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
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县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更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他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客居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武则天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男宠”),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但赵翼为武则天的私生活辩护,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她信图、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她统治时期尽管社会经济有所上升,但逃户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府兵制开始走向破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698)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武氏晚年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一分为二。
武则天其功:
1、政治较清明
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有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以上详见拙作《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收入《武则天与洛阳》,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3、国力很强盛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现在,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长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4、文化已发达
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其过: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这是耍弄权术的把戏,不值得赞赏。但是要承认,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武则天又有残暴的一面。她不惜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贬黜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等。她对于胆敢违抗自己的朝中重臣来济、韩瑗、柳弼等,一概严惩不贷;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这样的“姐妹”辈,先是诬告上许多罪名,再让她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连她们的女儿也不放过。因此,要说武则天是个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据。
2.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历史上说武则天重用酷吏,残害天下。实际上武则天重用酷吏只有三年多一点,公元686年开始任用酷吏,到690年登基伊始就开始杀酷吏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她上台,那些宗室贵胄肯定是不服气的,如果靠她自己去杀、去灭,不但做不到,而且还会给以后的统治留下隐患。她用来俊臣去肃清政敌,这是一种政治手段。所以,到一定时候,她杀掉来俊臣等酷吏,天下自然就清平了。我现在设计的全剧第一场戏,就是武则天杀来俊臣,而且要体现武则天杀来俊臣时的特殊心情。还有,武则天用酷吏,主要是对付宗室及追随他们的官员,并没有以此对付百姓。她对大臣绝不轻饶,对官吏绝不手软,对宗室毫不客气,对百姓却非常亲和,“不爱吾身而爱百姓”。比如,她频繁地更换年号,最长的一个年号也只是用了四年,最多的时候一年换两个。包括唐太宗时期的两个年号,她一共经历了33个年号,单从她上台理政到去世,就用了25个年号。她换年号完全是女人的行为方式,比如,李显出生了,就改年号为显庆,觉得大佛的脚印特别吉祥,就改年号为大足,长出新眉毛了,就改为久视,等等。这是为什么?每次更换年号,按规矩就可以大赦天下,就可以给百姓一个宽松地社会环境。
说到宠臣,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历史人物,不要苛求。中国历代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佳丽?武则天在丈夫去世寡居多年之后,宠幸了三至四个男宠,于是,后代人就说她荒淫无度。我觉得她比历史上最不荒淫的帝王都要不荒淫得多。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翦伯赞的话。而且,那几个宠臣也就是陪老太太开开心而已,后人以此大做文章,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男权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具体体现。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重要的是看她“治天下”的功绩,是老百姓的生活。武则天当政的年代,是唐代版图最大、政治最稳、纷争最少、国力最强、老百姓最富的时期。唐太宗时,长安一担米卖3000文,到武则天死时一担米仅卖5文钱,差了600倍。李世民过世时国家有384万户人口,而武则天过世时增加到618万户,期间仅仅不到60年,人口数量增加了近一倍。宋庆龄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毛泽东也说过,“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
武则天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责。
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唐代的历史上,唐太宗打下基础,接着是武则天时代,以后是开元盛世。武则天当权前后的近半个世纪里,生产发展了,土地开发了,人口增加了,疆土开拓了,文化提高了。可以说,如果没有武则天时代长期的巩固发展工作,开元盛世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武则天在唐朝的发展历史中还是发挥了不错的作用,虽然是夺了李唐的江山,但是他还是很好的稳定了社会,刚开始的时候是过狠了一些,但是后来还是做的比较好的,不管是不是被逼退位的,但是他最后还是将江山还给了李唐就证明他还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如果没有传给太子,恐怕就真的要大乱了。总体来说是个好皇帝,她在位期间可以说是继承了贞观遗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只是中国古代一向都是重男轻女,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中国古代的史书是有些不客观的。而且,在那个千篇一律男人的天下,武则天能将男人踩在脚底下,实属非常传奇的.
我对她的评价只有一句话: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不但会整人而且会整治国家。我觉得她是一个伟大的人。在那样的一个男权统治的时代,能过颠覆历史成为一代女皇,真的是很不容易。中国历史上不只是武则天一个女人想要当女皇,还有很多人,但是她们都失败了。在武则天身上时势造就英雄,性格决定命运都体现的淋漓精致。而且中国历史上一直说女人干政必定会乱国,但是武则天当政时期并没有让唐王朝衰败下来。而是继续走向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所以她的统治是“政起开元,治宏贞观”。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
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县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更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他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客居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武则天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男宠”),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但赵翼为武则天的私生活辩护,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她信图、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她统治时期尽管社会经济有所上升,但逃户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府兵制开始走向破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698)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武氏晚年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一分为二。
武则天其功:
1、政治较清明
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有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以上详见拙作《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收入《武则天与洛阳》,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3、国力很强盛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现在,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长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4、文化已发达
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其过: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这是耍弄权术的把戏,不值得赞赏。但是要承认,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武则天又有残暴的一面。她不惜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贬黜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等。她对于胆敢违抗自己的朝中重臣来济、韩瑗、柳弼等,一概严惩不贷;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这样的“姐妹”辈,先是诬告上许多罪名,再让她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连她们的女儿也不放过。因此,要说武则天是个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据。
2.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历史上说武则天重用酷吏,残害天下。实际上武则天重用酷吏只有三年多一点,公元686年开始任用酷吏,到690年登基伊始就开始杀酷吏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她上台,那些宗室贵胄肯定是不服气的,如果靠她自己去杀、去灭,不但做不到,而且还会给以后的统治留下隐患。她用来俊臣去肃清政敌,这是一种政治手段。所以,到一定时候,她杀掉来俊臣等酷吏,天下自然就清平了。我现在设计的全剧第一场戏,就是武则天杀来俊臣,而且要体现武则天杀来俊臣时的特殊心情。还有,武则天用酷吏,主要是对付宗室及追随他们的官员,并没有以此对付百姓。她对大臣绝不轻饶,对官吏绝不手软,对宗室毫不客气,对百姓却非常亲和,“不爱吾身而爱百姓”。比如,她频繁地更换年号,最长的一个年号也只是用了四年,最多的时候一年换两个。包括唐太宗时期的两个年号,她一共经历了33个年号,单从她上台理政到去世,就用了25个年号。她换年号完全是女人的行为方式,比如,李显出生了,就改年号为显庆,觉得大佛的脚印特别吉祥,就改年号为大足,长出新眉毛了,就改为久视,等等。这是为什么?每次更换年号,按规矩就可以大赦天下,就可以给百姓一个宽松地社会环境。
说到宠臣,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历史人物,不要苛求。中国历代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佳丽?武则天在丈夫去世寡居多年之后,宠幸了三至四个男宠,于是,后代人就说她荒淫无度。我觉得她比历史上最不荒淫的帝王都要不荒淫得多。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翦伯赞的话。而且,那几个宠臣也就是陪老太太开开心而已,后人以此大做文章,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男权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具体体现。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重要的是看她“治天下”的功绩,是老百姓的生活。武则天当政的年代,是唐代版图最大、政治最稳、纷争最少、国力最强、老百姓最富的时期。唐太宗时,长安一担米卖3000文,到武则天死时一担米仅卖5文钱,差了600倍。李世民过世时国家有384万户人口,而武则天过世时增加到618万户,期间仅仅不到60年,人口数量增加了近一倍。宋庆龄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毛泽东也说过,“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
武则天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责。
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唐代的历史上,唐太宗打下基础,接着是武则天时代,以后是开元盛世。武则天当权前后的近半个世纪里,生产发展了,土地开发了,人口增加了,疆土开拓了,文化提高了。可以说,如果没有武则天时代长期的巩固发展工作,开元盛世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武则天在唐朝的发展历史中还是发挥了不错的作用,虽然是夺了李唐的江山,但是他还是很好的稳定了社会,刚开始的时候是过狠了一些,但是后来还是做的比较好的,不管是不是被逼退位的,但是他最后还是将江山还给了李唐就证明他还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如果没有传给太子,恐怕就真的要大乱了。总体来说是个好皇帝,她在位期间可以说是继承了贞观遗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只是中国古代一向都是重男轻女,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中国古代的史书是有些不客观的。而且,在那个千篇一律男人的天下,武则天能将男人踩在脚底下,实属非常传奇的.
我对她的评价只有一句话: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不但会整人而且会整治国家。我觉得她是一个伟大的人。在那样的一个男权统治的时代,能过颠覆历史成为一代女皇,真的是很不容易。中国历史上不只是武则天一个女人想要当女皇,还有很多人,但是她们都失败了。在武则天身上时势造就英雄,性格决定命运都体现的淋漓精致。而且中国历史上一直说女人干政必定会乱国,但是武则天当政时期并没有让唐王朝衰败下来。而是继续走向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所以她的统治是“政起开元,治宏贞观”。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
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县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更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他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客居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武则天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男宠”),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但赵翼为武则天的私生活辩护,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她信图、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她统治时期尽管社会经济有所上升,但逃户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府兵制开始走向破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698)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武氏晚年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一分为二。
武则天其功:
1、政治较清明
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有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以上详见拙作《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收入《武则天与洛阳》,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3、国力很强盛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现在,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长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4、文化已发达
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其过: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这是耍弄权术的把戏,不值得赞赏。但是要承认,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武则天又有残暴的一面。她不惜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贬黜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等。她对于胆敢违抗自己的朝中重臣来济、韩瑗、柳弼等,一概严惩不贷;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这样的“姐妹”辈,先是诬告上许多罪名,再让她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连她们的女儿也不放过。因此,要说武则天是个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据。
2.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历史上说武则天重用酷吏,残害天下。实际上武则天重用酷吏只有三年多一点,公元686年开始任用酷吏,到690年登基伊始就开始杀酷吏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她上台,那些宗室贵胄肯定是不服气的,如果靠她自己去杀、去灭,不但做不到,而且还会给以后的统治留下隐患。她用来俊臣去肃清政敌,这是一种政治手段。所以,到一定时候,她杀掉来俊臣等酷吏,天下自然就清平了。我现在设计的全剧第一场戏,就是武则天杀来俊臣,而且要体现武则天杀来俊臣时的特殊心情。还有,武则天用酷吏,主要是对付宗室及追随他们的官员,并没有以此对付百姓。她对大臣绝不轻饶,对官吏绝不手软,对宗室毫不客气,对百姓却非常亲和,“不爱吾身而爱百姓”。比如,她频繁地更换年号,最长的一个年号也只是用了四年,最多的时候一年换两个。包括唐太宗时期的两个年号,她一共经历了33个年号,单从她上台理政到去世,就用了25个年号。她换年号完全是女人的行为方式,比如,李显出生了,就改年号为显庆,觉得大佛的脚印特别吉祥,就改年号为大足,长出新眉毛了,就改为久视,等等。这是为什么?每次更换年号,按规矩就可以大赦天下,就可以给百姓一个宽松地社会环境。
说到宠臣,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历史人物,不要苛求。中国历代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佳丽?武则天在丈夫去世寡居多年之后,宠幸了三至四个男宠,于是,后代人就说她荒淫无度。我觉得她比历史上最不荒淫的帝王都要不荒淫得多。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翦伯赞的话。而且,那几个宠臣也就是陪老太太开开心而已,后人以此大做文章,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男权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具体体现。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重要的是看她“治天下”的功绩,是老百姓的生活。武则天当政的年代,是唐代版图最大、政治最稳、纷争最少、国力最强、老百姓最富的时期。唐太宗时,长安一担米卖3000文,到武则天死时一担米仅卖5文钱,差了600倍。李世民过世时国家有384万户人口,而武则天过世时增加到618万户,期间仅仅不到60年,人口数量增加了近一倍。宋庆龄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毛泽东也说过,“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
武则天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责。
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唐代的历史上,唐太宗打下基础,接着是武则天时代,以后是开元盛世。武则天当权前后的近半个世纪里,生产发展了,土地开发了,人口增加了,疆土开拓了,文化提高了。可以说,如果没有武则天时代长期的巩固发展工作,开元盛世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武则天在唐朝的发展历史中还是发挥了不错的作用,虽然是夺了李唐的江山,但是他还是很好的稳定了社会,刚开始的时候是过狠了一些,但是后来还是做的比较好的,不管是不是被逼退位的,但是他最后还是将江山还给了李唐就证明他还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如果没有传给太子,恐怕就真的要大乱了。总体来说是个好皇帝,她在位期间可以说是继承了贞观遗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只是中国古代一向都是重男轻女,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中国古代的史书是有些不客观的。而且,在那个千篇一律男人的天下,武则天能将男人踩在脚底下,实属非常传奇的.
我对她的评价只有一句话: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不但会整人而且会整治国家。我觉得她是一个伟大的人。在那样的一个男权统治的时代,能过颠覆历史成为一代女皇,真的是很不容易。中国历史上不只是武则天一个女人想要当女皇,还有很多人,但是她们都失败了。在武则天身上时势造就英雄,性格决定命运都体现的淋漓精致。而且中国历史上一直说女人干政必定会乱国,但是武则天当政时期并没有让唐王朝衰败下来。而是继续走向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所以她的统治是“政起开元,治宏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