之的“痴”,不可能全是“真痴”,有一部分是非常地装出来的,即“假痴”。

顾恺之十分迷信“蝉翳叶”。民间流传蝉躲藏的地方,有一片叶子盖着,因此鸟雀都看不见它,而这片树叶就叫“蝉翳叶”,如果人以“蝉翳叶”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一天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柳树叶子,说是“蝉翳叶”。顾恺之像小孩子一样非常高兴地用柳叶挡住自己,问桓玄是否看得见他。桓玄故意对他撒尿,而他以为这是桓玄没看见他,才将小便撒在他身上的,于是将这片柳叶珍藏起来。

眼睛一点,点来一百万

顾恺之有一次给人画扇面,扇面上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的像,但都没点上眼珠,他就把扇子还给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怎么能画上眼珠呢?点了上面的人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关于顾恺之画眼点睛,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晋哀帝兴宁二年(三六四年),建康(南京)的瓦官寺要修建,僧侣向京城士大夫募款,但回响不太热烈,眼见修建计划无疾而终,顾恺之却慷慨的认捐一百万钱。顾恺之不是什么有钱人,他哪来的一百万?谁都不相信他办得到,但看他话讲得那么满,似乎胸有成竹。顾恺之要求寺僧,把寺里一面墙粉刷洁白,让他在里面作画。他闭门一个多月,画了一幅“维摩诘居士像”,画作大体完成,只差眼珠没点。就在准备点睛当天,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城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来观看的人,捐钱十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随意乐捐。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龙活现。民众闻讯而来,很快的,一百万钱便凑足了。这幅维摩诘壁画像也就成为他的名作。

用飞白掩饰眼疾

顾恺之是这么的聪明。有一回,他为殷仲堪画像,殷先生有眼疾,画出来不好看,他不愿入画,顾恺之再三保证,画出来包君满意。怎么画呢?顾恺之用“飞白”的技巧作画。飞白指的是笔画露白,仿佛枯笔所写,顾恺之用飞白的巧妙手法处理殷仲堪的眼睛,既传神,又不失其美,令人赞叹不已。先告诉你到元朝的。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约31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擅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他的绘画的传世摹本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几种,以《洛神赋图》数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陆探微(?-约485),吴(苏州)人。他的画被南齐的谢赫评为当代之冠。但是他的画现在一张也没有传下来。后人把他和顾恺之归在一起,作为"密体"的代表画家。

张僧繇,吴(苏州)人。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萧绎(508-554),称梁元帝,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年间的摹本。

曹仲达,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泥塑,已无传世作品。

杨子华,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

【隋唐】

展子虔,善画人物、车马、楼阁、山水,尤以画山水闻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被认为是其传世之作,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

董伯仁,汝南(今属河南)人。多才艺,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与展子虔同时入隋,并称"董展"。《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6件,今画迹已无存于世。

郑法士,吴(苏州)人。善画人物、楼台,师法张僧繇,曾于上都海觉寺等多处作壁画。《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20件,今已不传。

李思训(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传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和《明皇幸蜀图》。

王维(699-759),字摩诘,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张璪,字文通,吴郡(苏州)人,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传说可以双管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已无作品传世。但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孙。以书法名世,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绘画作品已无存。

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今画迹已不传。

韩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现存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牧马图》册页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卷。另有旧题《韩干神骏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定为五代人仿作。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擅画人物、鞍马及山水。今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一画来了解其风范。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今西安)人。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等,一生作画勤奋,多为花鸟,为五代著名画家黄筌老师,亲授其艺。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定为伪托之作。

【五代两宋】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人。藏于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琉璃堂人物图》卷为清人摹本。

顾闳中,江南人,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善诗书画,画承阎立本风格,后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台寺的《十六罗汉像》,为宋摹本。

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擅画花木、禽鱼、蔬果,可惜其真迹已无,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雪竹图》被认为可以反映徐熙的风格。

黄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卷。

荆浩,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五代后梁画家。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匡庐图》相传是他的作品。

关仝,一作同,长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时与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传世作品有《关山行旅图》与《山溪待渡图》,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干,江宁(今南京)人,擅画山水、林木、楼观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图》是他流传的唯一作品。

董源(?-962),字叔达,锺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现存真迹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龙宿郊民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夏山图》和辽宁博物馆的《夏景山口待渡图》以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潇湘图》和藏于美国王季迁处的《溪岸图》。

巨然,江宁(今南京)人。工山水,传世真迹有《秋山问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风图》(上海博物馆藏)、《山居图》(日本斋藤氏藏)与《溪山图》(藏处不详)等。另外,历来被断为巨然真迹的《层岩丛树图》、《萧翼赚兰亭图》(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溪山兰若图》(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博物馆)。

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传世作品中,《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被认定是他的亲笔。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潜山)人。《莲社图》和《西园雅集图》等作品,今有摹本传世。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传本《免胄图》和《孝经图》的真伪尚待研究。

梁楷,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居钱塘(杭州)。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传世的《秋柳飞鸦图》(故宫博物院藏)、《六祖破经图》、《六祖截竹图》(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泼墨仙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极其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出来的。《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系以大笔蘸墨画人物的衣着,寥寥数笔勾写人物面目,生动传神,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创造。上海博物馆藏的《八高僧故事图》卷和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的《释迦出山图》则造型严谨,用笔谨慎,与减笔法面貌不同。日本还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图》,系仿本。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与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杰”。他能诗赋,善书画,多才多艺。他的人物画通过描写外部形象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以形传神,使汉代多重动态、外形生动的特点转向注意神韵和内心世界表现,这是他对中国绘画的一个重大贡献,所以有人称他是“以形写神”的画家。顾恺之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并有画论传世。由于年代久远,我们今天只能从唐宋人临摹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名作中,感觉他传神的笔法。这些娴静端庄的人物神态,秀丽的设色以及环境布景、服饰道具的设置,无不奇古质朴,人物的描画有强烈的节奏感和运动感,十分匀和,悠缓自然。作为一代宗师,他的“以形写神”的画论对后世影响极大,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都摹写过他的画。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求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与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杰”。他能诗赋,善书画,多才多艺。他的人物画通过描写外部形象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以形传神,使汉代多重动态、外形生动的特点转向注意神韵和内心世界表现,这是他对中国绘画的一个重大贡献,所以有人称他是“以形写神”的画家。顾恺之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并有画论传世。由于年代久远,我们今天只能从唐宋人临摹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名作中,感觉他传神的笔法。这些娴静端庄的人物神态,秀丽的设色以及环境布景、服饰道具的设置,无不奇古质朴,人物的描画有强烈的节奏感和运动感,十分匀和,悠缓自然。作为一代宗师,他的“以形写神”的画论对后世影响极大,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都摹写过他的画。先告诉你到元朝的。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约31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擅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他的绘画的传世摹本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几种,以《洛神赋图》数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陆探微(?-约485),吴(苏州)人。他的画被南齐的谢赫评为当代之冠。但是他的画现在一张也没有传下来。后人把他和顾恺之归在一起,作为"密体"的代表画家。

张僧繇,吴(苏州)人。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萧绎(508-554),称梁元帝,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年间的摹本。

曹仲达,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泥塑,已无传世作品。

杨子华,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

【隋唐】

展子虔,善画人物、车马、楼阁、山水,尤以画山水闻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被认为是其传世之作,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

董伯仁,汝南(今属河南)人。多才艺,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与展子虔同时入隋,并称"董展"。《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6件,今画迹已无存于世。

郑法士,吴(苏州)人。善画人物、楼台,师法张僧繇,曾于上都海觉寺等多处作壁画。《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20件,今已不传。

李思训(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传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和《明皇幸蜀图》。

王维(699-759),字摩诘,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张璪,字文通,吴郡(苏州)人,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传说可以双管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已无作品传世。但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孙。以书法名世,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绘画作品已无存。

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今画迹已不传。

韩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现存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牧马图》册页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卷。另有旧题《韩干神骏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定为五代人仿作。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擅画人物、鞍马及山水。今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一画来了解其风范。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今西安)人。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等,一生作画勤奋,多为花鸟,为五代著名画家黄筌老师,亲授其艺。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定为伪托之作。

【五代两宋】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人。藏于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琉璃堂人物图》卷为清人摹本。

顾闳中,江南人,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善诗书画,画承阎立本风格,后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台寺的《十六罗汉像》,为宋摹本。

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擅画花木、禽鱼、蔬果,可惜其真迹已无,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雪竹图》被认为可以反映徐熙的风格。

黄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卷。

荆浩,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五代后梁画家。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匡庐图》相传是他的作品。

关仝,一作同,长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时与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传世作品有《关山行旅图》与《山溪待渡图》,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干,江宁(今南京)人,擅画山水、林木、楼观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图》是他流传的唯一作品。

董源(?-962),字叔达,锺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现存真迹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龙宿郊民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夏山图》和辽宁博物馆的《夏景山口待渡图》以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潇湘图》和藏于美国王季迁处的《溪岸图》。

巨然,江宁(今南京)人。工山水,传世真迹有《秋山问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风图》(上海博物馆藏)、《山居图》(日本斋藤氏藏)与《溪山图》(藏处不详)等。另外,历来被断为巨然真迹的《层岩丛树图》、《萧翼赚兰亭图》(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溪山兰若图》(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博物馆)。

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传世作品中,《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被认定是他的亲笔。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潜山)人。《莲社图》和《西园雅集图》等作品,今有摹本传世。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传本《免胄图》和《孝经图》的真伪尚待研究。

梁楷,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居钱塘(杭州)。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传世的《秋柳飞鸦图》(故宫博物院藏)、《六祖破经图》、《六祖截竹图》(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泼墨仙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极其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出来的。《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系以大笔蘸墨画人物的衣着,寥寥数笔勾写人物面目,生动传神,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创造。上海博物馆藏的《八高僧故事图》卷和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的《释迦出山图》则造型严谨,用笔谨慎,与减笔法面貌不同。日本还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图》,系仿本。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东晋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顾恺之著作有《启蒙记》3卷,文集20卷,皆已失传。其画论由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录而保存了3篇,即《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其中心组成部分有: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传神”即重视精神状态的表达。他认为“手挥五弦”尽管是很细致和难于掌握,但比之“目送飞鸿”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的表达却要容易。在画论中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其目的是达到形神兼备。“迁想”是画家观察对象体验生活中的揣摩、体会,以至构思,即想象思维的过程。“妙得”就是巧妙地把握对象内在的本质。“迁想妙得”要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和作者与表现对象及读者相互间思想的交融。这些论点实为谢赫六法论的先驱。对后来的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洛神赋图

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相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女史箴图》,绢本,淡设色,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多数人认为是唐代摹本。内容系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分12段,每段题有箴文,现存9段,自“玄熊攀槛”开始,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结束,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比较可靠的实物依据。另外故宫博物院尚藏有宋人摹本一卷,艺术水平不如前者,但多出樊姬、卫女2段,也有研究价值。《洛神赋图》,绢本,淡设色,今存宋摹本5种,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及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等处。内容根据三国时曹植《洛神赋》一文而作。此卷母本的时代,有的认为要早于顾恺之,或与东晋明帝司马绍所作《洛神赋图》有关。画卷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展现出人物的各种情节,人物刻画,意志生动。构思布局尤为奇特,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里多次出现,组成有首有尾的情节发展进程,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图中的山水部分,对了解东晋山水画的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列女仁智图》,绢本,亦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内容系描绘《古列女传》卷三《仁智传》部分。今传本只有10段,大约系南宋人所摹。此卷线条刚劲,似与文献所载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不合。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这三绝之中尤以“痴绝”最甚。

女史箴图(局部)史载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别人戏弄他,完全是因为顾恺之本人是个“嘻哈派”,他是经得起开玩笑的。

顾恺之在月下独咏诗歌,邻居谢瞻刚开始还听着新鲜,不断叫好,顾恺之非常得意,谢瞻却要睡觉了,又不忍心扫了他的兴,就叫替自己捶腿的仆人代自己赞叹,顾恺之不觉有异,一直独咏到天明。

这是顾恺之的“真痴”。因为顾恺之对他的才华一向自负,虽然,他以画留名青史,但他的文才很好,冠之以“文学家”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然而顾恺之的“痴”,不可能全是“真痴”,有一部分是非常地装出来的,即“假痴”。

顾恺之十分迷信“蝉翳叶”。民间流传蝉躲藏的地方,有一片叶子盖着,因此鸟雀都看不见它,而这片树叶就叫“蝉翳叶”,如果人以“蝉翳叶”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一天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柳树叶子,说是“蝉翳叶”。顾恺之像小孩子一样非常高兴地用柳叶挡住自己,问桓玄是否看得见他。桓玄故意对他撒尿,而他以为这是桓玄没看见他,才将小便撒在他身上的,于是将这片柳叶珍藏起来。

眼睛一点,点来一百万

顾恺之有一次给人画扇面,扇面上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的像,但都没点上眼珠,他就把扇子还给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怎么能画上眼珠呢?点了上面的人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关于顾恺之画眼点睛,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晋哀帝兴宁二年(三六四年),建康(南京)的瓦官寺要修建,僧侣向京城士大夫募款,但回响不太热烈,眼见修建计划无疾而终,顾恺之却慷慨的认捐一百万钱。顾恺之不是什么有钱人,他哪来的一百万?谁都不相信他办得到,但看他话讲得那么满,似乎胸有成竹。顾恺之要求寺僧,把寺里一面墙粉刷洁白,让他在里面作画。他闭门一个多月,画了一幅“维摩诘居士像”,画作大体完成,只差眼珠没点。就在准备点睛当天,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城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来观看的人,捐钱十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随意乐捐。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龙活现。民众闻讯而来,很快的,一百万钱便凑足了。这幅维摩诘壁画像也就成为他的名作。

用飞白掩饰眼疾

顾恺之是这么的聪明。有一回,他为殷仲堪画像,殷先生有眼疾,画出来不好看,他不愿入画,顾恺之再三保证,画出来包君满意。怎么画呢?顾恺之用“飞白”的技巧作画。飞白指的是笔画露白,仿佛枯笔所写,顾恺之用飞白的巧妙手法处理殷仲堪的眼睛,既传神,又不失其美,令人赞叹不已。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看泉听风图》卷,明,唐寅作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自书词》卷,明,唐寅书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一,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卖画。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三,张大千:(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四,刘海栗简介: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江苏省武进县人。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五,潘天寿:(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展子虔所非《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画比起六朝前山水画那种“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画法要成熟得多。据记载,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美史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了虔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

阎立本

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吴道玄:唐代杰出画家。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约生于唐高宗时代,绘画活动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约公元七世纪末、八世纪前期)。出身贫寒之家。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又习绘画,师法张僧繇。后由山东兖州瑕丘尉召入供奉,授以“内教博士”、“宁王友”等职。因玄宗召他入宫,遂改名道玄为道子,并宣称没有朝廷的诏令,不得作画。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一世。作宗教壁画有三百壁之多。后人奉为“画圣”,被民主画工尊为“祖师”。其艺术风格是“落笔雄劲”、“敷粉简淡”,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因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的物象“高侧深斜、卷飘带之势”,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还创出“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法,称做“吴装新格”。其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者较多,有强烈的人民性。诗人杜甫在看了他画在洛阳玄元庙的壁画《五圣图》后写有“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旗尽飞扬”的赞语。其其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许多画家所效法。宋代李公麟的朴质清劲的“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起来的。对后世影响极大。

关仝

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画山水,师事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种“关家山水”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富有生活气息。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技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宣和画谱》称关仝“尤善作秋山寒林,与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见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状。”所述画外之情,亦可与图中约见之。此画无款,据收传印玺,可知先后为贾似道,元内府,明内府,明晋王府及清安岐收藏,后入清宫。《墨缘汇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画书著录,可以认为是代表关仝画风之作。

李思训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九成宫纨扇图》。

张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开元、天宝年间做过宫廷画量。擅长画仕女、宫苍一类题材。《捣练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人物动作自然,细节刻划生动,勾线工线劲健,设色富丽。在人物造型上,画中的妇女曲眉丰颊、丽多姿,脸庞体形都显得肥胖。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求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展子虔所非《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画比起六朝前山水画那种“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画法要成熟得多。据记载,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美史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了虔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

阎立本

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吴道玄:唐代杰出画家。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约生于唐高宗时代,绘画活动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约公元七世纪末、八世纪前期)。出身贫寒之家。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又习绘画,师法张僧繇。后由山东兖州瑕丘尉召入供奉,授以“内教博士”、“宁王友”等职。因玄宗召他入宫,遂改名道玄为道子,并宣称没有朝廷的诏令,不得作画。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一世。作宗教壁画有三百壁之多。后人奉为“画圣”,被民主画工尊为“祖师”。其艺术风格是“落笔雄劲”、“敷粉简淡”,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因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的物象“高侧深斜、卷飘带之势”,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还创出“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法,称做“吴装新格”。其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者较多,有强烈的人民性。诗人杜甫在看了他画在洛阳玄元庙的壁画《五圣图》后写有“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旗尽飞扬”的赞语。其其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许多画家所效法。宋代李公麟的朴质清劲的“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起来的。对后世影响极大。

关仝

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画山水,师事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种“关家山水”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富有生活气息。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技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宣和画谱》称关仝“尤善作秋山寒林,与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见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状。”所述画外之情,亦可与图中约见之。此画无款,据收传印玺,可知先后为贾似道,元内府,明内府,明晋王府及清安岐收藏,后入清宫。《墨缘汇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画书著录,可以认为是代表关仝画风之作。

李思训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九成宫纨扇图》。

张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开元、天宝年间做过宫廷画量。擅长画仕女、宫苍一类题材。《捣练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人物动作自然,细节刻划生动,勾线工线劲健,设色富丽。在人物造型上,画中的妇女曲眉丰颊、丽多姿,脸庞体形都显得肥胖。一,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卖画。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三,张大千:(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四,刘海栗简介: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江苏省武进县人。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五,潘天寿:(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看泉听风图》卷,明,唐寅作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自书词》卷,明,唐寅书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东晋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顾恺之著作有《启蒙记》3卷,文集20卷,皆已失传。其画论由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录而保存了3篇,即《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其中心组成部分有: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传神”即重视精神状态的表达。他认为“手挥五弦”尽管是很细致和难于掌握,但比之“目送飞鸿”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的表达却要容易。在画论中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其目的是达到形神兼备。“迁想”是画家观察对象体验生活中的揣摩、体会,以至构思,即想象思维的过程。“妙得”就是巧妙地把握对象内在的本质。“迁想妙得”要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和作者与表现对象及读者相互间思想的交融。这些论点实为谢赫六法论的先驱。对后来的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洛神赋图

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相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女史箴图》,绢本,淡设色,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多数人认为是唐代摹本。内容系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分12段,每段题有箴文,现存9段,自“玄熊攀槛”开始,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结束,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比较可靠的实物依据。另外故宫博物院尚藏有宋人摹本一卷,艺术水平不如前者,但多出樊姬、卫女2段,也有研究价值。《洛神赋图》,绢本,淡设色,今存宋摹本5种,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及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等处。内容根据三国时曹植《洛神赋》一文而作。此卷母本的时代,有的认为要早于顾恺之,或与东晋明帝司马绍所作《洛神赋图》有关。画卷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展现出人物的各种情节,人物刻画,意志生动。构思布局尤为奇特,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里多次出现,组成有首有尾的情节发展进程,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图中的山水部分,对了解东晋山水画的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列女仁智图》,绢本,亦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内容系描绘《古列女传》卷三《仁智传》部分。今传本只有10段,大约系南宋人所摹。此卷线条刚劲,似与文献所载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不合。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这三绝之中尤以“痴绝”最甚。

女史箴图(局部)史载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别人戏弄他,完全是因为顾恺之本人是个“嘻哈派”,他是经得起开玩笑的。

顾恺之在月下独咏诗歌,邻居谢瞻刚开始还听着新鲜,不断叫好,顾恺之非常得意,谢瞻却要睡觉了,又不忍心扫了他的兴,就叫替自己捶腿的仆人代自己赞叹,顾恺之不觉有异,一直独咏到天明。

这是顾恺之的“真痴”。因为顾恺之对他的才华一向自负,虽然,他以画留名青史,但他的文才很好,冠之以“文学家”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然而顾恺之的“痴”,不可能全是“真痴”,有一部分是非常地装出来的,即“假痴”。

顾恺之十分迷信“蝉翳叶”。民间流传蝉躲藏的地方,有一片叶子盖着,因此鸟雀都看不见它,而这片树叶就叫“蝉翳叶”,如果人以“蝉翳叶”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一天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柳树叶子,说是“蝉翳叶”。顾恺之像小孩子一样非常高兴地用柳叶挡住自己,问桓玄是否看得见他。桓玄故意对他撒尿,而他以为这是桓玄没看见他,才将小便撒在他身上的,于是将这片柳叶珍藏起来。

眼睛一点,点来一百万

顾恺之有一次给人画扇面,扇面上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的像,但都没点上眼珠,他就把扇子还给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怎么能画上眼珠呢?点了上面的人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关于顾恺之画眼点睛,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晋哀帝兴宁二年(三六四年),建康(南京)的瓦官寺要修建,僧侣向京城士大夫募款,但回响不太热烈,眼见修建计划无疾而终,顾恺之却慷慨的认捐一百万钱。顾恺之不是什么有钱人,他哪来的一百万?谁都不相信他办得到,但看他话讲得那么满,似乎胸有成竹。顾恺之要求寺僧,把寺里一面墙粉刷洁白,让他在里面作画。他闭门一个多月,画了一幅“维摩诘居士像”,画作大体完成,只差眼珠没点。就在准备点睛当天,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城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来观看的人,捐钱十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随意乐捐。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龙活现。民众闻讯而来,很快的,一百万钱便凑足了。这幅维摩诘壁画像也就成为他的名作。

用飞白掩饰眼疾

顾恺之是这么的聪明。有一回,他为殷仲堪画像,殷先生有眼疾,画出来不好看,他不愿入画,顾恺之再三保证,画出来包君满意。怎么画呢?顾恺之用“飞白”的技巧作画。飞白指的是笔画露白,仿佛枯笔所写,顾恺之用飞白的巧妙手法处理殷仲堪的眼睛,既传神,又不失其美,令人赞叹不已。先告诉你到元朝的。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约31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擅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他的绘画的传世摹本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几种,以《洛神赋图》数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陆探微(?-约485),吴(苏州)人。他的画被南齐的谢赫评为当代之冠。但是他的画现在一张也没有传下来。后人把他和顾恺之归在一起,作为"密体"的代表画家。

张僧繇,吴(苏州)人。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萧绎(508-554),称梁元帝,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年间的摹本。

曹仲达,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泥塑,已无传世作品。

杨子华,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

【隋唐】

展子虔,善画人物、车马、楼阁、山水,尤以画山水闻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被认为是其传世之作,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

董伯仁,汝南(今属河南)人。多才艺,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与展子虔同时入隋,并称"董展"。《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6件,今画迹已无存于世。

郑法士,吴(苏州)人。善画人物、楼台,师法张僧繇,曾于上都海觉寺等多处作壁画。《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20件,今已不传。

李思训(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传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和《明皇幸蜀图》。

王维(699-759),字摩诘,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张璪,字文通,吴郡(苏州)人,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传说可以双管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已无作品传世。但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孙。以书法名世,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绘画作品已无存。

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今画迹已不传。

韩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现存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牧马图》册页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卷。另有旧题《韩干神骏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定为五代人仿作。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擅画人物、鞍马及山水。今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一画来了解其风范。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今西安)人。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等,一生作画勤奋,多为花鸟,为五代著名画家黄筌老师,亲授其艺。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定为伪托之作。

【五代两宋】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人。藏于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琉璃堂人物图》卷为清人摹本。

顾闳中,江南人,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善诗书画,画承阎立本风格,后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台寺的《十六罗汉像》,为宋摹本。

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擅画花木、禽鱼、蔬果,可惜其真迹已无,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雪竹图》被认为可以反映徐熙的风格。

黄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卷。

荆浩,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五代后梁画家。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匡庐图》相传是他的作品。

关仝,一作同,长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时与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传世作品有《关山行旅图》与《山溪待渡图》,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干,江宁(今南京)人,擅画山水、林木、楼观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图》是他流传的唯一作品。

董源(?-962),字叔达,锺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现存真迹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龙宿郊民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夏山图》和辽宁博物馆的《夏景山口待渡图》以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潇湘图》和藏于美国王季迁处的《溪岸图》。

巨然,江宁(今南京)人。工山水,传世真迹有《秋山问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风图》(上海博物馆藏)、《山居图》(日本斋藤氏藏)与《溪山图》(藏处不详)等。另外,历来被断为巨然真迹的《层岩丛树图》、《萧翼赚兰亭图》(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溪山兰若图》(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博物馆)。

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传世作品中,《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被认定是他的亲笔。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潜山)人。《莲社图》和《西园雅集图》等作品,今有摹本传世。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传本《免胄图》和《孝经图》的真伪尚待研究。

梁楷,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居钱塘(杭州)。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传世的《秋柳飞鸦图》(故宫博物院藏)、《六祖破经图》、《六祖截竹图》(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泼墨仙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极其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出来的。《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系以大笔蘸墨画人物的衣着,寥寥数笔勾写人物面目,生动传神,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创造。上海博物馆藏的《八高僧故事图》卷和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的《释迦出山图》则造型严谨,用笔谨慎,与减笔法面貌不同。日本还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图》,系仿本。求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够没捏?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展子虔所非《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画比起六朝前山水画那种“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画法要成熟得多。据记载,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美史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了虔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

阎立本

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吴道玄:唐代杰出画家。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约生于唐高宗时代,绘画活动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约公元七世纪末、八世纪前期)。出身贫寒之家。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又习绘画,师法张僧繇。后由山东兖州瑕丘尉召入供奉,授以“内教博士”、“宁王友”等职。因玄宗召他入宫,遂改名道玄为道子,并宣称没有朝廷的诏令,不得作画。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一世。作宗教壁画有三百壁之多。后人奉为“画圣”,被民主画工尊为“祖师”。其艺术风格是“落笔雄劲”、“敷粉简淡”,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因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的物象“高侧深斜、卷飘带之势”,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还创出“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法,称做“吴装新格”。其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者较多,有强烈的人民性。诗人杜甫在看了他画在洛阳玄元庙的壁画《五圣图》后写有“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旗尽飞扬”的赞语。其其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许多画家所效法。宋代李公麟的朴质清劲的“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起来的。对后世影响极大。

关仝

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画山水,师事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种“关家山水”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富有生活气息。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技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宣和画谱》称关仝“尤善作秋山寒林,与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见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状。”所述画外之情,亦可与图中约见之。此画无款,据收传印玺,可知先后为贾似道,元内府,明内府,明晋王府及清安岐收藏,后入清宫。《墨缘汇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画书著录,可以认为是代表关仝画风之作。

李思训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九成宫纨扇图》。

张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开元、天宝年间做过宫廷画量。擅长画仕女、宫苍一类题材。《捣练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人物动作自然,细节刻划生动,勾线工线劲健,设色富丽。在人物造型上,画中的妇女曲眉丰颊、丽多姿,脸庞体形都显得肥胖。一,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卖画。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三,张大千:(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四,刘海栗简介: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江苏省武进县人。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五,潘天寿:(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看泉听风图》卷,明,唐寅作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自书词》卷,明,唐寅书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东晋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顾恺之著作有《启蒙记》3卷,文集20卷,皆已失传。其画论由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录而保存了3篇,即《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其中心组成部分有: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传神”即重视精神状态的表达。他认为“手挥五弦”尽管是很细致和难于掌握,但比之“目送飞鸿”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的表达却要容易。在画论中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其目的是达到形神兼备。“迁想”是画家观察对象体验生活中的揣摩、体会,以至构思,即想象思维的过程。“妙得”就是巧妙地把握对象内在的本质。“迁想妙得”要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和作者与表现对象及读者相互间思想的交融。这些论点实为谢赫六法论的先驱。对后来的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洛神赋图

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相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女史箴图》,绢本,淡设色,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多数人认为是唐代摹本。内容系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分12段,每段题有箴文,现存9段,自“玄熊攀槛”开始,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结束,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比较可靠的实物依据。另外故宫博物院尚藏有宋人摹本一卷,艺术水平不如前者,但多出樊姬、卫女2段,也有研究价值。《洛神赋图》,绢本,淡设色,今存宋摹本5种,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及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等处。内容根据三国时曹植《洛神赋》一文而作。此卷母本的时代,有的认为要早于顾恺之,或与东晋明帝司马绍所作《洛神赋图》有关。画卷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展现出人物的各种情节,人物刻画,意志生动。构思布局尤为奇特,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里多次出现,组成有首有尾的情节发展进程,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图中的山水部分,对了解东晋山水画的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列女仁智图》,绢本,亦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内容系描绘《古列女传》卷三《仁智传》部分。今传本只有10段,大约系南宋人所摹。此卷线条刚劲,似与文献所载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不合。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这三绝之中尤以“痴绝”最甚。

女史箴图(局部)史载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别人戏弄他,完全是因为顾恺之本人是个“嘻哈派”,他是经得起开玩笑的。

顾恺之在月下独咏诗歌,邻居谢瞻刚开始还听着新鲜,不断叫好,顾恺之非常得意,谢瞻却要睡觉了,又不忍心扫了他的兴,就叫替自己捶腿的仆人代自己赞叹,顾恺之不觉有异,一直独咏到天明。

这是顾恺之的“真痴”。因为顾恺之对他的才华一向自负,虽然,他以画留名青史,但他的文才很好,冠之以“文学家”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然而顾恺之的“痴”,不可能全是“真痴”,有一部分是非常地装出来的,即“假痴”。

顾恺之十分迷信“蝉翳叶”。民间流传蝉躲藏的地方,有一片叶子盖着,因此鸟雀都看不见它,而这片树叶就叫“蝉翳叶”,如果人以“蝉翳叶”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一天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柳树叶子,说是“蝉翳叶”。顾恺之像小孩子一样非常高兴地用柳叶挡住自己,问桓玄是否看得见他。桓玄故意对他撒尿,而他以为这是桓玄没看见他,才将小便撒在他身上的,于是将这片柳叶珍藏起来。

眼睛一点,点来一百万

顾恺之有一次给人画扇面,扇面上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的像,但都没点上眼珠,他就把扇子还给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怎么能画上眼珠呢?点了上面的人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关于顾恺之画眼点睛,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晋哀帝兴宁二年(三六四年),建康(南京)的瓦官寺要修建,僧侣向京城士大夫募款,但回响不太热烈,眼见修建计划无疾而终,顾恺之却慷慨的认捐一百万钱。顾恺之不是什么有钱人,他哪来的一百万?谁都不相信他办得到,但看他话讲得那么满,似乎胸有成竹。顾恺之要求寺僧,把寺里一面墙粉刷洁白,让他在里面作画。他闭门一个多月,画了一幅“维摩诘居士像”,画作大体完成,只差眼珠没点。就在准备点睛当天,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城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来观看的人,捐钱十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随意乐捐。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龙活现。民众闻讯而来,很快的,一百万钱便凑足了。这幅维摩诘壁画像也就成为他的名作。

用飞白掩饰眼疾

顾恺之是这么的聪明。有一回,他为殷仲堪画像,殷先生有眼疾,画出来不好看,他不愿入画,顾恺之再三保证,画出来包君满意。怎么画呢?顾恺之用“飞白”的技巧作画。飞白指的是笔画露白,仿佛枯笔所写,顾恺之用飞白的巧妙手法处理殷仲堪的眼睛,既传神,又不失其美,令人赞叹不已。先告诉你到元朝的。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约31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擅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他的绘画的传世摹本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几种,以《洛神赋图》数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陆探微(?-约485),吴(苏州)人。他的画被南齐的谢赫评为当代之冠。但是他的画现在一张也没有传下来。后人把他和顾恺之归在一起,作为"密体"的代表画家。

张僧繇,吴(苏州)人。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萧绎(508-554),称梁元帝,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年间的摹本。

曹仲达,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泥塑,已无传世作品。

杨子华,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

【隋唐】

展子虔,善画人物、车马、楼阁、山水,尤以画山水闻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被认为是其传世之作,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

董伯仁,汝南(今属河南)人。多才艺,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与展子虔同时入隋,并称"董展"。《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6件,今画迹已无存于世。

郑法士,吴(苏州)人。善画人物、楼台,师法张僧繇,曾于上都海觉寺等多处作壁画。《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20件,今已不传。

李思训(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传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和《明皇幸蜀图》。

王维(699-759),字摩诘,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张璪,字文通,吴郡(苏州)人,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传说可以双管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已无作品传世。但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孙。以书法名世,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绘画作品已无存。

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今画迹已不传。

韩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现存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牧马图》册页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卷。另有旧题《韩干神骏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定为五代人仿作。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擅画人物、鞍马及山水。今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一画来了解其风范。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今西安)人。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等,一生作画勤奋,多为花鸟,为五代著名画家黄筌老师,亲授其艺。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定为伪托之作。

【五代两宋】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人。藏于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琉璃堂人物图》卷为清人摹本。

顾闳中,江南人,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善诗书画,画承阎立本风格,后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台寺的《十六罗汉像》,为宋摹本。

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擅画花木、禽鱼、蔬果,可惜其真迹已无,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雪竹图》被认为可以反映徐熙的风格。

黄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卷。

荆浩,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五代后梁画家。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匡庐图》相传是他的作品。

关仝,一作同,长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时与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传世作品有《关山行旅图》与《山溪待渡图》,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干,江宁(今南京)人,擅画山水、林木、楼观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图》是他流传的唯一作品。

董源(?-962),字叔达,锺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现存真迹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龙宿郊民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夏山图》和辽宁博物馆的《夏景山口待渡图》以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潇湘图》和藏于美国王季迁处的《溪岸图》。

巨然,江宁(今南京)人。工山水,传世真迹有《秋山问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风图》(上海博物馆藏)、《山居图》(日本斋藤氏藏)与《溪山图》(藏处不详)等。另外,历来被断为巨然真迹的《层岩丛树图》、《萧翼赚兰亭图》(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溪山兰若图》(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博物馆)。

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传世作品中,《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被认定是他的亲笔。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潜山)人。《莲社图》和《西园雅集图》等作品,今有摹本传世。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传本《免胄图》和《孝经图》的真伪尚待研究。

梁楷,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居钱塘(杭州)。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传世的《秋柳飞鸦图》(故宫博物院藏)、《六祖破经图》、《六祖截竹图》(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泼墨仙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极其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出来的。《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系以大笔蘸墨画人物的衣着,寥寥数笔勾写人物面目,生动传神,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创造。上海博物馆藏的《八高僧故事图》卷和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的《释迦出山图》则造型严谨,用笔谨慎,与减笔法面貌不同。日本还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图》,系仿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