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你有帮助
漠北之战
战役简述
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王朝以强大骑兵部队深入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击败匈奴袭扰势力的一次远程奔袭战。
河南、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单于闻讯,转移辎重,部署精兵于大漠北缘,迎击汉军。
汉武帝原拟以霍去病部由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北进,闻单于东去,乃改令其出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命卫青部出定襄。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等出塞后,得知单于并未东去,遂自领精兵疾进,令李广、赵食其从东路迂回策应。卫青行千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单于本部接战,卫青先以武刚车(兵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遣5000骑出战。至日暮,大风骤起,沙石扑面,卫青乘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单于见汉军兵强马壮,自料难以取胜,率精骑数百,突围向西北逃走,匈奴军溃散。卫青急派轻骑追击,自率主力跟进。直至颜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赵信城,歼近2万人,烧其积粟还师。李广、赵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
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后,同右北平郡(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路博德部会师,穿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汉军力战,夺左贤王指挥旗鼓。匈奴兵溃逃。霍去病率部穷追,转战漠北,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一说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等地,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而还。
漠北之战,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详细过程
发生时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元朔六年(前123年)漠南会战后,匈奴伊稚斜单于撤兵漠北的目的之一,是企图“诱罢汉兵,缴极而取之”。不料汉武帝却转攻河西,使匈奴的诱兵之计落空。恼羞成怒的伊稚斜单于,于元狩三年(前120年)春发数万骑兵,分别从右北平、定襄两郡入犯,杀略千余人,企图借以激怒汉武帝,诱使汉军北进,在漠北予以歼灭。
鉴于匈奴单于本部及左贤王邦仍具相当实力并严重威胁汉朝北部边疆安全的现实,考虑到汉军经过以往多次实战的锻炼,已经积累了使用大规模的骑兵集团远途奔袭的作战经验,汉武帝决意乘河西新胜之帆,加强北线进攻。元狩四年(前119年),他下沼实行币制改革,又令“初算缗钱”,实行盐铁专卖,以筹集战争所需要的大量物力和财力。同时,与诸将商议对匈奴的作战方针。他认为:“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漠)轻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决计利用赵信的错误判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确定了一个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作战方针。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及转运夫10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并组织“私负从马复四万万步兵”,运送物资。
元狩四年春,卫青、霍去病统率大军,慨然踏上了征途。(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为确保此战必胜,汉武帝在战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大将军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中将军公孙敖、后将军曹襄,统率骑兵5万出代郡寻找匈奴左贤王决战;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经过待选的“敢力战深入之士”5万骑出定襄,寻找匈奴单于的主力军决战。但队伍刚刚出发便捉获匈奴的骑哨,得知单于主力已经东移,汉武帝于是临时更改部署,将霍去病所部东调改由代郡出塞,便于寻歼单于主力,卫青所部改由定襄出发,北上进击左贤王。
赵信得知汉军北进,又为伊稚斜单于出谋划策:“汉军即度幕,人马罢(疲),匈奴可坐收虏耳。”单于依计而行,“悉远北其物质”。将全部家属人畜物质往更远的北方转移,而将精兵部署在漠北一带,准备迎击汉军的进攻。
卫青从定襄出塞不久,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驻牧的地点,立刻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一处由东路前进,以掩护自己的侧翼并攻击单于军的左侧背,自己则率主力直奔单于军的主力,准备从正面迎敌。他率部向北行进干余里,穿越浩翰的大沙漠。抵达漠北后,“见单于兵陈而待”,卫青当机立断,创造性地运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命令部队以武刚车“自环为营”,以防止匈奴骑兵的突然袭击,而令5000骑兵出击匈奴。伊稚斜单于乃以万骑迎战。两军激战一天,未见胜败。临近日落之时,突然“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卫青乘势派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将单子的阵营包围起来。伊稚斜单于“视汉兵多面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遂趁夜幕降临,跨上一匹善于奔跑的精骑,率领数百壮骑杀出重围向西北方向逃去。战至深夜,汉匈双方伤亡大致相当。汉军左校点视俘虏,发现单于已在天黑之前突围脱逃,卫青立即派轻骑追击,自率大军随后跟进(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军溃散。至天明,汉军追击200余里,俘斩敌军1.9万余名,但未见单于踪影。卫青乘胜向北挺进,攻入颜山(今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赵信城,缴获了匈奴屯集的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汉军在此驻留一日,然后放火烧毁赵信城及城内未能运走的余粮,回师南下。到达漠南之后,卫青与李广、赵食其会合。李广、赵食其从东路前进后,因无向导或向导死亡(军亡导),半道迷路而未能参战。卫青派人查问迷路的情况,曾经威震敌胆、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的李广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徒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遂拔刀自则。一代名将的死于非命,使此役的胜利大为失色。
东出的霍去病军虽然末与匈奴单于交手,但其战果也十分巨大。霍去病凭借部下兵精马壮的优势,出代、右北平后,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中长驱北进2000余里,对匈奴左贤王发动猛烈进攻。左贤王自知不是霍去病的对手,很快就率亲信弃军而逃。霍去病穷追不舍,一直追到了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斩杀匈奴北车旨王,俘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匈奴吏卒70443人。为了纪念这次战役,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内蒙古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贝加尔湖),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祭告天地,庆祝胜利。
漠北之战,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他又细心进行战前的准备,除集中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和最优秀的战将投入战斗外,还调集大批马匹与步兵,运送粮草辎重,以解决远距离作战的补给问题。而在作战中,汉军统帅又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不仅敢于深入敌境,而且善于迂回包抄,特别是卫青,在遭遇单于主力后,机智地运用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先借助战车的防御能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发挥骑兵迅速机动的攻击能力,迂回包抄敌军的两翼,一举击溃单于的主力,更显示出其战役指挥方面的优异才能。所有这一切,都为汉军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左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伊稚斜单于因与兵众失散十余日,以致于被误认为战死沙场,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十几天后伊稚斜单于复出,右谷蠡王乃去号,匈奴王廷的混乱与狼狈状态由此可见其严重。由于大批有生力量被歼、大批物资丧失,匈奴单于不敢再在大漠北缘立足而向西北方向远遁,因而出现了“幕南无王廷”的局面。如果说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移王廷于漠北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战略转移的话,那么,漠北之战后的“幕南无王廷”则标志着匈奴势力大范围的退缩。此后,双方暂时休战,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
战役评论
漠北之战,是西汉与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最艰钜的一次作战,是在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他又细心进行战前的准备,除集中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和最优秀的战将投入战斗外,还调集大批马匹与步兵,运送粮草辐重,以解决远距离作战的补给问题。在作战中,汉军统帅又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充分利用大骑兵集团快速、机动与冲击力的特点,以优势兵力,分路出击,不仅敢于深入敌境,而且善于迂回包秒,特别是卫青,在遭遇单于主力后,机智地运用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先借助战车的防御能力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发挥骑兵迅速机动的攻击能力,迂回包妙敌军的两翼,一举击溃单于的主力,更显示出其战役指挥方面的优异才能。所有这一切,都为汉军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给予匈奴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漠北之战实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最高峰。
战役意义
武帝战胜匈奴,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亚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归属于汉朝。从此,在从中原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上,西汉的外交使节和商人往来不断,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一座桥梁。
卫青霍去病–帝国双壁绝代双娇。
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是中华有史以来比较强悍的时代,历时210年,赫赫武功又以汉武为最。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汉武帝一人就独占了55年,他统治的时段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英雄年代出了最耀眼的卫青、霍去病–两位出身卑微的杰出将领,被后人誉为“帝国双壁”,绝代双娇。没有任何后人成为象他们两个一样完美的组合。他们成为“汉朝精神”的象征,开创了农耕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先河,是文化发达的汉朝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匈奴的胜利,也是人类文明的胜利,使得文明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1.公元前129年上谷(即名治所在河北怀来东南),边境告急,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率骑兵一万出上谷;直抵笼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匈奴人祭神的圣地,宗教中心和政治中心。而卫青在战役地点的选择上,也确实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正是这种过人之处,使他在今后的日子里横扫匈奴,转战千里大漠无一败绩,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战神!
龙城是匈奴人祭掃祖先的地方,是政治宗教中心,可以肯定的是,这里至少会有匈奴人,这就保证了他的出击不会落空.但让他选择龙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政治意义,直捣龙城其政治意义不亚于匈奴人打破长安城,至少汉朝的大小官员会这么认为,所以他既没有像姐夫公孙贺一样搞了一次蒙古草原几日游,又没有公孙敖、李广那么倒霉,损失惨重,落荒而回。
2.雁门之战: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秋,匈奴骑兵二万入侵辽西郡(今辽宁西部、河北东北部一带),杀辽西太守,虏掠二千人;接着侵扰渔阳郡(今河北北部),杀伤渔阳守军一千余人,并包围将军韩安国部,韩安国所率骑兵险些被全歼。匈奴撤军时又乘机进攻雁门郡,杀掠一千余人。这时长城沿线一片烽烟,军情告急文书接连递往长安。武帝命卫青率骑兵三万人从雁门郡出击,命李息率军从代郡出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此时韩安国已病死,公孙敖、李广被贬为庶人,公孙贺被闲置。而将军李息,为景帝时期的材官将军,一向统领步卒,对骑兵作战并无经验。帝国选将时,捉襟见肘,幸好有卫青在。此战卫青部“斩首虏数千人”,匈奴大败而逃。卫青大获全胜,全甲兵而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
3.河朔大捷/漠南战役(西汉对匈奴的3大战役之一):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入侵上谷和渔阳两郡,杀掳官民千余人,武帝闻报,大怒,决定更大规模地出击匈奴。卫青率四万骑兵从云中出塞向西迂回,在高阙(今内蒙古抗锦旗阴山西南长城口)与匈奴右贤王激战,然后直抵陇西,击败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俘获匈奴几千人,夺得牛羊一百多万头,收复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广大河套地区。漠南之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度过黄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第二阶段大军过古要塞榆溪,攀越梓岭,再次度过黄河,讨伐匈奴蒲泥王、符离王,斩获首级三千多级。漠南之战总斩首数达五千多级,获牲畜百余万,车辎不可计数。此战后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基本不复存在,汉帝国再度收复了以前秦朝所修建的朔方郡,黄河以南地区俱为汉帝国所控制。捷报传到长安,武帝大喜,专门派使者前去慰劳,并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漠南之役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战果也不是很丰硕,汉军很有可能没有遇到匈奴的真正主力,但漠南之役的地缘意义十分重大。收复了河南地以后,汉帝国的东线防区和西线防区完全贯通,形成了一个通畅的战略走廊。以前东、西个边郡各自为战的情形不复存在。从此之后,汉军的各路出击,都可以互为犄角,相互配合。更重要的是,河南地的收复使防线向北推进了一大步,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从而彻底消除了匈奴人对关中和长安的威胁。漢武帝隨後在河朔地區移民屯田,建立朔方郡,為將來對匈奴作戰打好了根據地。为纪念此战,汉武帝改年号为元朔。
4.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匈奴右贤王因自己管辖的河南地被汉帝国占领而十分恼怒,他多次率兵侵扰朔方城。武帝于是决定大举反击。卫青率兵十万,分三路出塞攻击匈奴。:左路主力为卫青所部,约三万余骑从高阙出击;另有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所部,从朔方出击,这几路皆受卫青节制。右路为李息、张次公率领,从右北平郡(今辽宁西北部、河北东北部)出击,目的是牵制左贤王部。卫青带三万骑兵日夜兼程,入塞六七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匈奴右贤王营地,右贤王带数百名骑兵逃走,其军大败。这次战役俘虏匈奴裨王(小王)十多人,男女一万五千多人,牛羊百万多头,是一次巨大的胜利。现存史料里并没有提供这次战役的详细信息,但是我们从出击路线和战果可以推断出,这是一次非常漂亮的歼灭战。我们可以推断汉军的各路大军出塞六七百里之后,在阴山以北的区域对右贤王所部实现了合围,所以才有俘虏数目大、右贤王只率百骑逃跑的结果。我们从现存史料里找不到关于所获首级数目,但俘获的数目却远远超过了漠南之役。那么,最可能的情形是,右贤王的主力被汉军合围后,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大部投降。
这次战役虽被列于三大战役之外,但这次战役的规模超过了漠南之役。史书记载,此役俘虏右贤王以下的裨王十余人,男女众约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十万以至百万。此前卫青只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而公元前124年的战役说明,卫青已完全具备了帅才的素质,他已经有能力指挥多路大军进行大规模联合作战,而非过去那种仅仅擅长孤军深入式的闪电突袭。
捷报传来,武帝大喜过望。大军还至塞上后,武帝遣使者持大将军印,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归属其节制。
5.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春,匈奴又侵入雁门、代郡、定襄等地。大将军卫青奉命从定襄郡出击,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等六将军以下十余万骑出击匈奴,进入茫茫沙漠,深入匈奴腹地“斩首数千级而还”。卫青收军回驻定襄,休养士马,准备再战。
6.同年夏天,卫青率六位将军再次从定襄出击,挥师北进,直入匈奴内百余里,“斩首虏万余人”。但由于轻敌,苏建、赵信率所部三千余骑遭遇匈奴单于所率主力,激战一日,汉军寡不敌众,死伤殆尽。赵信率八百余骑投降匈奴,苏建只身而还。后来单于听了赵信的建议,远走漠北。此役虽有一万数千首级的斩获,但损失了两支骑兵,且赵信投降匈奴。功过相抵,卫青没有得到赏赐。苏建被贬为庶人。
这一年,张骞参予了这次战事。武帝以张骞曾经留居匈奴十余年,熟悉当地情况,令其为校尉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由于张骞熟悉地形,了解沙漠地区的水草地,使得汉军饮水“不乏”。大军凯旋之后,论功行赏,封张骞为博望侯。
这一战役的另一个亮点是霍去病。二十岁的霍去病为骠姚校尉,所部只有轻骑兵八百人。霍去病率其部驰驱数百里,奔袭敌营,予敌以重创,“斩捕首虏过当”,即斩获超过损失之数。武帝以霍去病为首功,封霍去病为冠军侯。也是天佑去病,没有使他遭遇匈奴主力,成全了这位武帝时代最年轻的新锐将军。
7.河西之役。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春天,武帝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从陇西郡(今甘肃西部)出击,越过焉支山仍然向北进军一千余里,历时六个月,俘获匈奴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捕斩“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战利品中有休屠王祭天金人一座。
8.同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精锐骑兵从北地郡(今甘肃北部、宁夏南都一带)出击,霍去病率领所部深入匈奴境二千余里,越过居延,过小月氏,直抵祁连山(在今酒泉、玉门以南的甘青边境),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大败匈奴军。此役斩首三万二百级,俘获大量匈奴王公以下的贵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西之役。
9.同年秋天,霍去病受降浑邪王和休屠王所部四万余人。匈奴军在河西的势力完全被歼灭。不久,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从此畅通无阻。
自卫青的漠南之役、霍去病的河西之役后,匈奴在漠南的势力基本已经不复存在。武帝此时,又在酝酿汉击匈奴历次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漠北之役。
10.公元前119年,为了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又选十万骑兵,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霍少挑选了精兵剩下的归卫青),选随军和马四万匹,步兵和辎重兵数十万人,分道进入大漠。卫青从定襄出发,负责进攻匈奴左贤王部匈奴王庭。霍去病代郡出发,负责进攻单于主力。
人算不如天算,卫青深入漠北千余里,越过茫茫沙漠,遇到了伊稚斜单于的主力,匈奴兵已严阵以待,双方展开激战。卫青让军队用武刚车(一种有车棚的战车)围成坚固的营垒,把最精锐的骑兵隐蔽在营垒中,而且两侧设有伏兵,这样形成对敌兵的合围之势,然后派五千骑兵出击敌军。单于看了非常得意,以为营垒中只有老弱和辎重,使用一万骑兵起直扑过去,双方恶战直到黄昏,将士疲惫。卫青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武刚车推开,营内铁骑冲出,分两路直朝单于大军包抄过去,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单于一见,自知上当中计,赶紧带兵撤退,逃向西北,卫青率部追赶,直至寘(zhì)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戈壁省翁金河东),烧掉匈奴储积在赵信城的大批军粮,捕斩一万九千人,使匈奴主力大伤。霍去病率兵出代郡两千多里,击败了右贤王的主力。这次抗击匈奴的胜利,使匈奴元气大伤,这也是汉朝自抗击匈奴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另有步兵数十万人做为后军,担任运输的军马达数万匹。军容鼎盛,天下震动。李广、公孙贺、赵食、曹襄等部,随卫青出征。卫青率领所部出塞后,侦知单于所在的位置。于是卫青亲率精锐骑兵出塞千余里,直抵漠北单于本部所在地。此时单于率本部大军临阵以待。
到了战场后卫青果断的进行了部署。首先他迅速组织兵力部署了防御工事。汉军以武刚车自环为营,武刚车两侧有盾牌和长矛,一旦环接后,可以形成很坚固的防御工事。这样弓弩手就可以以此为屏障对匈奴军进行远距离攻击。接着卫青组织了五千精锐骑兵,向匈奴发动主动进攻。此时单于派匈奴骑兵一万余人,也向汉军发起了冲锋,两军开始混战。此时太阳即将下山,忽起大风,“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这大概是我们现在说的沙尘暴。卫青这时命汉军对匈奴军进行两翼包抄,匈奴军渐渐不敌。但不幸李广迷失方向没有能够及时和卫青会和形成包抄,单于见战况不好,率数百骑突围而去。混战中两军死伤相当。得知单于遁逃后,卫青命轻骑连夜追赶,自己率主力紧随其后。后来一直追到寘颜山赵信城,这里有匈奴最大的军粮库,撤军时汉军将军粮库付之一炬。
此役中,卫青表现出杰出的捕捉战机的能力,战役初期他及时改变计划,对单于主力进行纵深追击。在与匈奴进行决战时,他冷静沉着,部署中有功有防,颇有法度。他发挥汉军战车和弓弩的优势,有效的部署了防御工事。接着他采取了主动进攻的姿态,派出攻击力很强的精锐骑兵首先进攻敌军,激战正酣时又以两翼包抄敌人,最终使匈奴人阵营大乱。现在已无法考证单于所部的兵力。但大致可以做一些推想。因为此战发生于单于驻地,单于所率的主力部队在数量上一定超过汉军。由于匈奴预先也有所准备,况且双方交战时天色已黑,所以此战卫青部共斩获一万九千余级,少于于霍去病一路。但这是一所前所未有的硬仗。卫青在此役中充分表现出了一代名将指挥若定的风范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然而汉帝国计算军功的规则是,杀死、俘获敌人数减去我方损失人数才可以做为计功的依据。而有些苦仗、硬仗,战损比相当,就无法得到更高的赏赐了。事实上一些苦仗、硬仗的军事意义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卫青在漠北之战中所取得的成绩不下于霍去病。根据这个记功规则,也可以找到李广难封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李广一生硬仗太多,虽沉重打击了敌人,己方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所以一直难以封侯。
卫青早先命令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率军从东路进入漠北,后来李广部迷路,并未按指定时间到达漠北。漠北决战之后,卫青引军北还,于半道与李广、赵食其相遇。如果李广和赵食其能即时抵达战场,此役的战果无疑会更大,那么卫青部很有可能象霍去病部一样,能够实现合围,进而全歼敌军。
骠骑将军霍去病一路,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击,疾驰二千余里,越过大漠,大败匈奴左贤王部,斩获七万余人。这一役霍去病“包饺子”成功,将左贤王部全部包围。一场鏖战下来,匈奴人大多数缴械投降。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汉威播于漠北。此次漠北之役两路军合计斩获约九万,而汉军一方损失士卒亦达数万、战马损失达十一万匹。
经过漠南之役、河西之役和漠北之役后,匈奴右贤王部、河西诸王部、单于本部,及左贤王部的主力均受到惨重打击。从此匈奴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与汉帝国一决胜负的实力。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再也没有发生匈奴人掳掠汉边的事。战后刀剑入库,马放南山,卫青此役后直到去世,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没有再率军出击过匈奴。
大将军卫青一生共七次出击匈奴,无一次败绩。与前代抗击匈奴的名将李牧、蒙恬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汉击匈奴的战法由他而正式确立下来,从这一点来看,卫青是一位军事上的开创者。后来的霍去病、李广利、赵充国无不效法于他。在世界历史上,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国家,在军事上很少能是游牧民族的对手。卫青、霍去病所取得的杰出战例,是农耕民族打败游牧民族的教科书。
卫霍生是汉武帝最信任的人,是仅有的两个汉武帝生前下诏陪葬自己与茂陵的人,卫青墓冢仿照塞北阴山(匈奴内的一座山,后人也叫庐山)的形状修建,霍去病墓冢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修建,以象征两人一生远征匈奴纵横漠北的赫赫战功。
在上面的搜索条内输入“《汉书·卫青霍去病传》”,点搜索答案。
汉匈漠北战役发生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军调集骑兵10余万、步兵数十万、预备马匹14万,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两路大军都越过了大沙漠,行进2000多里,歼灭与俘获匈奴军8万多人,汉军获得了战略决战的巨大胜利。经过此次大战,匈奴军元气大伤,匈奴部族远走漠北,漠南已无匈奴王庭。
汉匈漠北之战的起因
西汉王朝在河西战役和接受了浑邪王所部的投降后,将他们分别安置于陇西、北地、上郡(今陕西榆林地区)、朔方、云中等五郡,定居在黄河以南塞外一带地区,称为"五属国"。这次战役和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后,汉逐渐在河西地区设置了武威(今甘肃民勤地区)、张掖(今甘肃张掖以北)、酒泉(今甘肃酒泉)、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四郡,历史上称为"河西四郡"。这样,长期被匈奴做为从西方进袭中原战争策源地的河西地区,便逐渐变成了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地区。后来西汉王朝又迁徙关东贫民72万多人,定居于陇西、西河、上郡、北地等地区。这些措施无疑对巩固河西、河南地带,发展当地社会生产,具有长远的重大战略意义。汉王朝由于夺得了河西地区,基本扫除了西部匈奴势力,遂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戎卒减少一半。
匈奴奴隶主统治集团对其右部的惨败已无可奈何,对日益面临汉王朝更大打击的局面也一筹莫展。这时,以前在汉匈漠南战役中投降匈奴的翁侯赵信,已娶单于姐姐为妻,深受单于器重,被匈奴当成仅次于单于的显赫人物。他向单于建议说,我大军退居大漠以北,以引诱汉军来攻,待汉军疲惫不堪之时,再行攻击,必然置汉军于死地。此建议,很受单于的重视。
匈奴伊稚斜单于对右部的被歼甚为恼怒,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秋,以两路大军,每路各数万骑,进袭右北平和定襄郡,杀掠汉吏民1000余人而去。
汉朝消灭了匈奴的右部势力之后,解除了来自西方的威胁,但东北方的匈奴左贤王和匈奴单于本部尚拥有相当的实力,仍然是威胁汉北部边境的安全和妨碍西汉王朝统一我国北方地区的强大势力。西汉王朝为了推进我国北方地区的统一,彻底消灭匈奴贵族奴隶主政权,在经过了近两年的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积累财富、秣马厉兵的认真准备之后,决心向匈奴单于本部和左贤王的势力发动进攻。
汉匈双方作战策划
汉武帝为确保出击漠北作战的胜利,调集了10万多骑兵,分为卫青、霍去病两大骑兵集团,并以大量步兵和14万匹马做为运送粮食、衣物、军械的运输大军。汉武帝让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人马,分路进兵,并给卫青配备了久经沙场的老将李广、公孙贺和赵食其、曹襄等人为裨将,虽未给霍去病配备裨将,但霍去病的骑兵都是经过挑选的锐骑,战斗力很强。因此,汉武帝准备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霍去病军。原计划让霍去病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专力攻击单于主力;以卫青军出代郡(今河北蔚县境)。以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主力在东部,又立即改由霍去病军出代郡,卫青军出定襄。
汉武帝认为,匈奴伊稚斜单于听信赵信断定汉军绝不敢进入大沙漠的判断,定会造成匈奴心理上的麻痹大意,恰是汉军深入漠北,进行出其不意而攻击的天赐良机,于是决计深入大漠以北作战。匈奴将自己的主力军,按照赵信的谋划,撤至大漠以北地区,决心利用汉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时,予汉军以歼灭性打击。匈奴军自恃有大漠之天然险阻,汉军绝难渡漠北进,即令是进入漠北,也已是疲劳之师,定能被一举击灭。因而,对漠北决战,未做更充分的策划和准备。
汉匈漠北战役作战经过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受命后,即率军北进。此时,匈奴单于主力已退至漠北,并将其军需辎重转移至更远的后方。卫青出塞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不在东面,而正在自己的方向上,遂兵分两路前进:以前军李广部与右将军赵食其部合兵一处,沿右路前进,掩护自己的侧翼,攻击单于军的左侧背,卫青自率主力沿左路向单于进击。
大将军卫青所率之军向北前进了1000多里,渡过了浩瀚的大沙漠,发现单于主力军正陈兵等待,于是卫青当即命令部队用武刚车(一种带遮盖的古战车)构成环形阵地,稳住阵脚,以防匈奴的袭击。接着,派出5000名骑兵向匈奴军进行试探性进攻。匈奴单于也派出万余名骑兵迎战汉军。两军激战至日没,突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双方对面不相见。卫青抓住时机,派出主力部队从左右两翼迂回包围匈奴军。伊稚斜单于见自己的部队被汉军包围,而且汉军人数众多,兵强马壮,继续作战对自己十分不利,料难取胜,乃领数百名壮骑突出汉军的包围,向西北方向逃遁。伊稚斜单于逃走,汉军开始并未发觉,两军激战至深夜,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后来汉军一左校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单于已于黄昏前逃走,于是卫青急令轻骑追击,自己也立即率主力随后追赶。一直追到天亮,驰行200多里,也未发现单于的去向。这时,匈奴兵已溃散,被汉军斩杀1万多人,卫青率军追至真颜山(今蒙古纳柱特山)赵信城,缴获了匈奴屯集的粮食等军用物资,补充了自己的军队,停留了1天,放火烧毁了剩余军资和赵信城,胜利回师。
从东路出击的郎中令李广和赵食其军,由于迷失了方向,未能如期到达漠北,等卫青率军回师行至漠南时,才与李广军相遇。卫青本想委婉其词,假称命李广殿后,在漠南等候卫青主力军,谅解这位老将军。为此,先让其长史查问李广等军失期到达的原因。李广因想自己与匈奴征战一生,今天失败,岂非天意,遂对其部下说:"我与匈奴作战,共经大小70余仗,这次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而大将军临时把我改为独立行动,迂回匈奴侧背,行进中我迷失了方向,延误了会师期限,不是天意吗?我今年已60多岁了,自不能受刀笔小吏的责难。"李广说罢,即自刎而死。《史记李将军烈传》对李广自刎后士卒的悲痛情景有一段生动的记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这位抗匈战将的深切怀念之情。
骠骑将军霍毒病军,为更有效地与匈奴作战,便挑选从骠侯赵破奴、昌武侯安稽、北地都尉邢山、校尉李敢等充任裨将,并以原匈奴降将归义侯复陆支和伊即轩等人为向导,随军负责宿营保障、寻找水源、草场等。
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向北进击,越过荒芜人烟的大沙漠,长驱直进2000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霍去病军对左贤王军发动猛烈突袭,左贤王军大败,率亲信将领弃军而逃,霍去病挥军紧紧追赶,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斩比车耆,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俘虏和斩杀匈奴吏卒70443人,几乎全歼了匈奴左贤王的军队。
霍去病在歼灭了左贤王部后,为纪念这次重要战役的胜利,在狼居胥山上修建了一个纪念台,同时又在姑衍山(今蒙古乌兰巴托市东郊)下,修了一个祭天台场,让士卒举起火炬,祭告天地,慰藉壮烈牺牲的英灵,将士们庆祝胜利的欢呼之声响彻云霄。霍去病军满载胜利的荣誉,凯旋而归。至此,惊天动地的汉匈漠北战役,遂告结束。
匈奴伊稚斜单于突出汉军包围后,率领数百护卫骑兵狼狈逃走,匈奴贵族统治集团10多天找不到单于的下落,这时匈奴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不久,伊稚斜单于才与其溃散的军队会合,右谷蠡王不得不取消自立的单于称号。
汉武帝对漠北战役的胜利异常满意。为了表彰卫青和霍去病的赫赫战功,西汉王朝设置了大司马的官职,卫青与霍去病同时被授为大司马,其地位仅次于丞相,成为全国统率武装力量的最高官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功绩尤其赞赏,除了规定霍去病的品秩与卫青相等外,又下诏历数霍去病的功劳。汉武帝还为霍去病修造了一栋府宅,当汉武帝叫霍去病去看修得好不好时,霍去病对武帝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使汉武帝更深感霍去病是一位忠勇清廉的优秀将帅。不幸的是,这位仅仅度过了24个春秋的青年将领,竟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九月,也即漠北大战后的3年病逝。对霍去病之死,吏民皆悲痛不已,汉武帝特为他举行了极其庄严的葬礼,以属国之军穿戴黑衣铁甲,列队送葬,送葬队伍从长安一直排列到今陕西兴平县的茂陵墓地,长达100多里。在威严肃穆的气氛中安葬了这位叱咤风云的战将。"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的巨大墓碑,现今仍然矗立于茂陵的墓地上。大将军卫青由于没能全歼单于之军,汉武帝未加封。
评析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这次战役,西汉以10万精骑,大量步兵、车兵、14万匹从马,远渡大漠,深入匈奴境内2000多里。伊稚斜单于也以其本部和左贤王所部的全部兵力与汉军一决雌雄。结果,匈奴和左贤王军所剩不过十分之一二,西汉获得了决战的胜利。匈奴势力远遁漠北,自此,"漠南无王庭"。
西汉漠北决战的胜利,制止了匈奴奴隶主对汉边境的残暴掠夺,加速了我国北部地区的进一步统一和开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西汉能够取得决战的巨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本的有以下几点:
汉对匈奴的战争属于推进中国北方的统一之战汉武帝时期,我国社会早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匈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匈奴奴隶主对西汉边郡的长期进袭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给黎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匈奴贵族的统治已成为阻碍我国北部地区统一的巨大障碍,它逆历史潮流而动,不得民心,必然走向失败。
汉武帝雄图大略的决心和战略决策的正确汉武帝在河西战役胜利后,抓住匈奴右部被歼,实力大减,汉军兵威正盛的有利时机;同时巧妙地利用了匈奴认为汉军不能深入漠北的错误心理,迅速组织东西两路大军,突然北进,大出匈奴所料,一举获得了作战的胜利。因而,漠北决战,既是汉武帝战略决策的胜利,也是其雄图大略、积极进取精神的胜利。
卫青和霍去病两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坚毅的作战决心和成功的战役指挥卫青统率的西路军发现单干在自己当面的情况后,立即自率主力疾进,命老将李广、赵食其从侧翼迂回,当伊稚斜单于偷偷突围之后,卫青又率军猛追。从伊稚斜单于弃军而逃,十数日不敢回归的情况来看,匈奴军损失之惨重,是可想而知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由东路出塞之后,长驱直进2000多里,丢弃辎重,轻兵急驰,抓住左贤王部穷追猛杀,一直将其8万多军队歼灭掉十分之八九,追至狼居胥山才胜利而归。卫青和霍去病这种坚毅而正确的作战指挥,无疑是此次战役制胜的重要因素。战后汉武帝以卫青未能全歼单于军而不予益封,未免失之偏颇。而一些史学家认为霍去病取得的几次对匈奴作战胜利是天赐良机,更是与科学的历史观格格不入。从冒顿单于起到伊稚斜几代单于,都是雄武英烈之君,匈奴的实力也处于鼎盛时期,历朝历代都没有人彻底击败过他们,但却被卫青、霍去病打得一败涂地,这决非天赐良机。卫青和霍去病之所以与匈奴军屡战屡胜,最主要的是靠他们在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指挥才能。尤其是他们创造性地解决了骑兵大兵团在沙漠荒原作战的一系列战术、指挥、补给等前人不曾或不敢涉足的问题,再加上他们本身所具有可贵的将帅气质,就自然使他们成为纵横战场的智勇之将。
但也绝非不是决定性的原因,是汉军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深入大漠以北作战,对汉军来说,确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所谓大漠和漠北,即指蒙古高原宽广的荒漠地带,沙海千里,水草奇缺,飞鸟难至,人烟断绝,就是匈奴的军队也视入漠为畏途。汉军如若没有英勇善战、忍饥耐渴、视死如归的坚韧意志,是绝难取胜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漠北之战
战役简述
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王朝以强大骑兵部队深入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击败匈奴袭扰势力的一次远程奔袭战。
河南、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单于闻讯,转移辎重,部署精兵于大漠北缘,迎击汉军。
汉武帝原拟以霍去病部由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北进,闻单于东去,乃改令其出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命卫青部出定襄。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等出塞后,得知单于并未东去,遂自领精兵疾进,令李广、赵食其从东路迂回策应。卫青行千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单于本部接战,卫青先以武刚车(兵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遣5000骑出战。至日暮,大风骤起,沙石扑面,卫青乘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单于见汉军兵强马壮,自料难以取胜,率精骑数百,突围向西北逃走,匈奴军溃散。卫青急派轻骑追击,自率主力跟进。直至颜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赵信城,歼近2万人,烧其积粟还师。李广、赵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
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后,同右北平郡(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路博德部会师,穿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汉军力战,夺左贤王指挥旗鼓。匈奴兵溃逃。霍去病率部穷追,转战漠北,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一说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等地,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而还。
漠北之战,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详细过程
发生时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元朔六年(前123年)漠南会战后,匈奴伊稚斜单于撤兵漠北的目的之一,是企图“诱罢汉兵,缴极而取之”。不料汉武帝却转攻河西,使匈奴的诱兵之计落空。恼羞成怒的伊稚斜单于,于元狩三年(前120年)春发数万骑兵,分别从右北平、定襄两郡入犯,杀略千余人,企图借以激怒汉武帝,诱使汉军北进,在漠北予以歼灭。
鉴于匈奴单于本部及左贤王邦仍具相当实力并严重威胁汉朝北部边疆安全的现实,考虑到汉军经过以往多次实战的锻炼,已经积累了使用大规模的骑兵集团远途奔袭的作战经验,汉武帝决意乘河西新胜之帆,加强北线进攻。元狩四年(前119年),他下沼实行币制改革,又令“初算缗钱”,实行盐铁专卖,以筹集战争所需要的大量物力和财力。同时,与诸将商议对匈奴的作战方针。他认为:“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漠)轻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决计利用赵信的错误判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确定了一个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作战方针。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及转运夫10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并组织“私负从马复四万万步兵”,运送物资。
元狩四年春,卫青、霍去病统率大军,慨然踏上了征途。(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为确保此战必胜,汉武帝在战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大将军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中将军公孙敖、后将军曹襄,统率骑兵5万出代郡寻找匈奴左贤王决战;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经过待选的“敢力战深入之士”5万骑出定襄,寻找匈奴单于的主力军决战。但队伍刚刚出发便捉获匈奴的骑哨,得知单于主力已经东移,汉武帝于是临时更改部署,将霍去病所部东调改由代郡出塞,便于寻歼单于主力,卫青所部改由定襄出发,北上进击左贤王。
赵信得知汉军北进,又为伊稚斜单于出谋划策:“汉军即度幕,人马罢(疲),匈奴可坐收虏耳。”单于依计而行,“悉远北其物质”。将全部家属人畜物质往更远的北方转移,而将精兵部署在漠北一带,准备迎击汉军的进攻。
卫青从定襄出塞不久,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驻牧的地点,立刻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一处由东路前进,以掩护自己的侧翼并攻击单于军的左侧背,自己则率主力直奔单于军的主力,准备从正面迎敌。他率部向北行进干余里,穿越浩翰的大沙漠。抵达漠北后,“见单于兵陈而待”,卫青当机立断,创造性地运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命令部队以武刚车“自环为营”,以防止匈奴骑兵的突然袭击,而令5000骑兵出击匈奴。伊稚斜单于乃以万骑迎战。两军激战一天,未见胜败。临近日落之时,突然“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卫青乘势派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将单子的阵营包围起来。伊稚斜单于“视汉兵多面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遂趁夜幕降临,跨上一匹善于奔跑的精骑,率领数百壮骑杀出重围向西北方向逃去。战至深夜,汉匈双方伤亡大致相当。汉军左校点视俘虏,发现单于已在天黑之前突围脱逃,卫青立即派轻骑追击,自率大军随后跟进(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军溃散。至天明,汉军追击200余里,俘斩敌军1.9万余名,但未见单于踪影。卫青乘胜向北挺进,攻入颜山(今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赵信城,缴获了匈奴屯集的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汉军在此驻留一日,然后放火烧毁赵信城及城内未能运走的余粮,回师南下。到达漠南之后,卫青与李广、赵食其会合。李广、赵食其从东路前进后,因无向导或向导死亡(军亡导),半道迷路而未能参战。卫青派人查问迷路的情况,曾经威震敌胆、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的李广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徒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遂拔刀自则。一代名将的死于非命,使此役的胜利大为失色。
东出的霍去病军虽然末与匈奴单于交手,但其战果也十分巨大。霍去病凭借部下兵精马壮的优势,出代、右北平后,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中长驱北进2000余里,对匈奴左贤王发动猛烈进攻。左贤王自知不是霍去病的对手,很快就率亲信弃军而逃。霍去病穷追不舍,一直追到了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斩杀匈奴北车旨王,俘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匈奴吏卒70443人。为了纪念这次战役,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内蒙古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贝加尔湖),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祭告天地,庆祝胜利。
漠北之战,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他又细心进行战前的准备,除集中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和最优秀的战将投入战斗外,还调集大批马匹与步兵,运送粮草辎重,以解决远距离作战的补给问题。而在作战中,汉军统帅又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不仅敢于深入敌境,而且善于迂回包抄,特别是卫青,在遭遇单于主力后,机智地运用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先借助战车的防御能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发挥骑兵迅速机动的攻击能力,迂回包抄敌军的两翼,一举击溃单于的主力,更显示出其战役指挥方面的优异才能。所有这一切,都为汉军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左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伊稚斜单于因与兵众失散十余日,以致于被误认为战死沙场,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十几天后伊稚斜单于复出,右谷蠡王乃去号,匈奴王廷的混乱与狼狈状态由此可见其严重。由于大批有生力量被歼、大批物资丧失,匈奴单于不敢再在大漠北缘立足而向西北方向远遁,因而出现了“幕南无王廷”的局面。如果说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移王廷于漠北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战略转移的话,那么,漠北之战后的“幕南无王廷”则标志着匈奴势力大范围的退缩。此后,双方暂时休战,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
战役评论
漠北之战,是西汉与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最艰钜的一次作战,是在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他又细心进行战前的准备,除集中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和最优秀的战将投入战斗外,还调集大批马匹与步兵,运送粮草辐重,以解决远距离作战的补给问题。在作战中,汉军统帅又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充分利用大骑兵集团快速、机动与冲击力的特点,以优势兵力,分路出击,不仅敢于深入敌境,而且善于迂回包秒,特别是卫青,在遭遇单于主力后,机智地运用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先借助战车的防御能力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发挥骑兵迅速机动的攻击能力,迂回包妙敌军的两翼,一举击溃单于的主力,更显示出其战役指挥方面的优异才能。所有这一切,都为汉军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给予匈奴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漠北之战实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最高峰。
战役意义
武帝战胜匈奴,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亚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归属于汉朝。从此,在从中原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上,西汉的外交使节和商人往来不断,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一座桥梁。
卫青霍去病–帝国双壁绝代双娇。
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是中华有史以来比较强悍的时代,历时210年,赫赫武功又以汉武为最。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汉武帝一人就独占了55年,他统治的时段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英雄年代出了最耀眼的卫青、霍去病–两位出身卑微的杰出将领,被后人誉为“帝国双壁”,绝代双娇。没有任何后人成为象他们两个一样完美的组合。他们成为“汉朝精神”的象征,开创了农耕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先河,是文化发达的汉朝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匈奴的胜利,也是人类文明的胜利,使得文明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1.公元前129年上谷(即名治所在河北怀来东南),边境告急,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率骑兵一万出上谷;直抵笼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匈奴人祭神的圣地,宗教中心和政治中心。而卫青在战役地点的选择上,也确实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正是这种过人之处,使他在今后的日子里横扫匈奴,转战千里大漠无一败绩,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战神!
龙城是匈奴人祭掃祖先的地方,是政治宗教中心,可以肯定的是,这里至少会有匈奴人,这就保证了他的出击不会落空.但让他选择龙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政治意义,直捣龙城其政治意义不亚于匈奴人打破长安城,至少汉朝的大小官员会这么认为,所以他既没有像姐夫公孙贺一样搞了一次蒙古草原几日游,又没有公孙敖、李广那么倒霉,损失惨重,落荒而回。
2.雁门之战: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秋,匈奴骑兵二万入侵辽西郡(今辽宁西部、河北东北部一带),杀辽西太守,虏掠二千人;接着侵扰渔阳郡(今河北北部),杀伤渔阳守军一千余人,并包围将军韩安国部,韩安国所率骑兵险些被全歼。匈奴撤军时又乘机进攻雁门郡,杀掠一千余人。这时长城沿线一片烽烟,军情告急文书接连递往长安。武帝命卫青率骑兵三万人从雁门郡出击,命李息率军从代郡出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此时韩安国已病死,公孙敖、李广被贬为庶人,公孙贺被闲置。而将军李息,为景帝时期的材官将军,一向统领步卒,对骑兵作战并无经验。帝国选将时,捉襟见肘,幸好有卫青在。此战卫青部“斩首虏数千人”,匈奴大败而逃。卫青大获全胜,全甲兵而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
3.河朔大捷/漠南战役(西汉对匈奴的3大战役之一):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入侵上谷和渔阳两郡,杀掳官民千余人,武帝闻报,大怒,决定更大规模地出击匈奴。卫青率四万骑兵从云中出塞向西迂回,在高阙(今内蒙古抗锦旗阴山西南长城口)与匈奴右贤王激战,然后直抵陇西,击败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俘获匈奴几千人,夺得牛羊一百多万头,收复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广大河套地区。漠南之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度过黄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第二阶段大军过古要塞榆溪,攀越梓岭,再次度过黄河,讨伐匈奴蒲泥王、符离王,斩获首级三千多级。漠南之战总斩首数达五千多级,获牲畜百余万,车辎不可计数。此战后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基本不复存在,汉帝国再度收复了以前秦朝所修建的朔方郡,黄河以南地区俱为汉帝国所控制。捷报传到长安,武帝大喜,专门派使者前去慰劳,并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漠南之役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战果也不是很丰硕,汉军很有可能没有遇到匈奴的真正主力,但漠南之役的地缘意义十分重大。收复了河南地以后,汉帝国的东线防区和西线防区完全贯通,形成了一个通畅的战略走廊。以前东、西个边郡各自为战的情形不复存在。从此之后,汉军的各路出击,都可以互为犄角,相互配合。更重要的是,河南地的收复使防线向北推进了一大步,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从而彻底消除了匈奴人对关中和长安的威胁。漢武帝隨後在河朔地區移民屯田,建立朔方郡,為將來對匈奴作戰打好了根據地。为纪念此战,汉武帝改年号为元朔。
4.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匈奴右贤王因自己管辖的河南地被汉帝国占领而十分恼怒,他多次率兵侵扰朔方城。武帝于是决定大举反击。卫青率兵十万,分三路出塞攻击匈奴。:左路主力为卫青所部,约三万余骑从高阙出击;另有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所部,从朔方出击,这几路皆受卫青节制。右路为李息、张次公率领,从右北平郡(今辽宁西北部、河北东北部)出击,目的是牵制左贤王部。卫青带三万骑兵日夜兼程,入塞六七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匈奴右贤王营地,右贤王带数百名骑兵逃走,其军大败。这次战役俘虏匈奴裨王(小王)十多人,男女一万五千多人,牛羊百万多头,是一次巨大的胜利。现存史料里并没有提供这次战役的详细信息,但是我们从出击路线和战果可以推断出,这是一次非常漂亮的歼灭战。我们可以推断汉军的各路大军出塞六七百里之后,在阴山以北的区域对右贤王所部实现了合围,所以才有俘虏数目大、右贤王只率百骑逃跑的结果。我们从现存史料里找不到关于所获首级数目,但俘获的数目却远远超过了漠南之役。那么,最可能的情形是,右贤王的主力被汉军合围后,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大部投降。
这次战役虽被列于三大战役之外,但这次战役的规模超过了漠南之役。史书记载,此役俘虏右贤王以下的裨王十余人,男女众约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十万以至百万。此前卫青只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而公元前124年的战役说明,卫青已完全具备了帅才的素质,他已经有能力指挥多路大军进行大规模联合作战,而非过去那种仅仅擅长孤军深入式的闪电突袭。
捷报传来,武帝大喜过望。大军还至塞上后,武帝遣使者持大将军印,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归属其节制。
5.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春,匈奴又侵入雁门、代郡、定襄等地。大将军卫青奉命从定襄郡出击,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等六将军以下十余万骑出击匈奴,进入茫茫沙漠,深入匈奴腹地“斩首数千级而还”。卫青收军回驻定襄,休养士马,准备再战。
6.同年夏天,卫青率六位将军再次从定襄出击,挥师北进,直入匈奴内百余里,“斩首虏万余人”。但由于轻敌,苏建、赵信率所部三千余骑遭遇匈奴单于所率主力,激战一日,汉军寡不敌众,死伤殆尽。赵信率八百余骑投降匈奴,苏建只身而还。后来单于听了赵信的建议,远走漠北。此役虽有一万数千首级的斩获,但损失了两支骑兵,且赵信投降匈奴。功过相抵,卫青没有得到赏赐。苏建被贬为庶人。
这一年,张骞参予了这次战事。武帝以张骞曾经留居匈奴十余年,熟悉当地情况,令其为校尉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由于张骞熟悉地形,了解沙漠地区的水草地,使得汉军饮水“不乏”。大军凯旋之后,论功行赏,封张骞为博望侯。
这一战役的另一个亮点是霍去病。二十岁的霍去病为骠姚校尉,所部只有轻骑兵八百人。霍去病率其部驰驱数百里,奔袭敌营,予敌以重创,“斩捕首虏过当”,即斩获超过损失之数。武帝以霍去病为首功,封霍去病为冠军侯。也是天佑去病,没有使他遭遇匈奴主力,成全了这位武帝时代最年轻的新锐将军。
7.河西之役。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春天,武帝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从陇西郡(今甘肃西部)出击,越过焉支山仍然向北进军一千余里,历时六个月,俘获匈奴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捕斩“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战利品中有休屠王祭天金人一座。
8.同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精锐骑兵从北地郡(今甘肃北部、宁夏南都一带)出击,霍去病率领所部深入匈奴境二千余里,越过居延,过小月氏,直抵祁连山(在今酒泉、玉门以南的甘青边境),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大败匈奴军。此役斩首三万二百级,俘获大量匈奴王公以下的贵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西之役。
9.同年秋天,霍去病受降浑邪王和休屠王所部四万余人。匈奴军在河西的势力完全被歼灭。不久,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从此畅通无阻。
自卫青的漠南之役、霍去病的河西之役后,匈奴在漠南的势力基本已经不复存在。武帝此时,又在酝酿汉击匈奴历次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漠北之役。
10.公元前119年,为了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又选十万骑兵,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霍少挑选了精兵剩下的归卫青),选随军和马四万匹,步兵和辎重兵数十万人,分道进入大漠。卫青从定襄出发,负责进攻匈奴左贤王部匈奴王庭。霍去病代郡出发,负责进攻单于主力。
人算不如天算,卫青深入漠北千余里,越过茫茫沙漠,遇到了伊稚斜单于的主力,匈奴兵已严阵以待,双方展开激战。卫青让军队用武刚车(一种有车棚的战车)围成坚固的营垒,把最精锐的骑兵隐蔽在营垒中,而且两侧设有伏兵,这样形成对敌兵的合围之势,然后派五千骑兵出击敌军。单于看了非常得意,以为营垒中只有老弱和辎重,使用一万骑兵起直扑过去,双方恶战直到黄昏,将士疲惫。卫青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武刚车推开,营内铁骑冲出,分两路直朝单于大军包抄过去,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单于一见,自知上当中计,赶紧带兵撤退,逃向西北,卫青率部追赶,直至寘(zhì)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戈壁省翁金河东),烧掉匈奴储积在赵信城的大批军粮,捕斩一万九千人,使匈奴主力大伤。霍去病率兵出代郡两千多里,击败了右贤王的主力。这次抗击匈奴的胜利,使匈奴元气大伤,这也是汉朝自抗击匈奴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另有步兵数十万人做为后军,担任运输的军马达数万匹。军容鼎盛,天下震动。李广、公孙贺、赵食、曹襄等部,随卫青出征。卫青率领所部出塞后,侦知单于所在的位置。于是卫青亲率精锐骑兵出塞千余里,直抵漠北单于本部所在地。此时单于率本部大军临阵以待。
到了战场后卫青果断的进行了部署。首先他迅速组织兵力部署了防御工事。汉军以武刚车自环为营,武刚车两侧有盾牌和长矛,一旦环接后,可以形成很坚固的防御工事。这样弓弩手就可以以此为屏障对匈奴军进行远距离攻击。接着卫青组织了五千精锐骑兵,向匈奴发动主动进攻。此时单于派匈奴骑兵一万余人,也向汉军发起了冲锋,两军开始混战。此时太阳即将下山,忽起大风,“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这大概是我们现在说的沙尘暴。卫青这时命汉军对匈奴军进行两翼包抄,匈奴军渐渐不敌。但不幸李广迷失方向没有能够及时和卫青会和形成包抄,单于见战况不好,率数百骑突围而去。混战中两军死伤相当。得知单于遁逃后,卫青命轻骑连夜追赶,自己率主力紧随其后。后来一直追到寘颜山赵信城,这里有匈奴最大的军粮库,撤军时汉军将军粮库付之一炬。
此役中,卫青表现出杰出的捕捉战机的能力,战役初期他及时改变计划,对单于主力进行纵深追击。在与匈奴进行决战时,他冷静沉着,部署中有功有防,颇有法度。他发挥汉军战车和弓弩的优势,有效的部署了防御工事。接着他采取了主动进攻的姿态,派出攻击力很强的精锐骑兵首先进攻敌军,激战正酣时又以两翼包抄敌人,最终使匈奴人阵营大乱。现在已无法考证单于所部的兵力。但大致可以做一些推想。因为此战发生于单于驻地,单于所率的主力部队在数量上一定超过汉军。由于匈奴预先也有所准备,况且双方交战时天色已黑,所以此战卫青部共斩获一万九千余级,少于于霍去病一路。但这是一所前所未有的硬仗。卫青在此役中充分表现出了一代名将指挥若定的风范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然而汉帝国计算军功的规则是,杀死、俘获敌人数减去我方损失人数才可以做为计功的依据。而有些苦仗、硬仗,战损比相当,就无法得到更高的赏赐了。事实上一些苦仗、硬仗的军事意义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卫青在漠北之战中所取得的成绩不下于霍去病。根据这个记功规则,也可以找到李广难封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李广一生硬仗太多,虽沉重打击了敌人,己方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所以一直难以封侯。
卫青早先命令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率军从东路进入漠北,后来李广部迷路,并未按指定时间到达漠北。漠北决战之后,卫青引军北还,于半道与李广、赵食其相遇。如果李广和赵食其能即时抵达战场,此役的战果无疑会更大,那么卫青部很有可能象霍去病部一样,能够实现合围,进而全歼敌军。
骠骑将军霍去病一路,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击,疾驰二千余里,越过大漠,大败匈奴左贤王部,斩获七万余人。这一役霍去病“包饺子”成功,将左贤王部全部包围。一场鏖战下来,匈奴人大多数缴械投降。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汉威播于漠北。此次漠北之役两路军合计斩获约九万,而汉军一方损失士卒亦达数万、战马损失达十一万匹。
经过漠南之役、河西之役和漠北之役后,匈奴右贤王部、河西诸王部、单于本部,及左贤王部的主力均受到惨重打击。从此匈奴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与汉帝国一决胜负的实力。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再也没有发生匈奴人掳掠汉边的事。战后刀剑入库,马放南山,卫青此役后直到去世,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没有再率军出击过匈奴。
大将军卫青一生共七次出击匈奴,无一次败绩。与前代抗击匈奴的名将李牧、蒙恬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汉击匈奴的战法由他而正式确立下来,从这一点来看,卫青是一位军事上的开创者。后来的霍去病、李广利、赵充国无不效法于他。在世界历史上,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国家,在军事上很少能是游牧民族的对手。卫青、霍去病所取得的杰出战例,是农耕民族打败游牧民族的教科书。
卫霍生是汉武帝最信任的人,是仅有的两个汉武帝生前下诏陪葬自己与茂陵的人,卫青墓冢仿照塞北阴山(匈奴内的一座山,后人也叫庐山)的形状修建,霍去病墓冢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修建,以象征两人一生远征匈奴纵横漠北的赫赫战功。
汉匈漠北战役发生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军调集骑兵10余万、步兵数十万、预备马匹14万,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两路大军都越过了大沙漠,行进2000多里,歼灭与俘获匈奴军8万多人,汉军获得了战略决战的巨大胜利。经过此次大战,匈奴军元气大伤,匈奴部族远走漠北,漠南已无匈奴王庭。
汉匈漠北之战的起因
西汉王朝在河西战役和接受了浑邪王所部的投降后,将他们分别安置于陇西、北地、上郡(今陕西榆林地区)、朔方、云中等五郡,定居在黄河以南塞外一带地区,称为"五属国"。这次战役和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后,汉逐渐在河西地区设置了武威(今甘肃民勤地区)、张掖(今甘肃张掖以北)、酒泉(今甘肃酒泉)、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四郡,历史上称为"河西四郡"。这样,长期被匈奴做为从西方进袭中原战争策源地的河西地区,便逐渐变成了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地区。后来西汉王朝又迁徙关东贫民72万多人,定居于陇西、西河、上郡、北地等地区。这些措施无疑对巩固河西、河南地带,发展当地社会生产,具有长远的重大战略意义。汉王朝由于夺得了河西地区,基本扫除了西部匈奴势力,遂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戎卒减少一半。
匈奴奴隶主统治集团对其右部的惨败已无可奈何,对日益面临汉王朝更大打击的局面也一筹莫展。这时,以前在汉匈漠南战役中投降匈奴的翁侯赵信,已娶单于姐姐为妻,深受单于器重,被匈奴当成仅次于单于的显赫人物。他向单于建议说,我大军退居大漠以北,以引诱汉军来攻,待汉军疲惫不堪之时,再行攻击,必然置汉军于死地。此建议,很受单于的重视。
匈奴伊稚斜单于对右部的被歼甚为恼怒,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秋,以两路大军,每路各数万骑,进袭右北平和定襄郡,杀掠汉吏民1000余人而去。
汉朝消灭了匈奴的右部势力之后,解除了来自西方的威胁,但东北方的匈奴左贤王和匈奴单于本部尚拥有相当的实力,仍然是威胁汉北部边境的安全和妨碍西汉王朝统一我国北方地区的强大势力。西汉王朝为了推进我国北方地区的统一,彻底消灭匈奴贵族奴隶主政权,在经过了近两年的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积累财富、秣马厉兵的认真准备之后,决心向匈奴单于本部和左贤王的势力发动进攻。
汉匈双方作战策划
汉武帝为确保出击漠北作战的胜利,调集了10万多骑兵,分为卫青、霍去病两大骑兵集团,并以大量步兵和14万匹马做为运送粮食、衣物、军械的运输大军。汉武帝让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人马,分路进兵,并给卫青配备了久经沙场的老将李广、公孙贺和赵食其、曹襄等人为裨将,虽未给霍去病配备裨将,但霍去病的骑兵都是经过挑选的锐骑,战斗力很强。因此,汉武帝准备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霍去病军。原计划让霍去病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专力攻击单于主力;以卫青军出代郡(今河北蔚县境)。以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主力在东部,又立即改由霍去病军出代郡,卫青军出定襄。
汉武帝认为,匈奴伊稚斜单于听信赵信断定汉军绝不敢进入大沙漠的判断,定会造成匈奴心理上的麻痹大意,恰是汉军深入漠北,进行出其不意而攻击的天赐良机,于是决计深入大漠以北作战。匈奴将自己的主力军,按照赵信的谋划,撤至大漠以北地区,决心利用汉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时,予汉军以歼灭性打击。匈奴军自恃有大漠之天然险阻,汉军绝难渡漠北进,即令是进入漠北,也已是疲劳之师,定能被一举击灭。因而,对漠北决战,未做更充分的策划和准备。
汉匈漠北战役作战经过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受命后,即率军北进。此时,匈奴单于主力已退至漠北,并将其军需辎重转移至更远的后方。卫青出塞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不在东面,而正在自己的方向上,遂兵分两路前进:以前军李广部与右将军赵食其部合兵一处,沿右路前进,掩护自己的侧翼,攻击单于军的左侧背,卫青自率主力沿左路向单于进击。
大将军卫青所率之军向北前进了1000多里,渡过了浩瀚的大沙漠,发现单于主力军正陈兵等待,于是卫青当即命令部队用武刚车(一种带遮盖的古战车)构成环形阵地,稳住阵脚,以防匈奴的袭击。接着,派出5000名骑兵向匈奴军进行试探性进攻。匈奴单于也派出万余名骑兵迎战汉军。两军激战至日没,突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双方对面不相见。卫青抓住时机,派出主力部队从左右两翼迂回包围匈奴军。伊稚斜单于见自己的部队被汉军包围,而且汉军人数众多,兵强马壮,继续作战对自己十分不利,料难取胜,乃领数百名壮骑突出汉军的包围,向西北方向逃遁。伊稚斜单于逃走,汉军开始并未发觉,两军激战至深夜,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后来汉军一左校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单于已于黄昏前逃走,于是卫青急令轻骑追击,自己也立即率主力随后追赶。一直追到天亮,驰行200多里,也未发现单于的去向。这时,匈奴兵已溃散,被汉军斩杀1万多人,卫青率军追至真颜山(今蒙古纳柱特山)赵信城,缴获了匈奴屯集的粮食等军用物资,补充了自己的军队,停留了1天,放火烧毁了剩余军资和赵信城,胜利回师。
从东路出击的郎中令李广和赵食其军,由于迷失了方向,未能如期到达漠北,等卫青率军回师行至漠南时,才与李广军相遇。卫青本想委婉其词,假称命李广殿后,在漠南等候卫青主力军,谅解这位老将军。为此,先让其长史查问李广等军失期到达的原因。李广因想自己与匈奴征战一生,今天失败,岂非天意,遂对其部下说:"我与匈奴作战,共经大小70余仗,这次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而大将军临时把我改为独立行动,迂回匈奴侧背,行进中我迷失了方向,延误了会师期限,不是天意吗?我今年已60多岁了,自不能受刀笔小吏的责难。"李广说罢,即自刎而死。《史记李将军烈传》对李广自刎后士卒的悲痛情景有一段生动的记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这位抗匈战将的深切怀念之情。
骠骑将军霍毒病军,为更有效地与匈奴作战,便挑选从骠侯赵破奴、昌武侯安稽、北地都尉邢山、校尉李敢等充任裨将,并以原匈奴降将归义侯复陆支和伊即轩等人为向导,随军负责宿营保障、寻找水源、草场等。
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向北进击,越过荒芜人烟的大沙漠,长驱直进2000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霍去病军对左贤王军发动猛烈突袭,左贤王军大败,率亲信将领弃军而逃,霍去病挥军紧紧追赶,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斩比车耆,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俘虏和斩杀匈奴吏卒70443人,几乎全歼了匈奴左贤王的军队。
霍去病在歼灭了左贤王部后,为纪念这次重要战役的胜利,在狼居胥山上修建了一个纪念台,同时又在姑衍山(今蒙古乌兰巴托市东郊)下,修了一个祭天台场,让士卒举起火炬,祭告天地,慰藉壮烈牺牲的英灵,将士们庆祝胜利的欢呼之声响彻云霄。霍去病军满载胜利的荣誉,凯旋而归。至此,惊天动地的汉匈漠北战役,遂告结束。
匈奴伊稚斜单于突出汉军包围后,率领数百护卫骑兵狼狈逃走,匈奴贵族统治集团10多天找不到单于的下落,这时匈奴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不久,伊稚斜单于才与其溃散的军队会合,右谷蠡王不得不取消自立的单于称号。
汉武帝对漠北战役的胜利异常满意。为了表彰卫青和霍去病的赫赫战功,西汉王朝设置了大司马的官职,卫青与霍去病同时被授为大司马,其地位仅次于丞相,成为全国统率武装力量的最高官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功绩尤其赞赏,除了规定霍去病的品秩与卫青相等外,又下诏历数霍去病的功劳。汉武帝还为霍去病修造了一栋府宅,当汉武帝叫霍去病去看修得好不好时,霍去病对武帝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使汉武帝更深感霍去病是一位忠勇清廉的优秀将帅。不幸的是,这位仅仅度过了24个春秋的青年将领,竟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九月,也即漠北大战后的3年病逝。对霍去病之死,吏民皆悲痛不已,汉武帝特为他举行了极其庄严的葬礼,以属国之军穿戴黑衣铁甲,列队送葬,送葬队伍从长安一直排列到今陕西兴平县的茂陵墓地,长达100多里。在威严肃穆的气氛中安葬了这位叱咤风云的战将。"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的巨大墓碑,现今仍然矗立于茂陵的墓地上。大将军卫青由于没能全歼单于之军,汉武帝未加封。
评析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这次战役,西汉以10万精骑,大量步兵、车兵、14万匹从马,远渡大漠,深入匈奴境内2000多里。伊稚斜单于也以其本部和左贤王所部的全部兵力与汉军一决雌雄。结果,匈奴和左贤王军所剩不过十分之一二,西汉获得了决战的胜利。匈奴势力远遁漠北,自此,"漠南无王庭"。
西汉漠北决战的胜利,制止了匈奴奴隶主对汉边境的残暴掠夺,加速了我国北部地区的进一步统一和开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西汉能够取得决战的巨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本的有以下几点:
汉对匈奴的战争属于推进中国北方的统一之战汉武帝时期,我国社会早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匈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匈奴奴隶主对西汉边郡的长期进袭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给黎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匈奴贵族的统治已成为阻碍我国北部地区统一的巨大障碍,它逆历史潮流而动,不得民心,必然走向失败。
汉武帝雄图大略的决心和战略决策的正确汉武帝在河西战役胜利后,抓住匈奴右部被歼,实力大减,汉军兵威正盛的有利时机;同时巧妙地利用了匈奴认为汉军不能深入漠北的错误心理,迅速组织东西两路大军,突然北进,大出匈奴所料,一举获得了作战的胜利。因而,漠北决战,既是汉武帝战略决策的胜利,也是其雄图大略、积极进取精神的胜利。
卫青和霍去病两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坚毅的作战决心和成功的战役指挥卫青统率的西路军发现单干在自己当面的情况后,立即自率主力疾进,命老将李广、赵食其从侧翼迂回,当伊稚斜单于偷偷突围之后,卫青又率军猛追。从伊稚斜单于弃军而逃,十数日不敢回归的情况来看,匈奴军损失之惨重,是可想而知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由东路出塞之后,长驱直进2000多里,丢弃辎重,轻兵急驰,抓住左贤王部穷追猛杀,一直将其8万多军队歼灭掉十分之八九,追至狼居胥山才胜利而归。卫青和霍去病这种坚毅而正确的作战指挥,无疑是此次战役制胜的重要因素。战后汉武帝以卫青未能全歼单于军而不予益封,未免失之偏颇。而一些史学家认为霍去病取得的几次对匈奴作战胜利是天赐良机,更是与科学的历史观格格不入。从冒顿单于起到伊稚斜几代单于,都是雄武英烈之君,匈奴的实力也处于鼎盛时期,历朝历代都没有人彻底击败过他们,但却被卫青、霍去病打得一败涂地,这决非天赐良机。卫青和霍去病之所以与匈奴军屡战屡胜,最主要的是靠他们在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指挥才能。尤其是他们创造性地解决了骑兵大兵团在沙漠荒原作战的一系列战术、指挥、补给等前人不曾或不敢涉足的问题,再加上他们本身所具有可贵的将帅气质,就自然使他们成为纵横战场的智勇之将。
但也绝非不是决定性的原因,是汉军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深入大漠以北作战,对汉军来说,确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所谓大漠和漠北,即指蒙古高原宽广的荒漠地带,沙海千里,水草奇缺,飞鸟难至,人烟断绝,就是匈奴的军队也视入漠为畏途。汉军如若没有英勇善战、忍饥耐渴、视死如归的坚韧意志,是绝难取胜的在上面的搜索条内输入“《汉书·卫青霍去病传》”,点搜索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漠北之战
战役简述
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王朝以强大骑兵部队深入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击败匈奴袭扰势力的一次远程奔袭战。
河南、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单于闻讯,转移辎重,部署精兵于大漠北缘,迎击汉军。
汉武帝原拟以霍去病部由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北进,闻单于东去,乃改令其出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命卫青部出定襄。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等出塞后,得知单于并未东去,遂自领精兵疾进,令李广、赵食其从东路迂回策应。卫青行千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单于本部接战,卫青先以武刚车(兵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遣5000骑出战。至日暮,大风骤起,沙石扑面,卫青乘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单于见汉军兵强马壮,自料难以取胜,率精骑数百,突围向西北逃走,匈奴军溃散。卫青急派轻骑追击,自率主力跟进。直至颜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赵信城,歼近2万人,烧其积粟还师。李广、赵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
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后,同右北平郡(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路博德部会师,穿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汉军力战,夺左贤王指挥旗鼓。匈奴兵溃逃。霍去病率部穷追,转战漠北,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一说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等地,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而还。
漠北之战,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详细过程
发生时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元朔六年(前123年)漠南会战后,匈奴伊稚斜单于撤兵漠北的目的之一,是企图“诱罢汉兵,缴极而取之”。不料汉武帝却转攻河西,使匈奴的诱兵之计落空。恼羞成怒的伊稚斜单于,于元狩三年(前120年)春发数万骑兵,分别从右北平、定襄两郡入犯,杀略千余人,企图借以激怒汉武帝,诱使汉军北进,在漠北予以歼灭。
鉴于匈奴单于本部及左贤王邦仍具相当实力并严重威胁汉朝北部边疆安全的现实,考虑到汉军经过以往多次实战的锻炼,已经积累了使用大规模的骑兵集团远途奔袭的作战经验,汉武帝决意乘河西新胜之帆,加强北线进攻。元狩四年(前119年),他下沼实行币制改革,又令“初算缗钱”,实行盐铁专卖,以筹集战争所需要的大量物力和财力。同时,与诸将商议对匈奴的作战方针。他认为:“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漠)轻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决计利用赵信的错误判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确定了一个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作战方针。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及转运夫10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并组织“私负从马复四万万步兵”,运送物资。
元狩四年春,卫青、霍去病统率大军,慨然踏上了征途。(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为确保此战必胜,汉武帝在战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大将军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中将军公孙敖、后将军曹襄,统率骑兵5万出代郡寻找匈奴左贤王决战;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经过待选的“敢力战深入之士”5万骑出定襄,寻找匈奴单于的主力军决战。但队伍刚刚出发便捉获匈奴的骑哨,得知单于主力已经东移,汉武帝于是临时更改部署,将霍去病所部东调改由代郡出塞,便于寻歼单于主力,卫青所部改由定襄出发,北上进击左贤王。
赵信得知汉军北进,又为伊稚斜单于出谋划策:“汉军即度幕,人马罢(疲),匈奴可坐收虏耳。”单于依计而行,“悉远北其物质”。将全部家属人畜物质往更远的北方转移,而将精兵部署在漠北一带,准备迎击汉军的进攻。
卫青从定襄出塞不久,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驻牧的地点,立刻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一处由东路前进,以掩护自己的侧翼并攻击单于军的左侧背,自己则率主力直奔单于军的主力,准备从正面迎敌。他率部向北行进干余里,穿越浩翰的大沙漠。抵达漠北后,“见单于兵陈而待”,卫青当机立断,创造性地运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命令部队以武刚车“自环为营”,以防止匈奴骑兵的突然袭击,而令5000骑兵出击匈奴。伊稚斜单于乃以万骑迎战。两军激战一天,未见胜败。临近日落之时,突然“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卫青乘势派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将单子的阵营包围起来。伊稚斜单于“视汉兵多面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遂趁夜幕降临,跨上一匹善于奔跑的精骑,率领数百壮骑杀出重围向西北方向逃去。战至深夜,汉匈双方伤亡大致相当。汉军左校点视俘虏,发现单于已在天黑之前突围脱逃,卫青立即派轻骑追击,自率大军随后跟进(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军溃散。至天明,汉军追击200余里,俘斩敌军1.9万余名,但未见单于踪影。卫青乘胜向北挺进,攻入颜山(今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赵信城,缴获了匈奴屯集的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汉军在此驻留一日,然后放火烧毁赵信城及城内未能运走的余粮,回师南下。到达漠南之后,卫青与李广、赵食其会合。李广、赵食其从东路前进后,因无向导或向导死亡(军亡导),半道迷路而未能参战。卫青派人查问迷路的情况,曾经威震敌胆、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的李广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徒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遂拔刀自则。一代名将的死于非命,使此役的胜利大为失色。
东出的霍去病军虽然末与匈奴单于交手,但其战果也十分巨大。霍去病凭借部下兵精马壮的优势,出代、右北平后,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中长驱北进2000余里,对匈奴左贤王发动猛烈进攻。左贤王自知不是霍去病的对手,很快就率亲信弃军而逃。霍去病穷追不舍,一直追到了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斩杀匈奴北车旨王,俘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匈奴吏卒70443人。为了纪念这次战役,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内蒙古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贝加尔湖),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祭告天地,庆祝胜利。
漠北之战,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他又细心进行战前的准备,除集中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和最优秀的战将投入战斗外,还调集大批马匹与步兵,运送粮草辎重,以解决远距离作战的补给问题。而在作战中,汉军统帅又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不仅敢于深入敌境,而且善于迂回包抄,特别是卫青,在遭遇单于主力后,机智地运用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先借助战车的防御能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发挥骑兵迅速机动的攻击能力,迂回包抄敌军的两翼,一举击溃单于的主力,更显示出其战役指挥方面的优异才能。所有这一切,都为汉军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左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伊稚斜单于因与兵众失散十余日,以致于被误认为战死沙场,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十几天后伊稚斜单于复出,右谷蠡王乃去号,匈奴王廷的混乱与狼狈状态由此可见其严重。由于大批有生力量被歼、大批物资丧失,匈奴单于不敢再在大漠北缘立足而向西北方向远遁,因而出现了“幕南无王廷”的局面。如果说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移王廷于漠北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战略转移的话,那么,漠北之战后的“幕南无王廷”则标志着匈奴势力大范围的退缩。此后,双方暂时休战,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
战役评论
漠北之战,是西汉与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最艰钜的一次作战,是在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他又细心进行战前的准备,除集中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和最优秀的战将投入战斗外,还调集大批马匹与步兵,运送粮草辐重,以解决远距离作战的补给问题。在作战中,汉军统帅又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充分利用大骑兵集团快速、机动与冲击力的特点,以优势兵力,分路出击,不仅敢于深入敌境,而且善于迂回包秒,特别是卫青,在遭遇单于主力后,机智地运用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先借助战车的防御能力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发挥骑兵迅速机动的攻击能力,迂回包妙敌军的两翼,一举击溃单于的主力,更显示出其战役指挥方面的优异才能。所有这一切,都为汉军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给予匈奴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漠北之战实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最高峰。
战役意义
武帝战胜匈奴,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亚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归属于汉朝。从此,在从中原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上,西汉的外交使节和商人往来不断,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一座桥梁。
卫青霍去病–帝国双壁绝代双娇。
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是中华有史以来比较强悍的时代,历时210年,赫赫武功又以汉武为最。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汉武帝一人就独占了55年,他统治的时段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英雄年代出了最耀眼的卫青、霍去病–两位出身卑微的杰出将领,被后人誉为“帝国双壁”,绝代双娇。没有任何后人成为象他们两个一样完美的组合。他们成为“汉朝精神”的象征,开创了农耕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先河,是文化发达的汉朝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匈奴的胜利,也是人类文明的胜利,使得文明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1.公元前129年上谷(即名治所在河北怀来东南),边境告急,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率骑兵一万出上谷;直抵笼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匈奴人祭神的圣地,宗教中心和政治中心。而卫青在战役地点的选择上,也确实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正是这种过人之处,使他在今后的日子里横扫匈奴,转战千里大漠无一败绩,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战神!
龙城是匈奴人祭掃祖先的地方,是政治宗教中心,可以肯定的是,这里至少会有匈奴人,这就保证了他的出击不会落空.但让他选择龙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政治意义,直捣龙城其政治意义不亚于匈奴人打破长安城,至少汉朝的大小官员会这么认为,所以他既没有像姐夫公孙贺一样搞了一次蒙古草原几日游,又没有公孙敖、李广那么倒霉,损失惨重,落荒而回。
2.雁门之战: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秋,匈奴骑兵二万入侵辽西郡(今辽宁西部、河北东北部一带),杀辽西太守,虏掠二千人;接着侵扰渔阳郡(今河北北部),杀伤渔阳守军一千余人,并包围将军韩安国部,韩安国所率骑兵险些被全歼。匈奴撤军时又乘机进攻雁门郡,杀掠一千余人。这时长城沿线一片烽烟,军情告急文书接连递往长安。武帝命卫青率骑兵三万人从雁门郡出击,命李息率军从代郡出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此时韩安国已病死,公孙敖、李广被贬为庶人,公孙贺被闲置。而将军李息,为景帝时期的材官将军,一向统领步卒,对骑兵作战并无经验。帝国选将时,捉襟见肘,幸好有卫青在。此战卫青部“斩首虏数千人”,匈奴大败而逃。卫青大获全胜,全甲兵而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
3.河朔大捷/漠南战役(西汉对匈奴的3大战役之一):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入侵上谷和渔阳两郡,杀掳官民千余人,武帝闻报,大怒,决定更大规模地出击匈奴。卫青率四万骑兵从云中出塞向西迂回,在高阙(今内蒙古抗锦旗阴山西南长城口)与匈奴右贤王激战,然后直抵陇西,击败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俘获匈奴几千人,夺得牛羊一百多万头,收复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广大河套地区。漠南之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度过黄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第二阶段大军过古要塞榆溪,攀越梓岭,再次度过黄河,讨伐匈奴蒲泥王、符离王,斩获首级三千多级。漠南之战总斩首数达五千多级,获牲畜百余万,车辎不可计数。此战后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基本不复存在,汉帝国再度收复了以前秦朝所修建的朔方郡,黄河以南地区俱为汉帝国所控制。捷报传到长安,武帝大喜,专门派使者前去慰劳,并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漠南之役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战果也不是很丰硕,汉军很有可能没有遇到匈奴的真正主力,但漠南之役的地缘意义十分重大。收复了河南地以后,汉帝国的东线防区和西线防区完全贯通,形成了一个通畅的战略走廊。以前东、西个边郡各自为战的情形不复存在。从此之后,汉军的各路出击,都可以互为犄角,相互配合。更重要的是,河南地的收复使防线向北推进了一大步,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从而彻底消除了匈奴人对关中和长安的威胁。漢武帝隨後在河朔地區移民屯田,建立朔方郡,為將來對匈奴作戰打好了根據地。为纪念此战,汉武帝改年号为元朔。
4.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匈奴右贤王因自己管辖的河南地被汉帝国占领而十分恼怒,他多次率兵侵扰朔方城。武帝于是决定大举反击。卫青率兵十万,分三路出塞攻击匈奴。:左路主力为卫青所部,约三万余骑从高阙出击;另有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所部,从朔方出击,这几路皆受卫青节制。右路为李息、张次公率领,从右北平郡(今辽宁西北部、河北东北部)出击,目的是牵制左贤王部。卫青带三万骑兵日夜兼程,入塞六七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匈奴右贤王营地,右贤王带数百名骑兵逃走,其军大败。这次战役俘虏匈奴裨王(小王)十多人,男女一万五千多人,牛羊百万多头,是一次巨大的胜利。现存史料里并没有提供这次战役的详细信息,但是我们从出击路线和战果可以推断出,这是一次非常漂亮的歼灭战。我们可以推断汉军的各路大军出塞六七百里之后,在阴山以北的区域对右贤王所部实现了合围,所以才有俘虏数目大、右贤王只率百骑逃跑的结果。我们从现存史料里找不到关于所获首级数目,但俘获的数目却远远超过了漠南之役。那么,最可能的情形是,右贤王的主力被汉军合围后,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大部投降。
这次战役虽被列于三大战役之外,但这次战役的规模超过了漠南之役。史书记载,此役俘虏右贤王以下的裨王十余人,男女众约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十万以至百万。此前卫青只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而公元前124年的战役说明,卫青已完全具备了帅才的素质,他已经有能力指挥多路大军进行大规模联合作战,而非过去那种仅仅擅长孤军深入式的闪电突袭。
捷报传来,武帝大喜过望。大军还至塞上后,武帝遣使者持大将军印,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归属其节制。
5.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春,匈奴又侵入雁门、代郡、定襄等地。大将军卫青奉命从定襄郡出击,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等六将军以下十余万骑出击匈奴,进入茫茫沙漠,深入匈奴腹地“斩首数千级而还”。卫青收军回驻定襄,休养士马,准备再战。
6.同年夏天,卫青率六位将军再次从定襄出击,挥师北进,直入匈奴内百余里,“斩首虏万余人”。但由于轻敌,苏建、赵信率所部三千余骑遭遇匈奴单于所率主力,激战一日,汉军寡不敌众,死伤殆尽。赵信率八百余骑投降匈奴,苏建只身而还。后来单于听了赵信的建议,远走漠北。此役虽有一万数千首级的斩获,但损失了两支骑兵,且赵信投降匈奴。功过相抵,卫青没有得到赏赐。苏建被贬为庶人。
这一年,张骞参予了这次战事。武帝以张骞曾经留居匈奴十余年,熟悉当地情况,令其为校尉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由于张骞熟悉地形,了解沙漠地区的水草地,使得汉军饮水“不乏”。大军凯旋之后,论功行赏,封张骞为博望侯。
这一战役的另一个亮点是霍去病。二十岁的霍去病为骠姚校尉,所部只有轻骑兵八百人。霍去病率其部驰驱数百里,奔袭敌营,予敌以重创,“斩捕首虏过当”,即斩获超过损失之数。武帝以霍去病为首功,封霍去病为冠军侯。也是天佑去病,没有使他遭遇匈奴主力,成全了这位武帝时代最年轻的新锐将军。
7.河西之役。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春天,武帝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从陇西郡(今甘肃西部)出击,越过焉支山仍然向北进军一千余里,历时六个月,俘获匈奴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捕斩“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战利品中有休屠王祭天金人一座。
8.同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精锐骑兵从北地郡(今甘肃北部、宁夏南都一带)出击,霍去病率领所部深入匈奴境二千余里,越过居延,过小月氏,直抵祁连山(在今酒泉、玉门以南的甘青边境),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大败匈奴军。此役斩首三万二百级,俘获大量匈奴王公以下的贵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西之役。
9.同年秋天,霍去病受降浑邪王和休屠王所部四万余人。匈奴军在河西的势力完全被歼灭。不久,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从此畅通无阻。
自卫青的漠南之役、霍去病的河西之役后,匈奴在漠南的势力基本已经不复存在。武帝此时,又在酝酿汉击匈奴历次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漠北之役。
10.公元前119年,为了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又选十万骑兵,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霍少挑选了精兵剩下的归卫青),选随军和马四万匹,步兵和辎重兵数十万人,分道进入大漠。卫青从定襄出发,负责进攻匈奴左贤王部匈奴王庭。霍去病代郡出发,负责进攻单于主力。
人算不如天算,卫青深入漠北千余里,越过茫茫沙漠,遇到了伊稚斜单于的主力,匈奴兵已严阵以待,双方展开激战。卫青让军队用武刚车(一种有车棚的战车)围成坚固的营垒,把最精锐的骑兵隐蔽在营垒中,而且两侧设有伏兵,这样形成对敌兵的合围之势,然后派五千骑兵出击敌军。单于看了非常得意,以为营垒中只有老弱和辎重,使用一万骑兵起直扑过去,双方恶战直到黄昏,将士疲惫。卫青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武刚车推开,营内铁骑冲出,分两路直朝单于大军包抄过去,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单于一见,自知上当中计,赶紧带兵撤退,逃向西北,卫青率部追赶,直至寘(zhì)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戈壁省翁金河东),烧掉匈奴储积在赵信城的大批军粮,捕斩一万九千人,使匈奴主力大伤。霍去病率兵出代郡两千多里,击败了右贤王的主力。这次抗击匈奴的胜利,使匈奴元气大伤,这也是汉朝自抗击匈奴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另有步兵数十万人做为后军,担任运输的军马达数万匹。军容鼎盛,天下震动。李广、公孙贺、赵食、曹襄等部,随卫青出征。卫青率领所部出塞后,侦知单于所在的位置。于是卫青亲率精锐骑兵出塞千余里,直抵漠北单于本部所在地。此时单于率本部大军临阵以待。
到了战场后卫青果断的进行了部署。首先他迅速组织兵力部署了防御工事。汉军以武刚车自环为营,武刚车两侧有盾牌和长矛,一旦环接后,可以形成很坚固的防御工事。这样弓弩手就可以以此为屏障对匈奴军进行远距离攻击。接着卫青组织了五千精锐骑兵,向匈奴发动主动进攻。此时单于派匈奴骑兵一万余人,也向汉军发起了冲锋,两军开始混战。此时太阳即将下山,忽起大风,“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这大概是我们现在说的沙尘暴。卫青这时命汉军对匈奴军进行两翼包抄,匈奴军渐渐不敌。但不幸李广迷失方向没有能够及时和卫青会和形成包抄,单于见战况不好,率数百骑突围而去。混战中两军死伤相当。得知单于遁逃后,卫青命轻骑连夜追赶,自己率主力紧随其后。后来一直追到寘颜山赵信城,这里有匈奴最大的军粮库,撤军时汉军将军粮库付之一炬。
此役中,卫青表现出杰出的捕捉战机的能力,战役初期他及时改变计划,对单于主力进行纵深追击。在与匈奴进行决战时,他冷静沉着,部署中有功有防,颇有法度。他发挥汉军战车和弓弩的优势,有效的部署了防御工事。接着他采取了主动进攻的姿态,派出攻击力很强的精锐骑兵首先进攻敌军,激战正酣时又以两翼包抄敌人,最终使匈奴人阵营大乱。现在已无法考证单于所部的兵力。但大致可以做一些推想。因为此战发生于单于驻地,单于所率的主力部队在数量上一定超过汉军。由于匈奴预先也有所准备,况且双方交战时天色已黑,所以此战卫青部共斩获一万九千余级,少于于霍去病一路。但这是一所前所未有的硬仗。卫青在此役中充分表现出了一代名将指挥若定的风范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然而汉帝国计算军功的规则是,杀死、俘获敌人数减去我方损失人数才可以做为计功的依据。而有些苦仗、硬仗,战损比相当,就无法得到更高的赏赐了。事实上一些苦仗、硬仗的军事意义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卫青在漠北之战中所取得的成绩不下于霍去病。根据这个记功规则,也可以找到李广难封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李广一生硬仗太多,虽沉重打击了敌人,己方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所以一直难以封侯。
卫青早先命令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率军从东路进入漠北,后来李广部迷路,并未按指定时间到达漠北。漠北决战之后,卫青引军北还,于半道与李广、赵食其相遇。如果李广和赵食其能即时抵达战场,此役的战果无疑会更大,那么卫青部很有可能象霍去病部一样,能够实现合围,进而全歼敌军。
骠骑将军霍去病一路,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击,疾驰二千余里,越过大漠,大败匈奴左贤王部,斩获七万余人。这一役霍去病“包饺子”成功,将左贤王部全部包围。一场鏖战下来,匈奴人大多数缴械投降。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汉威播于漠北。此次漠北之役两路军合计斩获约九万,而汉军一方损失士卒亦达数万、战马损失达十一万匹。
经过漠南之役、河西之役和漠北之役后,匈奴右贤王部、河西诸王部、单于本部,及左贤王部的主力均受到惨重打击。从此匈奴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与汉帝国一决胜负的实力。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再也没有发生匈奴人掳掠汉边的事。战后刀剑入库,马放南山,卫青此役后直到去世,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没有再率军出击过匈奴。
大将军卫青一生共七次出击匈奴,无一次败绩。与前代抗击匈奴的名将李牧、蒙恬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汉击匈奴的战法由他而正式确立下来,从这一点来看,卫青是一位军事上的开创者。后来的霍去病、李广利、赵充国无不效法于他。在世界历史上,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国家,在军事上很少能是游牧民族的对手。卫青、霍去病所取得的杰出战例,是农耕民族打败游牧民族的教科书。
卫霍生是汉武帝最信任的人,是仅有的两个汉武帝生前下诏陪葬自己与茂陵的人,卫青墓冢仿照塞北阴山(匈奴内的一座山,后人也叫庐山)的形状修建,霍去病墓冢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修建,以象征两人一生远征匈奴纵横漠北的赫赫战功。
汉匈漠北战役发生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军调集骑兵10余万、步兵数十万、预备马匹14万,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两路大军都越过了大沙漠,行进2000多里,歼灭与俘获匈奴军8万多人,汉军获得了战略决战的巨大胜利。经过此次大战,匈奴军元气大伤,匈奴部族远走漠北,漠南已无匈奴王庭。
汉匈漠北之战的起因
西汉王朝在河西战役和接受了浑邪王所部的投降后,将他们分别安置于陇西、北地、上郡(今陕西榆林地区)、朔方、云中等五郡,定居在黄河以南塞外一带地区,称为"五属国"。这次战役和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后,汉逐渐在河西地区设置了武威(今甘肃民勤地区)、张掖(今甘肃张掖以北)、酒泉(今甘肃酒泉)、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四郡,历史上称为"河西四郡"。这样,长期被匈奴做为从西方进袭中原战争策源地的河西地区,便逐渐变成了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地区。后来西汉王朝又迁徙关东贫民72万多人,定居于陇西、西河、上郡、北地等地区。这些措施无疑对巩固河西、河南地带,发展当地社会生产,具有长远的重大战略意义。汉王朝由于夺得了河西地区,基本扫除了西部匈奴势力,遂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戎卒减少一半。
匈奴奴隶主统治集团对其右部的惨败已无可奈何,对日益面临汉王朝更大打击的局面也一筹莫展。这时,以前在汉匈漠南战役中投降匈奴的翁侯赵信,已娶单于姐姐为妻,深受单于器重,被匈奴当成仅次于单于的显赫人物。他向单于建议说,我大军退居大漠以北,以引诱汉军来攻,待汉军疲惫不堪之时,再行攻击,必然置汉军于死地。此建议,很受单于的重视。
匈奴伊稚斜单于对右部的被歼甚为恼怒,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秋,以两路大军,每路各数万骑,进袭右北平和定襄郡,杀掠汉吏民1000余人而去。
汉朝消灭了匈奴的右部势力之后,解除了来自西方的威胁,但东北方的匈奴左贤王和匈奴单于本部尚拥有相当的实力,仍然是威胁汉北部边境的安全和妨碍西汉王朝统一我国北方地区的强大势力。西汉王朝为了推进我国北方地区的统一,彻底消灭匈奴贵族奴隶主政权,在经过了近两年的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积累财富、秣马厉兵的认真准备之后,决心向匈奴单于本部和左贤王的势力发动进攻。
汉匈双方作战策划
汉武帝为确保出击漠北作战的胜利,调集了10万多骑兵,分为卫青、霍去病两大骑兵集团,并以大量步兵和14万匹马做为运送粮食、衣物、军械的运输大军。汉武帝让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人马,分路进兵,并给卫青配备了久经沙场的老将李广、公孙贺和赵食其、曹襄等人为裨将,虽未给霍去病配备裨将,但霍去病的骑兵都是经过挑选的锐骑,战斗力很强。因此,汉武帝准备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霍去病军。原计划让霍去病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专力攻击单于主力;以卫青军出代郡(今河北蔚县境)。以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主力在东部,又立即改由霍去病军出代郡,卫青军出定襄。
汉武帝认为,匈奴伊稚斜单于听信赵信断定汉军绝不敢进入大沙漠的判断,定会造成匈奴心理上的麻痹大意,恰是汉军深入漠北,进行出其不意而攻击的天赐良机,于是决计深入大漠以北作战。匈奴将自己的主力军,按照赵信的谋划,撤至大漠以北地区,决心利用汉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时,予汉军以歼灭性打击。匈奴军自恃有大漠之天然险阻,汉军绝难渡漠北进,即令是进入漠北,也已是疲劳之师,定能被一举击灭。因而,对漠北决战,未做更充分的策划和准备。
汉匈漠北战役作战经过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受命后,即率军北进。此时,匈奴单于主力已退至漠北,并将其军需辎重转移至更远的后方。卫青出塞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不在东面,而正在自己的方向上,遂兵分两路前进:以前军李广部与右将军赵食其部合兵一处,沿右路前进,掩护自己的侧翼,攻击单于军的左侧背,卫青自率主力沿左路向单于进击。
大将军卫青所率之军向北前进了1000多里,渡过了浩瀚的大沙漠,发现单于主力军正陈兵等待,于是卫青当即命令部队用武刚车(一种带遮盖的古战车)构成环形阵地,稳住阵脚,以防匈奴的袭击。接着,派出5000名骑兵向匈奴军进行试探性进攻。匈奴单于也派出万余名骑兵迎战汉军。两军激战至日没,突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双方对面不相见。卫青抓住时机,派出主力部队从左右两翼迂回包围匈奴军。伊稚斜单于见自己的部队被汉军包围,而且汉军人数众多,兵强马壮,继续作战对自己十分不利,料难取胜,乃领数百名壮骑突出汉军的包围,向西北方向逃遁。伊稚斜单于逃走,汉军开始并未发觉,两军激战至深夜,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后来汉军一左校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单于已于黄昏前逃走,于是卫青急令轻骑追击,自己也立即率主力随后追赶。一直追到天亮,驰行200多里,也未发现单于的去向。这时,匈奴兵已溃散,被汉军斩杀1万多人,卫青率军追至真颜山(今蒙古纳柱特山)赵信城,缴获了匈奴屯集的粮食等军用物资,补充了自己的军队,停留了1天,放火烧毁了剩余军资和赵信城,胜利回师。
从东路出击的郎中令李广和赵食其军,由于迷失了方向,未能如期到达漠北,等卫青率军回师行至漠南时,才与李广军相遇。卫青本想委婉其词,假称命李广殿后,在漠南等候卫青主力军,谅解这位老将军。为此,先让其长史查问李广等军失期到达的原因。李广因想自己与匈奴征战一生,今天失败,岂非天意,遂对其部下说:"我与匈奴作战,共经大小70余仗,这次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而大将军临时把我改为独立行动,迂回匈奴侧背,行进中我迷失了方向,延误了会师期限,不是天意吗?我今年已60多岁了,自不能受刀笔小吏的责难。"李广说罢,即自刎而死。《史记李将军烈传》对李广自刎后士卒的悲痛情景有一段生动的记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这位抗匈战将的深切怀念之情。
骠骑将军霍毒病军,为更有效地与匈奴作战,便挑选从骠侯赵破奴、昌武侯安稽、北地都尉邢山、校尉李敢等充任裨将,并以原匈奴降将归义侯复陆支和伊即轩等人为向导,随军负责宿营保障、寻找水源、草场等。
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向北进击,越过荒芜人烟的大沙漠,长驱直进2000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霍去病军对左贤王军发动猛烈突袭,左贤王军大败,率亲信将领弃军而逃,霍去病挥军紧紧追赶,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斩比车耆,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俘虏和斩杀匈奴吏卒70443人,几乎全歼了匈奴左贤王的军队。
霍去病在歼灭了左贤王部后,为纪念这次重要战役的胜利,在狼居胥山上修建了一个纪念台,同时又在姑衍山(今蒙古乌兰巴托市东郊)下,修了一个祭天台场,让士卒举起火炬,祭告天地,慰藉壮烈牺牲的英灵,将士们庆祝胜利的欢呼之声响彻云霄。霍去病军满载胜利的荣誉,凯旋而归。至此,惊天动地的汉匈漠北战役,遂告结束。
匈奴伊稚斜单于突出汉军包围后,率领数百护卫骑兵狼狈逃走,匈奴贵族统治集团10多天找不到单于的下落,这时匈奴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不久,伊稚斜单于才与其溃散的军队会合,右谷蠡王不得不取消自立的单于称号。
汉武帝对漠北战役的胜利异常满意。为了表彰卫青和霍去病的赫赫战功,西汉王朝设置了大司马的官职,卫青与霍去病同时被授为大司马,其地位仅次于丞相,成为全国统率武装力量的最高官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功绩尤其赞赏,除了规定霍去病的品秩与卫青相等外,又下诏历数霍去病的功劳。汉武帝还为霍去病修造了一栋府宅,当汉武帝叫霍去病去看修得好不好时,霍去病对武帝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使汉武帝更深感霍去病是一位忠勇清廉的优秀将帅。不幸的是,这位仅仅度过了24个春秋的青年将领,竟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九月,也即漠北大战后的3年病逝。对霍去病之死,吏民皆悲痛不已,汉武帝特为他举行了极其庄严的葬礼,以属国之军穿戴黑衣铁甲,列队送葬,送葬队伍从长安一直排列到今陕西兴平县的茂陵墓地,长达100多里。在威严肃穆的气氛中安葬了这位叱咤风云的战将。"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的巨大墓碑,现今仍然矗立于茂陵的墓地上。大将军卫青由于没能全歼单于之军,汉武帝未加封。
评析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这次战役,西汉以10万精骑,大量步兵、车兵、14万匹从马,远渡大漠,深入匈奴境内2000多里。伊稚斜单于也以其本部和左贤王所部的全部兵力与汉军一决雌雄。结果,匈奴和左贤王军所剩不过十分之一二,西汉获得了决战的胜利。匈奴势力远遁漠北,自此,"漠南无王庭"。
西汉漠北决战的胜利,制止了匈奴奴隶主对汉边境的残暴掠夺,加速了我国北部地区的进一步统一和开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西汉能够取得决战的巨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本的有以下几点:
汉对匈奴的战争属于推进中国北方的统一之战汉武帝时期,我国社会早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匈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匈奴奴隶主对西汉边郡的长期进袭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给黎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匈奴贵族的统治已成为阻碍我国北部地区统一的巨大障碍,它逆历史潮流而动,不得民心,必然走向失败。
汉武帝雄图大略的决心和战略决策的正确汉武帝在河西战役胜利后,抓住匈奴右部被歼,实力大减,汉军兵威正盛的有利时机;同时巧妙地利用了匈奴认为汉军不能深入漠北的错误心理,迅速组织东西两路大军,突然北进,大出匈奴所料,一举获得了作战的胜利。因而,漠北决战,既是汉武帝战略决策的胜利,也是其雄图大略、积极进取精神的胜利。
卫青和霍去病两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坚毅的作战决心和成功的战役指挥卫青统率的西路军发现单干在自己当面的情况后,立即自率主力疾进,命老将李广、赵食其从侧翼迂回,当伊稚斜单于偷偷突围之后,卫青又率军猛追。从伊稚斜单于弃军而逃,十数日不敢回归的情况来看,匈奴军损失之惨重,是可想而知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由东路出塞之后,长驱直进2000多里,丢弃辎重,轻兵急驰,抓住左贤王部穷追猛杀,一直将其8万多军队歼灭掉十分之八九,追至狼居胥山才胜利而归。卫青和霍去病这种坚毅而正确的作战指挥,无疑是此次战役制胜的重要因素。战后汉武帝以卫青未能全歼单于军而不予益封,未免失之偏颇。而一些史学家认为霍去病取得的几次对匈奴作战胜利是天赐良机,更是与科学的历史观格格不入。从冒顿单于起到伊稚斜几代单于,都是雄武英烈之君,匈奴的实力也处于鼎盛时期,历朝历代都没有人彻底击败过他们,但却被卫青、霍去病打得一败涂地,这决非天赐良机。卫青和霍去病之所以与匈奴军屡战屡胜,最主要的是靠他们在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指挥才能。尤其是他们创造性地解决了骑兵大兵团在沙漠荒原作战的一系列战术、指挥、补给等前人不曾或不敢涉足的问题,再加上他们本身所具有可贵的将帅气质,就自然使他们成为纵横战场的智勇之将。
但也绝非不是决定性的原因,是汉军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深入大漠以北作战,对汉军来说,确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所谓大漠和漠北,即指蒙古高原宽广的荒漠地带,沙海千里,水草奇缺,飞鸟难至,人烟断绝,就是匈奴的军队也视入漠为畏途。汉军如若没有英勇善战、忍饥耐渴、视死如归的坚韧意志,是绝难取胜的在上面的搜索条内输入“《汉书·卫青霍去病传》”,点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