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4年娄东河上的大师王鉴(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康熙十三年(1674年)2月8日,王翚(王石谷)携学生杨晋拜访老师王鉴。午后的阳光碎金一样落在娄东郊外的河面上,王鉴坐着,他微笑。静静地,起风了,静静地,风中的芦苇又把河水引向寂静,静静地,一切都过去了。

如此美丽而虚无。

这幅300多年前的画,纯粹而温情的情感碎片,就象冬天里的第一场雪,让我们变得柔弱而感动。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气质,他们的蕴籍风流,淹没在平静的画面中,深沉动人,照亮了我们的灵魂。

王鉴(1598—1677),江苏太仓人,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之孙,明末出任廉州(今广西合浦)知府,后人亦称他“王廉州”。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并称为清初“四王”。王翚(1632—1717),字石谷,江苏常熟人,因主持绘制《南巡图》,受康熙皇帝赞赏,清“虞山派”领袖。

从常熟虞山到太仓,要走80里水路。大师王鉴,那年77岁。杨晋画人物,王翚补景,画上还有王鉴题的百余字。先贤的音容,就此留住。想一想,真是要无端感慨,几百年了,这里有一种感情,永远也不消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