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第二部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以社会科学为指导。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知识,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只有运用社会科学,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以自然科学为指导。自然科学是反映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界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只有运用自然科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舍此以外,是实现不了和谐的,即使声称实现了和谐,那也是暂时的和谐,虚假的和谐。热衷于用一些政治伎俩去化解社会矛盾,是化解不了的。即使一时声称“化解”了,那也是瞬时的,表面的,并且是越解疙瘩越大,矛盾越多。用会前拍脑袋,会上拍胸脯,来构建和谐社会,只能落得个在兑现不了以后“拍屁股”走人的下场。不过,中国开始实行问责制,恐怕今后也不会那么简单地“拍屁股”了,可能要“打屁股”了。
因此,和谐社会只能是知识社会。
严格地讲,和谐社会的和谐度是有高中低之分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空中也有过和谐社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能不认为是和谐的社会。低能儿的群体有的也是蛮和谐的。我们今天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应当是由知识群体占多数,至少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今天有些不和谐是愚昧造成的。无知带来不和谐。贫穷、愚昧、腐败是社会的三大毒瘤。“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坦荡荡”容易和谐;“常戚戚”不容易和谐。唐代孟郊写道:“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山岳定” 容易和谐;为了蝇头小利争来争去的“丝毫争” 就不容易和谐了。我们要的是“坦荡荡”与“山岳定”之类的和谐。一说无知就认为百姓无知,殊不知,领导无知危害更大。瞎指挥的人不一定是不想做好工作的。他虽然想做好工作,但是,无知使得他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拆掉文化遗产搞政绩工程,是不懂得那旧房子的文化含量。搞GDP崇拜是因为不知道“增长不等于发展”。动不动就把手中的小玩意称作“国际领先”,是对国际无知,是因为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那么,怎样才能有知识呢?这就是要学习,学习社会科学,学习自然科学。应当承认,我们不仅是现代科学的素质不高,而且人文知识也不算多。可以相信,倘若能把我们中国人受教育的程度提升一个年级,社会的和谐度就可以上一个很大的台阶。现在,到处都在提倡“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是可取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习,不仅是受教育少的人要学习,而且受教育多的人也要学习。社会是个百科全书。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学习社会,即使是大专家也要学习社会。专家的长处在于专,专家的短处也在于“专”所带来的对专以外的知识很难知之甚多。社会在一日千里地向前,学习决不能有一刻停歇。
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现在有些人成天埋在文山会海中,不读书,因此,说话只会说套话,干巴巴,硬邦邦,没人要听。再加上,那“文山”是没有多少“文”的文山,那“会海”不是以文会友之会海,以至于置身于文山会海中的人的知识,表面而不深刻,零碎而不系统。他们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唯唯诺诺,缺少理论勇气。有时抓到了真理,但听见上司一声吼,便会吓得抖三抖,缺乏理论的坚定性。那些埋在文山会海里的人,往往以实践经验丰富自诩。殊不知,不深入实践,浮光掠影,是学不到真本领的。我们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不科学的调查还不如不调查。
学习科学,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比科学知识更重要。和谐社会的支柱应当是科学精神。没有科学精神的社会发展是苍白的。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精神,一是一,二是二。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和批判精神。怀疑和批判是创造性劳动的起点。
“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应当尽量把知识水平往高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