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身高约合现今1.62米。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薨。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
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他是被割去舌头的皇帝。
王莽复古改制:(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样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可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了。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县东),新朝的建立者。他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幼年丧父失兄,他孝母敬嫂,为当地人所称道。加之他生活俭朴、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结交贤士,因而声名远播。
汉成帝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后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任大司马。汉成帝死后,汉哀帝即位,外戚傅、丁两家辅政,王莽隐居。隐居期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杀为家奴抵命,深受世人赞誉。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名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汉平帝。此时,王莽开始总揽朝政大权,并开始消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臣为侯,以收买人心。
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王莽以摄政为名据天子之位,成为“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篡权的手段登上皇帝宝座的人。
公元23年,绿林军攻进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统治阶级日益腐败,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和劳役不断加重。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百姓生活已经艰难到没办法活下去的地步了。贵族、豪强却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对农民的剥削。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是贵族、豪强及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另一方面是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流民数量剧增,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了。
王莽掌握政权以后,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出发,推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儒家思想。王莽自由熟读儒家经典,他对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王道乐土”十分向往,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非常不满,他对穷人抱有发自内心的同情。他认为这种不公平是造成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要想消除社会矛盾,就必须消除社会的不公平及不公平带来的社会罪恶。
王莽改制的具体内容
1.实行“王田制”
王莽认为造成“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他非常欣赏古时实行的“井田制”,他认为“井田制”是一种公平的土地分配方式,是国给民富的基础。于是,公元9年,王莽颁行了王田制的诏书,将天下土地都收归国有,称为“王田”,不允许买卖。八口以下男丁的家庭,其拥有的土地不能超过900亩,超出的土地要分给亲属、邻里、乡党。没有土地的农夫,按一对夫妇一百亩的原则分给土地,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公元12年,中郎将区博提出,“井田制”废除很久了,现在“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其实,此时王田制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压力,王莽顺水推舟,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王田制废除了。
2.禁止买卖奴婢
王莽在其颁布的王田制诏书中指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另外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劳役期间,政府供给衣食。
公元12年,王田制废除的时候,禁止买卖奴婢政策也废止了。公元17年,王莽下令:“三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
3.五均六筦
公元10年,王莽颁布了“五均六筦”政策。
“五均”是指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即“五均官”,由原来的令、长兼任。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办理赊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办理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以帮助百姓及商家缓解资金之困;征收税款是指征收山泽税和其它各种杂税。
“六筦”是指国家专营的六项事业,即盐、铁、酒三种产品的国家专卖及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经办五均赊贷三项业务。
4.改革币制
王莽掌握政权以前,任何富豪都可以制造银钱。王莽掌握政权以后收回了这种授权,规定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通行五铢钱,公元7年,王莽于五铢钱外,另铸“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钱(一值五十)三种高面值货币。因为新货币面值较高,而含铜量相差无几,民多盗铸。
公元9年,王莽下令废止五铢钱、错刀、契刀等几种货币,另外铸造小钱(重一铢,值一)与大钱并用。两种货币重量与币值关系不合理,盗铸现象及私用五铢钱现象较多。
公元10年,王莽重新发行货币,总名为“宝货”,分为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六种,六种又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种。因币种繁多,换算困难,造成市场混乱现象严重。不久,王莽只得下令废止“宝货”,恢复大钱、小钱。
公元14年,王莽废止大、小钱,发行“货布”(重二十五铢,值二十五)、“货泉”(重五铢,值一)。本次改币虽较为合理,但货币频繁变换,造成社会的极大混乱,百姓怨声载道。
5.改变官制
王莽以恢复古制名义频繁改变地方官制与官名,设五等爵,改变吏禄制度等,但均难以推行。不仅引起了官僚的不满,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样的问题最好在百度里找~!根本都不用提问~!大家的回答也都是从那复制来的~!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身高约合现今1.62米。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薨。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
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他是被割去舌头的皇帝。
王莽复古改制:(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样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可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了。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县东),新朝的建立者。他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幼年丧父失兄,他孝母敬嫂,为当地人所称道。加之他生活俭朴、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结交贤士,因而声名远播。
汉成帝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后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任大司马。汉成帝死后,汉哀帝即位,外戚傅、丁两家辅政,王莽隐居。隐居期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杀为家奴抵命,深受世人赞誉。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名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汉平帝。此时,王莽开始总揽朝政大权,并开始消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臣为侯,以收买人心。
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王莽以摄政为名据天子之位,成为“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篡权的手段登上皇帝宝座的人。
公元23年,绿林军攻进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统治阶级日益腐败,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和劳役不断加重。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百姓生活已经艰难到没办法活下去的地步了。贵族、豪强却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对农民的剥削。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是贵族、豪强及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另一方面是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流民数量剧增,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了。
王莽掌握政权以后,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出发,推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儒家思想。王莽自由熟读儒家经典,他对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王道乐土”十分向往,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非常不满,他对穷人抱有发自内心的同情。他认为这种不公平是造成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要想消除社会矛盾,就必须消除社会的不公平及不公平带来的社会罪恶。
王莽改制的具体内容
1.实行“王田制”
王莽认为造成“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他非常欣赏古时实行的“井田制”,他认为“井田制”是一种公平的土地分配方式,是国给民富的基础。于是,公元9年,王莽颁行了王田制的诏书,将天下土地都收归国有,称为“王田”,不允许买卖。八口以下男丁的家庭,其拥有的土地不能超过900亩,超出的土地要分给亲属、邻里、乡党。没有土地的农夫,按一对夫妇一百亩的原则分给土地,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公元12年,中郎将区博提出,“井田制”废除很久了,现在“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其实,此时王田制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压力,王莽顺水推舟,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王田制废除了。
2.禁止买卖奴婢
王莽在其颁布的王田制诏书中指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另外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劳役期间,政府供给衣食。
公元12年,王田制废除的时候,禁止买卖奴婢政策也废止了。公元17年,王莽下令:“三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
3.五均六筦
公元10年,王莽颁布了“五均六筦”政策。
“五均”是指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即“五均官”,由原来的令、长兼任。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办理赊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办理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以帮助百姓及商家缓解资金之困;征收税款是指征收山泽税和其它各种杂税。
“六筦”是指国家专营的六项事业,即盐、铁、酒三种产品的国家专卖及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经办五均赊贷三项业务。
4.改革币制
王莽掌握政权以前,任何富豪都可以制造银钱。王莽掌握政权以后收回了这种授权,规定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通行五铢钱,公元7年,王莽于五铢钱外,另铸“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钱(一值五十)三种高面值货币。因为新货币面值较高,而含铜量相差无几,民多盗铸。
公元9年,王莽下令废止五铢钱、错刀、契刀等几种货币,另外铸造小钱(重一铢,值一)与大钱并用。两种货币重量与币值关系不合理,盗铸现象及私用五铢钱现象较多。
公元10年,王莽重新发行货币,总名为“宝货”,分为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六种,六种又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种。因币种繁多,换算困难,造成市场混乱现象严重。不久,王莽只得下令废止“宝货”,恢复大钱、小钱。
公元14年,王莽废止大、小钱,发行“货布”(重二十五铢,值二十五)、“货泉”(重五铢,值一)。本次改币虽较为合理,但货币频繁变换,造成社会的极大混乱,百姓怨声载道。
5.改变官制
王莽以恢复古制名义频繁改变地方官制与官名,设五等爵,改变吏禄制度等,但均难以推行。不仅引起了官僚的不满,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样的问题最好在百度里找~!根本都不用提问~!大家的回答也都是从那复制来的~!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身高约合现今1.62米。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薨。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
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他是被割去舌头的皇帝。
王莽复古改制:(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样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可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了。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县东),新朝的建立者。他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幼年丧父失兄,他孝母敬嫂,为当地人所称道。加之他生活俭朴、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结交贤士,因而声名远播。
汉成帝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后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任大司马。汉成帝死后,汉哀帝即位,外戚傅、丁两家辅政,王莽隐居。隐居期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杀为家奴抵命,深受世人赞誉。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名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汉平帝。此时,王莽开始总揽朝政大权,并开始消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臣为侯,以收买人心。
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王莽以摄政为名据天子之位,成为“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篡权的手段登上皇帝宝座的人。
公元23年,绿林军攻进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统治阶级日益腐败,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和劳役不断加重。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百姓生活已经艰难到没办法活下去的地步了。贵族、豪强却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对农民的剥削。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是贵族、豪强及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另一方面是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流民数量剧增,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了。
王莽掌握政权以后,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出发,推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儒家思想。王莽自由熟读儒家经典,他对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王道乐土”十分向往,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非常不满,他对穷人抱有发自内心的同情。他认为这种不公平是造成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要想消除社会矛盾,就必须消除社会的不公平及不公平带来的社会罪恶。
王莽改制的具体内容
1.实行“王田制”
王莽认为造成“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他非常欣赏古时实行的“井田制”,他认为“井田制”是一种公平的土地分配方式,是国给民富的基础。于是,公元9年,王莽颁行了王田制的诏书,将天下土地都收归国有,称为“王田”,不允许买卖。八口以下男丁的家庭,其拥有的土地不能超过900亩,超出的土地要分给亲属、邻里、乡党。没有土地的农夫,按一对夫妇一百亩的原则分给土地,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公元12年,中郎将区博提出,“井田制”废除很久了,现在“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其实,此时王田制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压力,王莽顺水推舟,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王田制废除了。
2.禁止买卖奴婢
王莽在其颁布的王田制诏书中指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另外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劳役期间,政府供给衣食。
公元12年,王田制废除的时候,禁止买卖奴婢政策也废止了。公元17年,王莽下令:“三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
3.五均六筦
公元10年,王莽颁布了“五均六筦”政策。
“五均”是指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即“五均官”,由原来的令、长兼任。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办理赊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办理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以帮助百姓及商家缓解资金之困;征收税款是指征收山泽税和其它各种杂税。
“六筦”是指国家专营的六项事业,即盐、铁、酒三种产品的国家专卖及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经办五均赊贷三项业务。
4.改革币制
王莽掌握政权以前,任何富豪都可以制造银钱。王莽掌握政权以后收回了这种授权,规定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通行五铢钱,公元7年,王莽于五铢钱外,另铸“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钱(一值五十)三种高面值货币。因为新货币面值较高,而含铜量相差无几,民多盗铸。
公元9年,王莽下令废止五铢钱、错刀、契刀等几种货币,另外铸造小钱(重一铢,值一)与大钱并用。两种货币重量与币值关系不合理,盗铸现象及私用五铢钱现象较多。
公元10年,王莽重新发行货币,总名为“宝货”,分为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六种,六种又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种。因币种繁多,换算困难,造成市场混乱现象严重。不久,王莽只得下令废止“宝货”,恢复大钱、小钱。
公元14年,王莽废止大、小钱,发行“货布”(重二十五铢,值二十五)、“货泉”(重五铢,值一)。本次改币虽较为合理,但货币频繁变换,造成社会的极大混乱,百姓怨声载道。
5.改变官制
王莽以恢复古制名义频繁改变地方官制与官名,设五等爵,改变吏禄制度等,但均难以推行。不仅引起了官僚的不满,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样的问题最好在百度里找~!根本都不用提问~!大家的回答也都是从那复制来的~!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身高约合现今1.62米。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薨。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
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他是被割去舌头的皇帝。
王莽复古改制:(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样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可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了。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县东),新朝的建立者。他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幼年丧父失兄,他孝母敬嫂,为当地人所称道。加之他生活俭朴、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结交贤士,因而声名远播。
汉成帝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后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任大司马。汉成帝死后,汉哀帝即位,外戚傅、丁两家辅政,王莽隐居。隐居期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杀为家奴抵命,深受世人赞誉。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名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汉平帝。此时,王莽开始总揽朝政大权,并开始消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臣为侯,以收买人心。
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王莽以摄政为名据天子之位,成为“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篡权的手段登上皇帝宝座的人。
公元23年,绿林军攻进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统治阶级日益腐败,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和劳役不断加重。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百姓生活已经艰难到没办法活下去的地步了。贵族、豪强却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对农民的剥削。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是贵族、豪强及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另一方面是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流民数量剧增,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了。
王莽掌握政权以后,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出发,推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儒家思想。王莽自由熟读儒家经典,他对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王道乐土”十分向往,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非常不满,他对穷人抱有发自内心的同情。他认为这种不公平是造成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要想消除社会矛盾,就必须消除社会的不公平及不公平带来的社会罪恶。
王莽改制的具体内容
1.实行“王田制”
王莽认为造成“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他非常欣赏古时实行的“井田制”,他认为“井田制”是一种公平的土地分配方式,是国给民富的基础。于是,公元9年,王莽颁行了王田制的诏书,将天下土地都收归国有,称为“王田”,不允许买卖。八口以下男丁的家庭,其拥有的土地不能超过900亩,超出的土地要分给亲属、邻里、乡党。没有土地的农夫,按一对夫妇一百亩的原则分给土地,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公元12年,中郎将区博提出,“井田制”废除很久了,现在“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其实,此时王田制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压力,王莽顺水推舟,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王田制废除了。
2.禁止买卖奴婢
王莽在其颁布的王田制诏书中指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另外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劳役期间,政府供给衣食。
公元12年,王田制废除的时候,禁止买卖奴婢政策也废止了。公元17年,王莽下令:“三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
3.五均六筦
公元10年,王莽颁布了“五均六筦”政策。
“五均”是指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即“五均官”,由原来的令、长兼任。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办理赊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办理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以帮助百姓及商家缓解资金之困;征收税款是指征收山泽税和其它各种杂税。
“六筦”是指国家专营的六项事业,即盐、铁、酒三种产品的国家专卖及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经办五均赊贷三项业务。
4.改革币制
王莽掌握政权以前,任何富豪都可以制造银钱。王莽掌握政权以后收回了这种授权,规定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通行五铢钱,公元7年,王莽于五铢钱外,另铸“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钱(一值五十)三种高面值货币。因为新货币面值较高,而含铜量相差无几,民多盗铸。
公元9年,王莽下令废止五铢钱、错刀、契刀等几种货币,另外铸造小钱(重一铢,值一)与大钱并用。两种货币重量与币值关系不合理,盗铸现象及私用五铢钱现象较多。
公元10年,王莽重新发行货币,总名为“宝货”,分为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六种,六种又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种。因币种繁多,换算困难,造成市场混乱现象严重。不久,王莽只得下令废止“宝货”,恢复大钱、小钱。
公元14年,王莽废止大、小钱,发行“货布”(重二十五铢,值二十五)、“货泉”(重五铢,值一)。本次改币虽较为合理,但货币频繁变换,造成社会的极大混乱,百姓怨声载道。
5.改变官制
王莽以恢复古制名义频繁改变地方官制与官名,设五等爵,改变吏禄制度等,但均难以推行。不仅引起了官僚的不满,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样的问题最好在百度里找~!根本都不用提问~!大家的回答也都是从那复制来的~!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身高约合现今1.62米。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薨。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
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他是被割去舌头的皇帝。
王莽复古改制:(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样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可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了。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县东),新朝的建立者。他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幼年丧父失兄,他孝母敬嫂,为当地人所称道。加之他生活俭朴、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结交贤士,因而声名远播。
汉成帝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后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任大司马。汉成帝死后,汉哀帝即位,外戚傅、丁两家辅政,王莽隐居。隐居期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杀为家奴抵命,深受世人赞誉。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名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汉平帝。此时,王莽开始总揽朝政大权,并开始消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臣为侯,以收买人心。
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王莽以摄政为名据天子之位,成为“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篡权的手段登上皇帝宝座的人。
公元23年,绿林军攻进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统治阶级日益腐败,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和劳役不断加重。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百姓生活已经艰难到没办法活下去的地步了。贵族、豪强却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对农民的剥削。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是贵族、豪强及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另一方面是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流民数量剧增,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了。
王莽掌握政权以后,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出发,推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儒家思想。王莽自由熟读儒家经典,他对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王道乐土”十分向往,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非常不满,他对穷人抱有发自内心的同情。他认为这种不公平是造成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要想消除社会矛盾,就必须消除社会的不公平及不公平带来的社会罪恶。
王莽改制的具体内容
1.实行“王田制”
王莽认为造成“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他非常欣赏古时实行的“井田制”,他认为“井田制”是一种公平的土地分配方式,是国给民富的基础。于是,公元9年,王莽颁行了王田制的诏书,将天下土地都收归国有,称为“王田”,不允许买卖。八口以下男丁的家庭,其拥有的土地不能超过900亩,超出的土地要分给亲属、邻里、乡党。没有土地的农夫,按一对夫妇一百亩的原则分给土地,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公元12年,中郎将区博提出,“井田制”废除很久了,现在“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其实,此时王田制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压力,王莽顺水推舟,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王田制废除了。
2.禁止买卖奴婢
王莽在其颁布的王田制诏书中指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另外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劳役期间,政府供给衣食。
公元12年,王田制废除的时候,禁止买卖奴婢政策也废止了。公元17年,王莽下令:“三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
3.五均六筦
公元10年,王莽颁布了“五均六筦”政策。
“五均”是指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即“五均官”,由原来的令、长兼任。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办理赊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办理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以帮助百姓及商家缓解资金之困;征收税款是指征收山泽税和其它各种杂税。
“六筦”是指国家专营的六项事业,即盐、铁、酒三种产品的国家专卖及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经办五均赊贷三项业务。
4.改革币制
王莽掌握政权以前,任何富豪都可以制造银钱。王莽掌握政权以后收回了这种授权,规定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通行五铢钱,公元7年,王莽于五铢钱外,另铸“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钱(一值五十)三种高面值货币。因为新货币面值较高,而含铜量相差无几,民多盗铸。
公元9年,王莽下令废止五铢钱、错刀、契刀等几种货币,另外铸造小钱(重一铢,值一)与大钱并用。两种货币重量与币值关系不合理,盗铸现象及私用五铢钱现象较多。
公元10年,王莽重新发行货币,总名为“宝货”,分为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六种,六种又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种。因币种繁多,换算困难,造成市场混乱现象严重。不久,王莽只得下令废止“宝货”,恢复大钱、小钱。
公元14年,王莽废止大、小钱,发行“货布”(重二十五铢,值二十五)、“货泉”(重五铢,值一)。本次改币虽较为合理,但货币频繁变换,造成社会的极大混乱,百姓怨声载道。
5.改变官制
王莽以恢复古制名义频繁改变地方官制与官名,设五等爵,改变吏禄制度等,但均难以推行。不仅引起了官僚的不满,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样的问题最好在百度里找~!根本都不用提问~!大家的回答也都是从那复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