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有关刘备,项羽,司马迁的故事?刘备的故事
这个人成功后自称是汉室宗亲,可年轻的时候却在干织席贩履的营生。
这个人名重天下,我们却似乎不太清楚他的名声从何而来。
这个人不断地投靠和寄寓,又不断地背弃和逃亡。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却总会受到别人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招待。
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打败仗,但却又是那个年代仅有的几个最后的成功者之一。
这个人创造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最向往的“三顾茅庐”的神话,但他和诸葛亮的邂逅却似乎迷雾重重。
这个人被曹操视为当世唯一可以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英雄人物,可是他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印象却永远莫过于他的哭态和眼泪。
这是一个故事。所谓故事,顾名思义,是已经故去了的事情。有人管它们叫它们历史,我管它们叫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其实并不需要很多的优点和长处,只要有一个优点,你能把它坚持下来,你就可以成功,而且是很大的成功.
一从涿郡到平原
1、可疑的出身
刘备出生的涿县在东汉年间是比较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相对于在洛阳城里飞鹰走狗的袁绍兄弟以及曹操等人而言,刘备是一个百分百纯粹的乡巴佬。袁术就因为这个很瞧不起刘备,他说:“我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有生以来就没听说过有刘备这么一号人物。”指忧虑不觉得刘备浑身上下都透着亲切,他从允州跑出来投奔刘备,见面套近乎的第一句话就是:“兄弟啊,我和你可都是从偏远的边境地区出来混的呀!”虽然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一开篇就说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这个背景对刘备早年的奋斗生涯基本上没起过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刘备也不会张口闭口见人就掏出名片跟人家说“我是汉室宗亲,当今皇叔,请多多关照”。
而且刘备的这个出身本身就很可疑。从汉景帝到汉献帝,中间隔了二十多代皇帝,已经是历史悠远,查无实据了。再者,这位中山靖王刘胜同志据历史记载是个体力充沛,龙精虎猛之士,生了上百个儿子。天知道从哪里开始去查刘备的家世。
刘备的出身可以获得确认的有三点。
第一、刘备的祖父刘雄作过县长,父亲刘弘也是国家公务员。刘备的阶级成分不是劳苦大众,贫下中农。
第二、刘备的父亲死得相当早。失去家庭经济支柱之后,刘备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刘备从事一些手工业生产,依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
第三、刘备确实姓刘。这和曹操搞不清楚到底到底姓不姓曹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毕竟“刘”是国姓,比起姓曹来还是要好混一些。 更多关于刘备的故事:http://ido.thethirdmedia.com/article/frame.aspx?turl=http%3a//ido.3mt.com.cn/article/200701/show603613c17p1.xxxx&rurl=&title=%u5218%u5907%u7684%u6545%u4e8b%20%u4e00_%u9a6c%u8d29%u5b50%u548c%u5218%u5907%u4e0d%u5f97%u4e0d%u8bf4%u7684%u6545%u4e8b%20---%20ido.3mt.com.cn 孟姜女生项羽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时候,恰好秦始皇去巡视万里长城,看到孟姜女长得美貌,便要纳为妃子。孟姜女哪肯依从,恨不得与这个暴君拼命。可是这时其已有九个月身孕,为了保全万喜良的根苗,其转身就逃。秦始皇派了一队御前武士紧紧追赶。
孟姜女逃到乌江边上。前无船只,后有追兵,肚子一阵阵痛起来,实在没法,一纵身就跳进乌江。
这一天,渔夫项梁在乌江上打鱼,忽见远处江面上黑鸦鸦一片,慢慢地向渔船漂来。漂到船前“嘟”的一下飞起一群乌鸦,水面上浮出一个刚出生的婴孩。身上还粘着不少毛羽。项梁急忙抱过孩子,又见一个女人在水中向其叩两个头不见了。项梁就收养了这个孩子。船上没有奶,项梁就用鱼汤喂其。孩子吸鱼汤长得交关结实。项梁给孩子取名项羽。项羽长大成人,力拔山,气盖世,成了秦始皇的死对头。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
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
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
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
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
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
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
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
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
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
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
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
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
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
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
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
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
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
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
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
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
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
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
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
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
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
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
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参考:http://www.chinasbz.com/tool/story/071.htm flash课件教学资源名称:司马迁的故事:http://www.jpcai.com/flashjiaoyu/200707/flashjiaoyu_2620.html建议看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三国志,三国演义,哪里有有关刘备,项羽,司马迁的故事?刘备的故事
这个人成功后自称是汉室宗亲,可年轻的时候却在干织席贩履的营生。
这个人名重天下,我们却似乎不太清楚他的名声从何而来。
这个人不断地投靠和寄寓,又不断地背弃和逃亡。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却总会受到别人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招待。
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打败仗,但却又是那个年代仅有的几个最后的成功者之一。
这个人创造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最向往的“三顾茅庐”的神话,但他和诸葛亮的邂逅却似乎迷雾重重。
这个人被曹操视为当世唯一可以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英雄人物,可是他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印象却永远莫过于他的哭态和眼泪。
这是一个故事。所谓故事,顾名思义,是已经故去了的事情。有人管它们叫它们历史,我管它们叫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其实并不需要很多的优点和长处,只要有一个优点,你能把它坚持下来,你就可以成功,而且是很大的成功.
一从涿郡到平原
1、可疑的出身
刘备出生的涿县在东汉年间是比较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相对于在洛阳城里飞鹰走狗的袁绍兄弟以及曹操等人而言,刘备是一个百分百纯粹的乡巴佬。袁术就因为这个很瞧不起刘备,他说:“我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有生以来就没听说过有刘备这么一号人物。”指忧虑不觉得刘备浑身上下都透着亲切,他从允州跑出来投奔刘备,见面套近乎的第一句话就是:“兄弟啊,我和你可都是从偏远的边境地区出来混的呀!”虽然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一开篇就说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这个背景对刘备早年的奋斗生涯基本上没起过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刘备也不会张口闭口见人就掏出名片跟人家说“我是汉室宗亲,当今皇叔,请多多关照”。
而且刘备的这个出身本身就很可疑。从汉景帝到汉献帝,中间隔了二十多代皇帝,已经是历史悠远,查无实据了。再者,这位中山靖王刘胜同志据历史记载是个体力充沛,龙精虎猛之士,生了上百个儿子。天知道从哪里开始去查刘备的家世。
刘备的出身可以获得确认的有三点。
第一、刘备的祖父刘雄作过县长,父亲刘弘也是国家公务员。刘备的阶级成分不是劳苦大众,贫下中农。
第二、刘备的父亲死得相当早。失去家庭经济支柱之后,刘备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刘备从事一些手工业生产,依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
第三、刘备确实姓刘。这和曹操搞不清楚到底到底姓不姓曹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毕竟“刘”是国姓,比起姓曹来还是要好混一些。 更多关于刘备的故事:http://ido.thethirdmedia.com/article/frame.aspx?turl=http%3a//ido.3mt.com.cn/article/200701/show603613c17p1.xxxx&rurl=&title=%u5218%u5907%u7684%u6545%u4e8b%20%u4e00_%u9a6c%u8d29%u5b50%u548c%u5218%u5907%u4e0d%u5f97%u4e0d%u8bf4%u7684%u6545%u4e8b%20---%20ido.3mt.com.cn 孟姜女生项羽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时候,恰好秦始皇去巡视万里长城,看到孟姜女长得美貌,便要纳为妃子。孟姜女哪肯依从,恨不得与这个暴君拼命。可是这时其已有九个月身孕,为了保全万喜良的根苗,其转身就逃。秦始皇派了一队御前武士紧紧追赶。
孟姜女逃到乌江边上。前无船只,后有追兵,肚子一阵阵痛起来,实在没法,一纵身就跳进乌江。
这一天,渔夫项梁在乌江上打鱼,忽见远处江面上黑鸦鸦一片,慢慢地向渔船漂来。漂到船前“嘟”的一下飞起一群乌鸦,水面上浮出一个刚出生的婴孩。身上还粘着不少毛羽。项梁急忙抱过孩子,又见一个女人在水中向其叩两个头不见了。项梁就收养了这个孩子。船上没有奶,项梁就用鱼汤喂其。孩子吸鱼汤长得交关结实。项梁给孩子取名项羽。项羽长大成人,力拔山,气盖世,成了秦始皇的死对头。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
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
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
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
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
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
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
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
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
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
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
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
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
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
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
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
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
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
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
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
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
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
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
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
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
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
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
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参考:http://www.chinasbz.com/tool/story/071.htm flash课件教学资源名称:司马迁的故事:http://www.jpcai.com/flashjiaoyu/200707/flashjiaoyu_2620.html三国志,三国演义,建议看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哪里有有关刘备,项羽,司马迁的故事?刘备的故事
这个人成功后自称是汉室宗亲,可年轻的时候却在干织席贩履的营生。
这个人名重天下,我们却似乎不太清楚他的名声从何而来。
这个人不断地投靠和寄寓,又不断地背弃和逃亡。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却总会受到别人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招待。
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打败仗,但却又是那个年代仅有的几个最后的成功者之一。
这个人创造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最向往的“三顾茅庐”的神话,但他和诸葛亮的邂逅却似乎迷雾重重。
这个人被曹操视为当世唯一可以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英雄人物,可是他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印象却永远莫过于他的哭态和眼泪。
这是一个故事。所谓故事,顾名思义,是已经故去了的事情。有人管它们叫它们历史,我管它们叫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其实并不需要很多的优点和长处,只要有一个优点,你能把它坚持下来,你就可以成功,而且是很大的成功.
一从涿郡到平原
1、可疑的出身
刘备出生的涿县在东汉年间是比较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相对于在洛阳城里飞鹰走狗的袁绍兄弟以及曹操等人而言,刘备是一个百分百纯粹的乡巴佬。袁术就因为这个很瞧不起刘备,他说:“我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有生以来就没听说过有刘备这么一号人物。”指忧虑不觉得刘备浑身上下都透着亲切,他从允州跑出来投奔刘备,见面套近乎的第一句话就是:“兄弟啊,我和你可都是从偏远的边境地区出来混的呀!”虽然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一开篇就说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这个背景对刘备早年的奋斗生涯基本上没起过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刘备也不会张口闭口见人就掏出名片跟人家说“我是汉室宗亲,当今皇叔,请多多关照”。
而且刘备的这个出身本身就很可疑。从汉景帝到汉献帝,中间隔了二十多代皇帝,已经是历史悠远,查无实据了。再者,这位中山靖王刘胜同志据历史记载是个体力充沛,龙精虎猛之士,生了上百个儿子。天知道从哪里开始去查刘备的家世。
刘备的出身可以获得确认的有三点。
第一、刘备的祖父刘雄作过县长,父亲刘弘也是国家公务员。刘备的阶级成分不是劳苦大众,贫下中农。
第二、刘备的父亲死得相当早。失去家庭经济支柱之后,刘备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刘备从事一些手工业生产,依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
第三、刘备确实姓刘。这和曹操搞不清楚到底到底姓不姓曹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毕竟“刘”是国姓,比起姓曹来还是要好混一些。 更多关于刘备的故事:http://ido.thethirdmedia.com/article/frame.aspx?turl=http%3a//ido.3mt.com.cn/article/200701/show603613c17p1.xxxx&rurl=&title=%u5218%u5907%u7684%u6545%u4e8b%20%u4e00_%u9a6c%u8d29%u5b50%u548c%u5218%u5907%u4e0d%u5f97%u4e0d%u8bf4%u7684%u6545%u4e8b%20---%20ido.3mt.com.cn 孟姜女生项羽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时候,恰好秦始皇去巡视万里长城,看到孟姜女长得美貌,便要纳为妃子。孟姜女哪肯依从,恨不得与这个暴君拼命。可是这时其已有九个月身孕,为了保全万喜良的根苗,其转身就逃。秦始皇派了一队御前武士紧紧追赶。
孟姜女逃到乌江边上。前无船只,后有追兵,肚子一阵阵痛起来,实在没法,一纵身就跳进乌江。
这一天,渔夫项梁在乌江上打鱼,忽见远处江面上黑鸦鸦一片,慢慢地向渔船漂来。漂到船前“嘟”的一下飞起一群乌鸦,水面上浮出一个刚出生的婴孩。身上还粘着不少毛羽。项梁急忙抱过孩子,又见一个女人在水中向其叩两个头不见了。项梁就收养了这个孩子。船上没有奶,项梁就用鱼汤喂其。孩子吸鱼汤长得交关结实。项梁给孩子取名项羽。项羽长大成人,力拔山,气盖世,成了秦始皇的死对头。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
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
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
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
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
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
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
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
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
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
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
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
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
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
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
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
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
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
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
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
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
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
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
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
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
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
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
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参考:http://www.chinasbz.com/tool/story/071.htm flash课件教学资源名称:司马迁的故事:http://www.jpcai.com/flashjiaoyu/200707/flashjiaoyu_2620.html建议看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