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生于官宦人家,其祖发迹于西汉初,更四世至东汉官至二百石。司马家族既是东汉豪门大族,又有崇儒重教之美誉。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是儒家礼仪的实践者,《三国志》卷一五《司马朗传》注引司马彪《序传》云:“性质直公方,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者数十万言。……”[1]其兄司马朗与弟司马孚均被誉为当世“醇儒”,司马朗“雅好人伦典籍”,值岁大饥、人相食之时,“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2],又建议复儒家某些古老制度,如五等之制、井田制等;司马孚亦是儒教的忠实信徒,《晋书》卷三记载:“(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司马懿本人也“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融闻,伏膺儒教”(《晋书》卷一《宣帝纪》)。
司马氏之社会地位、声望,对大族官僚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司马懿得到魏文帝、魏明帝器重,被委以重任,在数年间将曹魏枝叶翦除殆尽,为其子篡位、其孙建晋鸣锣开道,除自身因素外,无不得力于此
司马懿儿子司马昭
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自称晋公。后加晋王。咸熙二年,薨。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后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事业,消灭蜀汉,基本上完成了取代曹魏。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文帝。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抵御诸葛亮伐魏。多有军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专揽国政,并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蜀灭亡后,钟会阴谋造反,司马昭率领大军亲讨。未至,钟会业已败亡。回朝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立子炎为世子。司马昭责戏阿斗,阿斗蜀乐不动情。咸熙二年,昭中风猝死。数月后,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可能还真的有一报还一报这么一说,当年曹操是如何对待汉献帝的,后来司马家就是怎么欺辱曹氏子孙的。当年曹操鸩杀伏后,威逼主上的时候可曾料到区区几十年后,曹氏孤儿寡母亦被欺呢。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继司马师死后,其弟昭秉政。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结果被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