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需要黄袍加身(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溢嘉,专栏作家,台大医学系毕业。毕业后即弃医从文,专事写作和文化事业工作,曾在台湾的《中国时报》、《联合报》及《牛顿杂志》、《台北评论》等十余家报章杂志撰写专栏,著作三十余种。

穿得越体面,就被认为地位越高、行事越合法。

今晚报 资料图片

在有名的“陈桥兵变”中,原本要去讨伐契丹的后周军队将一件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庭下跪拜,三呼万岁,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于是“顺应民意”,穿着黄袍引兵返回开封,迫后周恭帝禅位,建立了大宋王朝。史家大都认为这场不流血政变是早就预谋好的,否则黄袍从何而来?如果没有这件黄袍,那整个事件就会为之“失色”,因为黄袍是皇帝的服饰,黄袍一旦加身,赵匡胤就不再是检校太尉,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他的地位和权力都因而改变了。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但这个“装”不是你想怎么穿就能怎么穿,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穿着上通常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譬如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黄袍或龙袍,普通人随便乱穿是要杀头的。现代虽然宽松许多,但地位越高者穿着就越体面的原则还是没有改变,在一个公司里,如果一个工友老是穿得比董事长体面,那他不仅不“识相”,而且有可能会被炒鱿鱼。

心理学家在街头所做的实验显示:当一个人穿着代表尊贵地位的体面服饰穿越马路时,有较多的路人会跟着他违法穿越马路;但当他改穿肮脏破旧的衣服穿越马路时,跟着他违法的行人就显著减少。这表示一个人若穿得越体面,不仅会让人觉得他社会地位越高,他的行为也会变得越“合法”,让更多的人起而效尤。社会学家对儿童的研究发现,在小四和小六的阶段,儿童即能根据服饰的款式、品牌去判断穿着者可能的身份、魅力和人格特质等,而且有相当的一致性,这种“以衣鉴人”的倾向和能力,显然是从小就出现并慢慢学习得来的。

古代的皇帝一穿上龙袍,那他几乎就可以为所欲为。今天的法官、警察、医师、神父等,一穿上他们职业专属的“制服”,不仅可以“合法”地行使他们的权力,而且让民众、病人和信徒一目了然,看了就会油然而生尊重与信心。研究也显示,刚刚升迁到较高职位的人,较会注重穿着,想藉得体的服饰来增加他的“权威感”。

所以,穿着不只是为了蔽体和舒适而已,它还是权力的道具。你需要的也许不是“黄袍”,而是能合理传达你个人身份讯息的服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